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被黑”背后的戰勢
在相繼曝出貪腐問題背后,是摩拜和ofo這兩家在共享單車領域早已掀起的橙黃大戰。這兩家共享單車領域最大的企業此前已經在城市占領、車輛投放、公關營銷、數據統計等領域展開了激烈競爭。對于這次雙雙被曝貪腐事件,摩拜和ofo雙方都暗示被友商所“黑”。有摩拜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某公司自己出了問題,解決不了就干脆把別人也拉下水。事實上,兩家此前就已經展開了“互黑”的公關戰。
雙方各自用來證明自己江湖地位的統計數據此前還出現打架。ofo引用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比達咨詢發布的報告稱,其目前市場占有率51.2%,居行業第一。這份報告顯示ofo的城市覆蓋數是第二名的3倍,單車投放數量是第二名的1.6倍。但摩拜隨后援引第三方數據機構Trustdata的數據顯示,其在共享單車競爭中領先優勢明顯。而且在MAU(月度活躍)、充值筆數等衡量指標中,摩拜領先數倍。
而這場匿名爆料的貪腐風波最直接影響的是這兩家企業的后續融資進程。公開資料顯示,共享單車領域中的大部分投資被這兩家企業拿走。今年2月,摩拜單車宣布獲得上億美元E輪投資。在這之前摩拜宣布其D輪累計融資額已超過3億美元。而此前完成D輪融資的ofo則獲得4.5億美元融資。而雙方背后的資本也越來越涇渭分明。摩拜背后是騰訊、攜程、華住、富士康等投資方,ofo的背后則有滴滴出行、小米科技以及東方弘道、真格基金、經緯中國等。而摩拜和ofo也已分別站隊微信和支付寶。
事實上雙方此前的各種競爭就是源于對資本的競爭。有觀點認為,誰投放更多的車輛、擁有更多的用戶數據,就意味著擁有更大的贏面,能從投資者手中拿到更多的融資。
“誰慢下來誰就犧牲了”
在外界關注共享單車貪腐的問題背后,是共享單車行業“燒錢”之巨大。而這個行業之年輕,讓即便是這個行業里跑的最快的企業也缺乏應對經驗。僅以ofo為例,ofo此前曾宣布拿到的融資主要用于擴大車輛覆蓋,預計在今年覆蓋全國200個城市,海外20個國家。而ofo創始人戴威曾描述過這個隨時都在出“新問題”的過程:“今天覺得車可以投產打樣了,過兩天又發現怎么沒有風控,沒有質檢。”他說:“沒有,只能趕緊建,建好覺得這次終于可以了,又發現服務器有壓力、打不開了要擴容,DBA各種安全系統又得上……”
而對于頭兩名之外的其他共享單車廠商,投放車輛與燒錢則成為矛盾。上述共享單車企業區域運營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現在的重點就是車輛投放,想玩得有一定的量,否則就沒有存在感。”但他同時也強調做共享單車不容易。“現在投放一輛車的成本非常高。第一筆是車輛造價,第二筆是物流成本,這個費用很高。第三則是運營成本,還不包括行政后勤的費用。”他對記者坦承,我們不會從體量來趕超摩拜和ofo,我們想的是怎么賺錢。
但這個難做的市場從來不缺乏新人進場。5月11日,七彩單車宣布獲得1000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有互聯網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共享單車行業看起來是飽和狀態。摩拜和ofo是沒有辦法,大家都在膠著,誰慢下來誰就犧牲了。但新企業拿錢入局沒有意義。“共享單車有很強的重資產在里面,共享單車就是換了個方式來運營。不管大的也好,新入局的也好,其實都在進行搏殺。最關鍵的是后面往哪兒走。”
他同時認為,摩拜和ofo吵得越兇,合并的可能性就越大。“或許是為了討價還價,為了一個價格。”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6年7月21日,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2
2016年7月21日,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2
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