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全球首發屏下指紋 到底錯在哪里?
vivo全球首發屏下指紋識別的新聞引來不少關注。如果vivo能夠在下一款產品上實現商用,其在國產手機領域的技術進步意義將非同尋常。
不過,隨后vivo的“隱形指紋識別”被媒體指出是“PPT”技術,短期內難以量產,搶發只是為了“噱頭”。再之后有業內人士質疑:這一核心技術是屬于高通,vivo只是在高通解決方案的基礎之上做一個應用。
還有,三星中國設計研究所所長@李炫弘ShaneLee發了微博,指出該項技術的兩大硬傷:1、目前良品率還不足以大量生產,并且只是拿了高通+某廠的方案;2、只能穿透OLED,OLED只有三星能穩定供貨,并且產能還在爬坡中。
總結下來,vivo在上海2017MWC上搶先發布了一個亮瞎眼的“隱形指紋識別”技術,貌似搶在了蘋果和三星的前面,但事實是:1、核心技術是高通的;2、目前良品率還不足以大量生產,只是一個PPT產品。三個月后的蘋果可能是真正首發;3、必要的OLED屏,還在產能爬坡階段。
結論是:短期內vivo無法實現商用。如果非要馬上商用會怎樣呢?那可能就要付出更高的代價:比如高通的專利費,不良率導致的成本過高,以及為了拿到供不應求OLED屏付出更高的成本。并且,還要冒著技術和原器件不成熟的風險,以及用戶的抱怨。這么做值不值?這是很多企業都會面臨的選擇題。
記得小米在2015年發布小米Note的時候,原本是沖擊高端市場的一次絕好機會,恰好那一年三星在中國市場開始衰退。小米在面對一些新技術的時候,做了一面保守、一面激進的選擇:保守是第一代Note上沒有使用指紋識別技術,那一年其他品牌的主流機型都開始向指紋識別技術靠攏,當時的華為Mate 7就是一個例子;而激進是第一代Note使用了高通驍龍810。恰好,驍龍810是高通比較失敗的一代新品,因芯片導致手機發熱而被用戶抱怨,很多款“積極搶鮮”的手機,都被這款芯片所拖累。
那一年市場分化的結果是:三星衰退,華為憑借Mate 7崛起,小米沖高端受挫。保守,不使用指紋識別技術,小米錯了。激進,使用最新的芯片,小米還是錯了。
這是什么邏輯?不矛盾嗎?我想說的是,在技術創新與商業轉化之間,還有很多因素需要考慮。比如,一項技術非常創新,但是對用戶體驗來講并沒有明顯的提升,你覺得需要嗎?再比如,一個技術非常創新,但是還不成熟,十個人用,有五個人用得很順暢,另外五個人天天用著出毛病。這樣的技術,你覺得適合商用嗎?再比如,一個技術非常創新,但是成本極高,如果商用意味著要將成本轉移給用戶,你覺得用戶會買單嗎?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2015年,滬深股市跌宕起伏,大起大落,IPO暫停數月都對I
2015年,滬深股市跌宕起伏,大起大落,IPO暫停數月都對I
《2017-2022年版浴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中研普華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