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倉儲設備是指糧食從收藏后的清理、烘干、儲存到進入流通領域或糧食深加工之前所使用的各種設備,包括糧倉、清選機械、輸運機械、稱重設備、干燥設備、糧食質量檢測設備等。
糧食倉儲設備是指糧食從收藏后的清理、烘干、儲存到進入流通領域或糧食深加工之前所使用的各種設備,包括糧倉、清選機械、輸運機械、稱重設備、干燥設備、糧食質量檢測設備等。
從糧食倉容規模來看,倉容規模主要以大型和小型為主;從糧食倉儲設施的倉型來看,在現有糧食倉儲設施中,糧食倉房主要以平房倉為主;從現有糧食倉房的建設年度來看,我國目前有的糧食倉房是在20年前建設,還有一部分倉房是在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存在倉房老舊、條件差,不能安全儲糧的問題。從現有倉房的權屬和地區分布來看,糧食倉房產權屬于中央政府的倉房約占有效倉容的16.7%,屬于各省(區、市)及以下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倉房約占有效倉容的83.3%。
糧食倉儲的行業市場發展現狀趨勢如何 2021糧食倉儲行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糧食倉儲設備行業經過關鍵技術設備引進消化以及自主研發相結合的方式,目前我國糧食倉儲設備行業已初具規模,并為實現倉儲機械現代化提供了有力保證。據介紹,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2010年以來持續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64億噸,比2018年增加0.9%,創歷史最高水平,實現了“16連豐”。6.64億噸就是13277億斤,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糧食占有量為474公斤,超過了國際公認的400公斤安全線。
截至2018年末,中儲糧集團公司的智能化糧庫建設已覆蓋全部902個庫點,建成了全球糧食倉儲行業最大的物聯網,實現對所有庫點、全部庫存糧食遠程在線實時監控。目前,中央儲備糧賬實相符率100%,質量達標率、宜存率穩定在95%以上,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2018年中儲糧新開工倉儲設施項目11個,實現新增倉容168萬噸;完成維修改造項目2500個,倉容完好率提升到95%以上。綠色科技儲糧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去年新增綠色儲糧技術應用2148萬噸,中央儲備糧的科技儲糧覆蓋率提升至98%,成為引領糧食倉儲行業的標桿。
2019年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報告中提出:聚焦總目標,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組織對糧食系統政府債務情況進行清理核查,對未落實配套資金的糧食倉儲物流項目予以調整,堅決守住不發生新增政府債務的底線。地方儲備糧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糧食倉儲規范化管理需進一步加強;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轉型發展任務艱巨,等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深化改革、轉型發展”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糧食倉儲設備是指糧食從收藏后的清理、烘干、儲存到進入流通領域或糧食深加工之前所使用的各種設備,包括糧倉、清選機械、輸運機械、稱重設備、干燥設備、糧食質量檢測設備等。
從糧食倉容規模來看,倉容規模主要以大型和小型為主;從糧食倉儲設施的倉型來看,在現有糧食倉儲設施中,糧食倉房主要以平房倉為主;從現有糧食倉房的建設年度來看,我國目前有的糧食倉房是在20年前建設,還有一部分倉房是在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存在倉房老舊、條件差,不能安全儲糧的問題。從現有倉房的權屬和地區分布來看,糧食倉房產權屬于中央政府的倉房約占有效倉容的16.7%,屬于各省(區、市)及以下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倉房約占有效倉容的83.3%。
《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中提出:實施“糧安工程”,是新形勢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增加糧食有效供給守住底線的必然選擇,是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糧食質量安全需求新期待的基本要求,是應對國際糧食市場復雜形勢增強我國糧食流通抗風險能力的迫切需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售糧便利、儲存安全、物流通暢、供給穩定、應急高效、質量安全、調控有力的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體系,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競爭有序、監管有力的現代糧食流通新格局。
根據我國糧食產銷區域特點,按照整體布局、優先產區、突出重點,統籌中央與地方的要求,優化區域布局。主產區著力解決倉容不足、大量糧食露天儲存和“危倉老庫”帶病儲糧問題,重點加強糧食收儲設施建設、“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和農戶科學儲糧等。優化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等3個流出通道物流節點布局。產銷平衡區全面提升糧食供應保障能力和農戶儲糧減損水平,重點加強西南、西北糧食物流通道和應急供應體系、倉儲設施等薄弱環節建設。主銷區全面提升市場調控保供應急能力,重點加強糧食接卸、地方儲備、糧情監測預警和應急供應能力建設。繼續加強中央糧食企業糧油倉儲設施建設。
《糧油倉儲管理辦法》,制定并頒布3個配套規范性文件,建立了糧油倉儲單位備案、儲糧事故報告制度、熏蒸作業備案制度等管理制度,糧食倉儲工作實現了從粗放到精細的轉變。
未來我國糧食倉儲有效減少糧食產后損失浪費,明顯提升糧食流通效率和降低糧食流通成本,增加糧食產業綜合效益,到2020年預期每年可減少糧食產后損失1300萬噸以上,相當于每年開發了3700多萬畝的無形良田,每年糧食流通環節損失浪費將減少40%以上,可實現直接經濟效益300億元以上。通過綠色儲糧、現代物流和新型設備的應用,有效提高糧食品質,明顯降低糧食儲存物流成本,可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顯著增強糧食收儲能力,極大方便農民售糧,直接增加種糧農民收入。通過國家提價托市政策性糧食收購,幫助廣大受災農戶采取相關措施使受災糧食提等進級等,可促進糧農每年增收300億元左右。糧食倉儲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中研普華研究院糧食倉儲行業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糧食倉儲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是組織工程企業、學術科研單位、投資企業準確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正確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的必備參考工具。
未來糧食倉儲行業將如何發展?想要了解更多關于糧食倉儲行業具體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19-2025年中國糧食倉儲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
2019-2025年中國糧食倉儲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報告
截至2018年末,中儲糧集團公司的智能化糧庫建設已覆蓋全部902個庫點,建成了全球糧食倉儲行業最大的物聯網,實現對所有庫點、全部庫存糧食遠程在線實時監控。目前,中央儲備糧賬實相符率100%,...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月20日,受緬甸國內銀行停業及海關等部門公務員罷工影響,緬甸成品油進口出現大幅下降,目前進口量僅相當于之前的五9...
近幾年,隨著云計算的快速發展,以及5G建設的全面啟動,“云網融合”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中,2021年國家把新基建作為戰...
進入 5G 時代,智能手機的創新迭出,功能的增加、芯片性能的提高以及用戶使用時長的增加對手機電池的續航能力提出了...
高端白酒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品牌價值極高,具有稀缺性。受益于消費升級和補庫存周期,高端白酒業績持續趨好。隨...
無線充電技術,源于無線電力輸送技術。無線充電,又稱作感應充電、非接觸式感應充電,是利用近場感應,也就是電感耦合...
中國海關總署近日發布數據,2020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2.1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增長1.9%。其中出口17.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