在麗江古城現文巷一戶人家大門的臺階上,和奶奶的雞豆粉已經賣了七八年。當地人都知道,和奶奶賣的這一麗江傳統小吃,是最正宗最好吃的,雖然她的小食攤非常小,不起眼。
如今,在大研古城,像和奶奶這樣的當地人越來越少了。
“麗江古城非物質文化保護的難點是如何留住古城的原住民,讓他們心甘情愿住在古城,而不是僅僅要求他們盡保護古城的各種義務和責任。”楊福泉說。
為了留住原住民,從2003年開始,古管局每年安排近300萬元用于古城居民生活補助發放;通過給予一定的稅費減免,扶持原住民開展民族文化經營活動;收回的公房以公租房形式租給無住房或住房困難的納西族居民;原住民房屋修復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但是,出于生活便利和經濟收益的考慮,大多數原住民還是逐步搬離了古城。大研街道辦事處的數據顯示,2003年至今,古城的核心區,基本完成了“人口置換”。
而要在波濤洶涌的旅游大潮前,堅守在古城,對原住民來說是是一條艱辛的路。
位于五一街文生巷7號的恒裕公民居博物館主人李君興就是其中之一。
李君興是李氏家族的第13代傳人,因在家中排行老六被古城人叫做“阿六叔”。
李家一門曾四中舉皆從教,被稱為麗江古城第一教育世家。其先輩曾參與創辦麗江雪山書院和文廟,在100多年前創辦了“恒裕公”商號,成為麗江古城的一個大家族。
恒裕公百年老宅的天井,是鵝卵石鋪成的精美吉祥圖案,四角是寓意吉祥的蝙蝠,中間是銅錢。這個銅錢代表的是家族營商的理念:“錢”是最不值錢的東西,所以要踩在腳下。銅錢圖案的正中間有一塊突出地面的石頭叫“絆腳石”。家族每年都會在一個特殊的日子,帶著孩子走過“絆腳石”,踩踩銅錢,以此提醒他們,對金錢要取之有道,不能掉進錢眼里去。
這一家訓,書寫了李氏家族幾代人為保護老宅不同的故事:
在歷次運動中,阿六叔的爺爺都冒著巨大的危險,想盡一切辦法保住了老宅;1978年,一個德國人想用500萬德國馬克購買老宅被拒后,提出用10萬人民幣購買正廳六合門的雕花,也遭到了阿六叔父親的拒絕;2000年以來,看上這套老宅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帶著支票、拿著現金一波一波地來到老宅,最高的開價到1.3億元,都被阿六叔一一拒絕了。
“祖房祖業不能賣,這是規矩”。長輩的一句話,使得幾百年來,在麗江經商的五大家族中,“恒裕公”是目前唯一還保留祖宅、還有后人居住著的老字號。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面臨的機遇以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面臨的機遇以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面臨的機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