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電商、硬件、金融機構、運營商等多方參戰,社交平臺為主的騰訊、電商平臺為主的阿里,“雙雄”寡頭競爭格局實現的路徑有何差異,新零售的來臨、金融政策監管趨嚴等新形勢下,未來的移動支付將走向何方?
螞蟻金服方面人士提供給經濟觀察報的支付寶最新月活躍用戶數約4.5億個,與微信相較略遜一籌。不過,2003年上線至今,經歷了從淘寶網分拆出來、后獨立運營,再后來納入螞蟻金服,根植于電商之上的支付寶,目前從今年1季度交易金額占比上來看,仍比微信支付略勝一籌。
值得關注的是,微信是2011年才誕生的現象級社交平臺,雖然微信支付脫胎于微信,2014年春節那場微信紅包營銷活動才開啟,接著通過與滴滴打車合作,迅速搶占市場份額,微信支付可以說是短時間內崛起的“新物種”,但與微信合作的財付通,卻早在2005年便成立了,目前旗下主要有微信支付和QQ錢包兩種產品,2011年時,財付通與阿里巴巴的支付寶一起,成為了央行下發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獲得者。這為其后來的迅速崛起而奠定了金融許可的基礎。
騰訊和阿里巴巴整個集團,分別給移動支付板塊背書的領域和核心業務也有巨大差異。騰訊內部生產內容的平臺頗多,盈利能力較強的業務是游戲和社交等增值服務,其他還有網絡廣告等。騰訊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總收入為人民幣495.52億元(71.8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5%。
“騰訊這一兩年戰略做了很大的調整,我們把搜索、電商都賣掉之后更聚焦核心,就是以通信和社交為核心平臺,以微信和QQ為平臺作為連接器,我們希望搭建一個最簡單的連接,連接所有的人和資訊、服務。第二個事就是內容產業,就這么簡單,一個是連接器,一個是做內容產業。”在2015年兩會期間,騰訊CEO馬化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出了這樣一段話。
阿里巴巴集團以電商為核心,進軍物流、金融、文化娛樂、數據等領域,如今其即將發布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UOB Kay Hian的分析師Julia Pan預計,2018財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集團的在線營銷業務收入和傭金收入分別將實現49%和40%的同比增長。
相較于微信支付,支付寶背靠的金融體系更加完善,雖然理財通比余額寶推出僅晚半年,但支付寶在商業領域多年深耕的經驗積累,讓其積淀出包括支付、營銷、安全、數據、信用、理財融資等多項能力。“由于多年電商基礎,支付寶全球化的路途,或將比面臨海外強悍社交平臺壓制的微信支付順利一些。”齊紹軍說。
各有優勢的情況,讓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未來很長時間里“雙雄”并存的局面成為可能。
今年上半年,移動支付的監管環境越來越嚴格,包括建立備付金集中存管模式、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即網聯平臺)的上線等,都是監管層加強制度建設以及強化服務的體現。在此基礎上,加快市場份額的“跑馬圈地”成了騰訊和阿里的首要任務。
飆升的誘惑
雖然寡頭競爭格局已定,但仍有眾多第三方支付企業入局補貼大戰背后,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引發移動支付市場規模仍在呈幾何級增長的誘惑。
在螞蟻金服朱健看來,移動支付已經從以前的量變轉化為如今的質變,“移動支付已經成了中國的一大特色”。
兩組數據似乎可以部分解釋移動支付的發展動因,《證券導刊》曾報道稱,2010年前,移動互聯網用戶不足2億人,移動電子商務用戶僅為0.77億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此前披露的數據,2016年中國網民數量達7.31億人,其中手機網民數達6.95億人,占比95.1%。
相較于曾經的NFC模式,二維碼的門檻更低,操作簡單便捷,促使移動支付成爆發式增長。
這也是長期深耕NFC模式的銀聯,近期終于推出二維碼服務的根本原因之一。但這在齊紹軍看來,已經錯失良機。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無現金”的生活方式。經濟觀察報記者隨機采訪多位人士,他們均坦言打車、吃飯、買菜、停車繳費等越來越多的生活支付場景,都是通過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來完成的。其周圍的人除了老人和兒童,也幾乎全部如此。
兩組數據佐證著朱健的看法,易觀國際稱,在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的交易總額達18萬億元,環比增長了約47%。預計到2019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總交易額會達到100萬億元。
而另一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才超過33萬億元,網上商品零售額才超過4萬億元。
7月31日,李剛所在的騰訊研究院,推出了首個以微信支付數據變化為切面的《2017智慧生活指數報告》,在研究中,李剛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幾年來,銀行卡支付、商業銀行移動支付、非銀機構移動支付三種支付方式,都是爆發式的增長,銀行卡支付仍然是主力,但2013年到2016年,非銀機構移動支付在筆數上出現幾十倍增長,筆數很高、金額偏低,這些支付的特點,都是高頻、小額,都是跟人的生活場景息息相關的。
朱健表示,移動支付遠未到普及的地步,這次支付寶無現金周活動的初衷就是,讓更大范圍更多的消費者去體驗移動支付的樂趣。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7月的最后一個周末,萬家文化發布公告稱,大股東萬家集團正在籌劃自身股權結構事項,可能導致實際控制人的變更,自7月...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按申萬行業劃分,有色金屬和采掘成為本輪兩融余額反彈過程中增長最快的兩個行業。有色金屬行業融...
目前,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已具有系統重要性影響,需要防范順周期波動和風險的跨市場傳染。央行日前發布《中國區域金融...
8月7日,騰訊股價盤中再創歷史新高價320.6港元,現報319.8港元,漲2.7%,最新總市值為30375億港元,超阿里巴巴的3878...
記者梳理統計截至8月份的銀監系統行政處罰時,明顯感覺到今年以來銀監會監管補短板工作的空前力度。 信貸資金改變用4...
比特幣分叉的風險暫時解除了,但是剛剛誕生的山寨幣Bitcoin Cash(BCC)卻在幣圈翻云覆雨了一番。 但這并沒有阻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