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監管下的滴滴“不美好”成為常態
對于網約車這一不可逆轉的趨勢。中國交通運輸部的部長楊傳堂曾在兩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滴滴、優步等網約車形式的打車軟件是作為我國交通事業的新生事物,其實質上是為了減輕我國交通運輸上的負擔,也符合了政府鼓勵的分享經濟的原則,應該給予鼓勵與支持的。鑒于此,2016年7月28日下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將出租車分為巡游出租車和預約出租車兩類,首次提出將互聯網專車納入預約出租汽車管理,明確了出租汽車行業定位;同時明確網約車的合法地位,支持網約車平臺公司不斷創新規范發展;鼓勵傳統出租汽車企業轉型提供網約車服務此次新規的最大亮點在于,曾經處在“灰色地帶”的網約車服務正式合法化,納入出租汽車服務管理,意味著中國網約車走完“正名”之路。
然而,雖然作為城市公交運力的必要補充,網約車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但其與出租車行業的沖突在日益加劇。這一沖突表面上是傳統行業與新興事物的矛盾,實際是互聯網經濟與舊有格局的矛盾。其實就是互聯網的介入,把原有的出租車專營制度和行式打破,重新設計。而隨著各地網約車新政的出臺,給共享出行的市場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用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費用高了,車不好叫了。一篇《致滴滴,一個讓我的出行變得不美好的互聯網平臺》的文章說了很多人的心聲。針對這篇文章,當時滴滴產品總監羅文還特別在知乎專欄撰寫了《說一說最近打車難的原因》一文,作為對用戶感覺出行不美好的解釋。如果把兩篇文章放在一起看,前者的文章似乎更加感性,而后者則可以看到的滴滴后臺數據給予了理性的解釋,但老百姓更愿意相信感性。
在過去一年,很多網絡約車用戶對于滴滴“不美好”的感性認識深深贊同。從滴滴和優步合并之后,出行的費用相比以往確實提高了不少,就價格因素來說,讓用戶感覺不美好的問題是真實存在的。
2016年11月1日《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正式實施,更是將合法經營的問題推上一個新的高度。受到新政影響最大的則是占據市場較大份額的滴滴。以滴滴為例,之前隨處可見的優惠劵和各種優惠補貼幾乎已經絕跡,而各個平臺的充值返現大戰也逐漸偃旗息鼓。滴滴因為針對巡游出租車設置的動態加價功能陷入輿論漩渦,其中不乏激烈的批評。這也直接導致1月23日下午,滴滴在其官微發布公開信,表示在全國范圍內階段性取消系統推送的出租車“建議調度費”,但用戶自主發起的加價功能仍然保留。上海市交通委和上海市消保委更是約談滴滴,要求滴滴在上海徹底取消出租車加價功能。
新政出臺之后,滴滴平臺端司機數量的急劇減少,導致低價的快車業務迅速萎縮,而這曾經是滴滴除了出租車以外的流量擔當。訂單量的下滑只是滴滴潛在危機的一部分,滴滴同時還承受著來自不同競爭對手的壓力。神州專車這個老對手在全國瘋狂拿牌照,首汽約車這類完全符合新政的對手們也讓滴滴很頭疼。就連不在同一領域競爭的“新美大”,都斜刺里殺出來希望分一杯羹。
隨之而來的,各地不斷出現的對于滴滴出行“不美好”的感知,并逐漸演變為常態化。
55億能否重新將滴滴拉回發展正軌?
在新政監管下,當滴滴體驗的“不美好”成為常態化時,滴滴方面也在不斷地嘗試新的突破點。例如投資ofo,提供出行組合方案,同時也高調打出智慧交通和國際化兩張大牌。2017年4月28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金額超過55億美元,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軟銀和銀湖資本等公司參投,本輪融資完成后滴滴估值超過500億美元,成功躋身“500億俱樂部”。滴滴這55億美金在業內人看來拿的并不輕松,從去年以來滴滴一致被大量唱衰的聲音圍繞,而拿了錢之后,最重要的事情當然是怎么花,投資人當然希望投入的自己能夠創造出更高的估值,但這對目前的滴滴來說并不容易。近來關于滴滴布局智能出行的新聞不少,滴滴也經常出現在各種智能出行的研討會上,但是滴滴究竟能將共享出行與智慧交通很好的結合起來嗎?至少現在還是未知數。
而在國際化方面,滴滴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Uber。Uber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投入和成績,也推升其估值不斷提升,滴滴似乎也想復制這條路。對此,程維認為“解決國內出行需求預測、運力調配的難度遠遠高于國外,滴滴在出行領域的大數據分析、拼車、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積累和水平,已迫切的被世界各地需要。”不過跟Uber相比,滴滴的無人駕駛仍然在概念階段,而其國際競爭對手Uber的無人駕駛項目已經處于路試階段,距離道路測試也還有一定差距。在前沿技術領域的探索乏善可陳,一直是滴滴與Uber相比更薄弱的環節,所以滴滴做無人駕駛需要強有力的合作伙伴。
但55億的融資能否將滴滴重新拉回發展的正確軌道呢?至少目前看來,一切都是未知數,要實現這一目標為時尚早。究其原因,當前滴滴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無論從核心主業到未來的布局,短期內都難以找到一個亮眼的突破口。因此,這不僅是滴滴的“迷途”,同時也是“滴滴”們的迷途!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