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近日表示,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既是權利也是義務,具有強制性。“一些家長不送孩子上學,在家里或者是送到私塾、國學班等地去學習,這些機構很難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標準要求開齊開足開好相關課程,很難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完
私塾豈能取代義務教育 ?退學上私塾是反智式復古
“退學上私塾”再次被亮紅燈。據報道,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近日表示,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既是權利也是義務,具有強制性。“一些家長不送孩子上學,在家里或者是送到私塾、國學班等地去學習,這些機構很難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標準要求開齊開足開好相關課程,很難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完成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
此番表態,只是重申。今年2月,教育部發布通知,要求高度關注接受“私塾”“讀經班”等社會培訓機構教育的學生,“不得擅自以在家學習替代國家統一實施的義務教育”。教育部劍指“私塾”的背景是,近年來,披著各種馬甲的“私塾”涌現,一些家長盲目跟風,把孩子送進國學堂、讀經班,但結果往往與初衷相去甚遠。
備受輿論關注的“搬磚男孩”即屬此例。據“搬磚男孩”介紹,他之所以中途退學,是認為“第一,現在學校的教育不好,第二,我自己也可以學”。他透露了自己的家庭情況:“老爸搞金融,在家炒股,老媽搞教育,在家和妹妹念《道德經》,我現在學的是‘新教育’。”
但以私塾教育取代義務教育,于法不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強制性、公益性和普及型是義務教育的基本特點。帶有私塾性質的所謂“新教育”,無論是讀國學堂還是上讀經班,顯然不在義務教育之列,當被叫停。
在我國教育史上,私塾的確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古代,私塾是孩童受啟蒙的場所。義塾的出現,更是滿足了平民子弟有學可上的愿望。基于這種歷史背景,國人對私塾抱有一些想象乃至向往,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當下我國義務教育不斷完善、均衡發展,美化私塾教育甚至非私塾不上,恰是對孩子不負責任。
必須直面的問題是,私塾教育“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私塾傳授的多是四書五經和《三字經》《百家姓》等,讀經并非不可,但是將讀經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明顯失之偏頗。私塾教育多用死記硬背的灌輸之道,明顯不合時宜。而授課者的資質無法保障,水平也良莠不齊。
私塾教育頗受追捧,在于不少人將它看作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這種觀點值得商榷,首先,學校教育不需要私塾教育補充。盡管私塾教育高舉讀經、國學大旗,但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非常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加古詩文篇目是新教材的最大亮點。其次,學校教育也不能讓私塾教育補充。私塾教育本已淡出歷史,與新時代脫鉤,從辦學模式到授課手段,再到所授內容,都與時代精神有違和之處,可謂“以往圣人之法治將來,譬猶膠柱而調瑟”。其后果是,孩子未能在私塾教育里成才成人,正常的學校教育也被耽誤了。
人生無法彩排,也沒法溯流而上,家長無權把孩子當試驗品。當然,在叫停私塾的同時,我們不妨多問幾個為什么,把一些由此延展而出的意見和觀點當作完善學校教育的出發點,把私塾熱當成教育改革的動力。當我們的教育更遵循規律,學校更注重以人為本,教育改革真正能保障學生全面發展,私塾教育的空間就會更加逼仄,自會失去市場。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近年來,部分家長不送孩子上學的事時有發生,特別是隨著“國學熱”流行,有家長讓孩子退學上私塾。9月5日的教育部新聞...
教育界又有大消息 清華北大都發聲很多人還被騙 花錢拿證成噱頭去年開始,教育部開始出臺收緊“學歷繼續教育”的政策...
有的人活成了榜樣,有的人活成了吐槽的對象。 跳水女王郭晶晶自打嫁給霍啟剛這個二世祖之后,照樣不改低調樸實的作風...
教育部: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今天,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在回答記者關于“大學生陷入校...
掌摑學生 凸顯教育痼疾 不均衡分班加劇教育不公9月1日開學第一天,在安徽合肥長豐縣北城世紀城初級中學,一名老師因...
大學生常去網吧不能認定為貧困生?教育部回應近日,陜西省教育廳一則“常去網吧的學生不能被認定為貧困生”的規定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