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工業綠色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步伐加快,綠色增長新動能不斷涌現,但與制造強國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隨著我國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工業綠色發展面臨著新形勢。
當前,綠色制造國際合作日益深化,中歐綠色制造、中意能效提升、中韓綠色工業園區、中日RoHS等合作深入實施,綠色“一帶一路”共建工作穩步推進。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節能監察執法和節能診斷服務“雙輪”驅動工業能效提升,“十三五”期間高耗能行業實現節能監察全覆蓋,480余家節能服務公司在公益節能診斷服務工作中,為1.4萬家企業提出節能改造建議。
2020年,我國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綠色制造工程成效顯著。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加速推進,建設366個綠色制造重點項目,輻射帶動了各地區各行業綠色關鍵工藝技術創新,打造了一批綠色設計平臺和綠色供應鏈。綠色制造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培育184家綠色制造供應商,為超過7000家企業提供服務,實施綠色改造項目8000余個,完成合同額近200億元。綠色制造體系形成規模,工廠、產品、工業園區、供應鏈等領域綠色制造典型不斷壯大。綠色標準化基礎能力全面提高,全年支持綠色制造標準立項276項、報批135項,開展967個標準研究項目,陸續組建了一批重點行業標準化工作組,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基本健全。
重點區域綠色發展水平進步明顯。落實黃河流域、京津冀地區、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著力解決重點行業、企業和區域發展中的資源環境問題,工業結構和空間布局不斷升級優化,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初步形成了區域綠色協同發展格局。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入研究黃河流域重點地區工業綠色發展現狀和問題。京津冀地區已探索形成了產業聚集發展的管理模式和有效途徑,建立了以承德以尾礦為主、朔州以煤基固廢為主等一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跨區域協同發展典型模式,培育北京金隅、天津綠色再生、河北聯鑫環保等一批骨干龍頭企業,3年累計利用工業固廢約22億噸,為解決首都砂石骨料短缺作出貢獻。長江經濟帶沿線加快工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重慶、成都、武漢、鹽城等地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綠色技術裝備供給能力大幅增強。先進適用的綠色技術裝備在各行業、領域不斷推廣普及,部分技術裝備已經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從行業角度來看,鋼鐵行業超高壓煤氣發電、燒結余熱發電等技術普及度不斷提高,二次能源自發電比例提升至50%;石化行業高效降膜式蒸發技術裝備加快推廣,單套裝置傳熱效率提升30%;水泥行業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普及率超過80%;陶瓷行業采用先切后磨的加工方式和高精度刮平定厚技術,減少70%磨頭配置的同時降低板坯破損率;紡織行業通過推廣小浴比染色技術,實現節水減排50%以上。從重點領域來看,高效電機及系統、變壓器等先進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農村污水治理設備、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等先進適用技術裝備得到突破和推廣,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等再生資源市場份額逐步加大。
作為制造業大國,通過推進綠色制造來發展綠色經濟、壯大綠色產業,是中國落實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未來工業節能環保成為全球發展重要趨勢。隨著我國工業化裝備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自動化控制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工業節能產業的發展必然要從設備節能、生產流程的末端節能這一初級節能模式走向生產工藝節能以及生產流程的過程節能的高級模式,從而最終形成工業系統生產全流程的節能。綠色工廠、低碳工廠將建立在生產全流程的基礎之上。
“十三五”以來,工業綠色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步伐加快,綠色增長新動能不斷涌現,但與制造強國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隨著我國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工業綠色發展面臨著新形勢。高質量發展對工業綠色發展提出新任務。我國粗放發展方式仍未根本轉變,資源能源瓶頸日益凸顯,石油、天然氣等戰略型資源對外依存度高,亟須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綠色發展新路子。應對氣候變化對工業低碳轉型提出新要求。工業能否率先達峰將是我國兌現“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承諾的關鍵,工業領域亟須通過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強化管理等手段,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提供增長空間。
“十三五”前4年,規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5%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7.5%。深入推動60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尾礦、粉煤灰、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赤泥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加快向聚集化、規模化、高值化發展,培育672家廢鋼鐵、廢塑料、廢舊輪胎、廢礦物油、廢舊動力蓄電池等行業骨干企業,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快速提升。電器電子、汽車等產品有害物質管控取得成效,70%以上的電器電子重點產品已經達到管控要求,M1類乘用車鉛使用量下降近50%,94%以上的車型可回收利用率達95%以上。
工業節能行業研究報告對于工業節能產品生產企業、經銷商、行業管理部門以及擬進入該行業的投資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于研究我國工業節能務行業發展規律、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促進企業的發展壯大有學術和實踐的雙重意義。
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工業節能行業研究報告依據全國及海外多種相關報紙雜志的基礎信息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和數據,客觀、多角度地對市場進行了分析研究。報告在總結中國工業節能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未來工業節能行業將如何發展?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報告《2021-2025年中國工業節能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2021-2025年中國工業節能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2020,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綠色制造工程成效顯著。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加速推進,建設366個綠色制造重點項目,輻射帶動了各地區各行業綠色關鍵工藝技術創新,打造了一批1...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央視評延遲退休年齡:要周密施策, 延遲退休真的來了!怎么實施?專家提出起步過渡階段安排“選擇性退休”。“人社部正...
3月1日,受益于終端市場需求的旺盛,多家企業再次上調碳酸鋰價格。3月1日起,新余國興鋰業有限公司碳酸鋰價格呈現上調...
近年來,受益于環保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及其配套措施的相繼實施,環境服務業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市場潛力進一步釋放,行...
C919客機全球首單正式落地今日,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正式簽署了C919大型客機購...
首批武漢產新冠滅活疫苗正式上市,年產量可達1億劑次。2月28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和...
2020年全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4.4%近日,教育部發布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主要結果。據統計,2020年,全國共有各級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