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平臺爭食蛋糕 行業尚未進入下半場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在這一年,知乎、得到、分答、微博、微信等各路人馬紛紛殺入知識付費戰場,用專欄訂閱、付費課程、內容打賞、有償問答、社群等形式實現內容變現。據《2016年中國網絡新媒體用戶研究報告》顯示,33.8%的新媒體用戶已經產生過對新媒體內容的付費行為,15.6%的用戶有付費的意愿但還未有付費行為,二者相加占比已經接近一半。今年年初,在微信公眾號宣布即將推出“付費訂閱”功能時,人們高呼“知識付費的春天”終于要到來了。
然而僅僅不到半年時間,市場上已經有人開始發出“知識付費進入下半場”的聲音,認為領域內的平臺已經進入淘汰期,甚至認為知識付費的商業模式即將讓渡給內容電商。難道知識付費的最終爆發就真的止于這個春天?
先驅者動作頻頻
目前,處在知識付費行業第一梯隊的成員包括:得到、分答、知乎、喜馬拉雅。除了這四大陣營,微博、微信兩大巨頭也在垂涎這塊蛋糕。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知識付費(不包括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為100億至150億元。2017年,隨著用戶需求提升、市場下沉及產業鏈拓展,這一數字將有望達到300億至500億元。
對于知識付費在去年的一輪爆發,可以說是付費互聯網時代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目前,80后、90后已經成為消費主力軍,這些人群對優質內容和服務擁有強烈的付費習慣和愿望,因而知識付費成為了一個必然的趨勢。哪里有風口,哪里就有瘋狂。從去年開始,知識付費新增產品不斷涌現,加入用戶“時間碎片”的搶奪戰中。越來越多的平臺涌現,讓用戶開始感覺“迷茫”,一旦感覺某些產品提供的內容不到位時就會果斷放棄,因而影響到復購率。也就是說,知識付費平臺的爆發,反而讓知識付費的熱度有所回落。也許是聞到了一絲危機的氣味,近期,眾多“先驅者”開始動作頻頻。前不久,羅振宇創建的知識服務軟件“得到”召開了“001號知識發布會”,號稱是知識付費者首度嘗試為“知識產品”召開發布會。在發布會上,羅振宇攜手李翔、羅永浩、徐小平等7位“知識生產者”發布了12款知識產品,做了更多知識付費的探索。
而知乎的探索動作更有“顛覆”知識付費形態的意味。在最新版的知乎APP里,其一級頁面給用戶呈現了一個最為醒目的“市場”新入口,里邊匯集了知乎Live、知乎書店、付費咨詢這三類主要的付費服務形態。將付費和免費的社區內容嚴格分開,利用電子書、知乎Live、在線課程、在線一對一付費咨詢等方式將知識明碼實價的售賣,附上優惠機制,儼然成為了一個知識版的天貓。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購物商場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購物商場行業的市場規模
動漫產業鏈行業研究報告中的動漫產業鏈行業數據分析以權
電視廣播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