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因其產業功能、“人本”特色成為了一些園區轉型發展的榜樣。而未來,特色小鎮因其諸多發展上的優點,也將倒逼產業園區在園區發展、招商和管理機制上進行創新和改革。
改變園區內外“兩張皮”
特色小鎮和產業園區發展上的不同就在于突出了人本特色,以人為本。妥善地解決了特色小鎮里產業、企業發展和小鎮居民、創業者尤其是當地原住居民的共榮、共生發展的關系。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委在《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三部委《通知》”)中對特色小鎮培育要求上明確指出,通過產業發展,特色小鎮必須增強吸納周邊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的能力,產生帶動農村發展效果明顯的結果。同時要求,小鎮建設與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同步協調進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服務質量較高,教育、醫療、文化、商業等服務覆蓋農村地區。
今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關于保持和彰顯特色小鎮特色若干問題的通知》中再次強調,小鎮建設應以開放式街坊住區為主,要延續小鎮居民原有的鄰里關系,避免照搬城市居住小區模式。充分營造小鎮居民易于交往的空間。嚴禁建設不便民、造價高、圖形象的寬馬路、大廣場、大公園。
這也就意味著特色小鎮發展上,不僅要求有產業園區的產業發展效果,還要求小鎮居民和當地農村居民的和諧宜居。
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產業園區發展偏重于圈地、征地,將農民土地轉變為產業園區。只注重園區內的產業、企業發展,造成園區內外兩張皮。園區內產業、企業紅火,園區外一片荒蕪。不僅造成當地原住居民不能享受到企業園區發展的紅利,也造成產業園區“鬼城”現象,產業園區的創業、從業者鐘擺式交通的弊端。更有甚者,產業園區由于缺乏活力和宜居能力,很多產業園區認為依賴引進房地產企業,造成產業園區無產業,過度房地產化,淪為空城。
用制度保障居民、農民利益
曾經分管過招商引資、園區工作的河北永清縣原副縣長、永清臺灣工業新城原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華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產業園區發展模式中,一個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在區域開發中要充分保障尊重當地原住農民的利益。但在這一點上,過去很多地方的產業園區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夠,失地農民的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
據楊華彬介紹,永清臺灣工業新城在保障農民參與分享城鎮化成果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嘗試。比如,在全國首創了“土地銀行”模式,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對集體土地進行股份制改造,由“土地銀行”對托管土地集約集中經營。通俗地說,就是有了“土地銀行”,當地農民可以一次性拿走所有補償金,也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把土地承包經營權作價與征地補償款相同的金額入股到土地銀行,在保證本金安全的基礎上由土地銀行托管統一投資管理,掙取紅利。“土地銀行”也促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可以就近從事第三產業,實現就地就業。
楊華彬認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在未來的產業園區開發建設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讓農民參與園區發展,分享發展成果,積極探索出“農村—園區—城市”、“農民—市民—公民”這樣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與過去很多產業園區不同的是,在維護當地居民、農民的利益這一點上,特色小鎮在建設之初便被要求要充分考慮、保護特色小鎮原住居民、當地農民的利益。
制度創新倒逼園區變革
在招商模式和產業發展上,特色小鎮和產業園區也有很大不同。
在過去,產業園區主要靠土地優惠、稅收減免等政策吸引企業入園,忽視了入園企業的產業鏈配套等環節。但是,隨著土地緊縮、稅收等政策紅利的消退,入園企業將更加看重園區的產業配套和產業服務能力。相比而言,特色小鎮建設之初就必須要有特色產業,要求特色小鎮注重產業。
三部委《通知》中要求,特色小鎮的產業向做特、做精、做強發展,新興產業成長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效果明顯,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興手段,推動產業鏈向研發、營銷延伸。產業、投資、人才、服務等要素高度集聚。
中國社科院當代城鄉發展規劃院副院長張朝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沒有產業支撐,不注重產業服務的特色小鎮,無疑便是犯了過去產業園區發展中的錯誤——園區產業、企業發展緩慢,最后造成“空城”、“睡城”現象。所以,特色小鎮建設必須確保產業配套和產業鏈服務。而實現這一點,必須依靠企業力量,吸收優秀的“創新”企業入園,壯大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提升企業的創新、轉型和升級能力。
無論是從浙江省的省級特色小鎮的培育上,還是從國家級特色小鎮連續兩年來的推選上,都凸顯出產業小鎮的示范、帶動意義。可以概括說,無產業,不小鎮。而在鼓勵小鎮制度創新,鼓勵企業創新方面,特色小鎮也更有主動性、能動性和先天的自覺性。
在招商引資上,過去園區招商也一味強調政府主導的全員招商、上門招商,而忽視市場主導。很多園區缺乏服務意識,招商前一個樣兒,招進來一個樣。很多落后地區甚至出現“關門打狗”惡劣現象。嚴重傷害入園企業的發展。而特色小鎮則強調了小鎮必須有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要求發展理念、模式上有創新。
三部委《通知》中要求,特色小鎮社會管理服務有創新;省、市、縣支持政策有創新;鎮村融合發展有創新。體制機制建設促進小鎮健康發展,激發內生動力。
可以說,正是這種創新,使得特色小鎮從一開始便強調了千企千鎮等市場主體的參與能動性;強調了政府、企業、居民、創業者等多方主體的參與。摒棄了企業園區過去單一的政府管理模式。
未來,特色小鎮將填補產業園區在制度創新、先行先試方面的盲點和空白。成為引領創新、創業、創造的新高地。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在昨日舉行的南京麒麟科創園土地推介會上,20幅首次亮相的優質地塊吸引了30多家國內開發企業的關注。記者了解到,這批...
今年3月,北京發布新政對房地產的調控政策進一步升級,要求“認房又認貸”,且二套房首付上調到60%,非普通自住房的8...
22日,省住建廳、省發改委聯合印發的《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6-2020)》(下稱規劃)正式掛網,規劃明確了珠三角2...
我來深圳工作時間很短,但感覺和印象非常好。深圳的城市環境很優美,藍天白云,綠茵環抱,整潔有序,城市建設上水平,...
昨日,寶安區教育局發布公告,決定自2018年秋季學期起,在全區各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全面推行學位房制度。據了解,自2014...
近日,北京、南京兩地分別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和規范管理本市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和《南京市住房租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