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餐飲業已進入經營模式連鎖化和行業發展產業化的新階段。餐飲連鎖企業是經營同類餐飲服務產品的若干企業,通過餐飲連鎖經營模式組成一個聯合體。餐飲連鎖企業的標準化、統一化、規模化的經營形式與傳統餐飲單店經營相比具有明顯優勢。
春節假日激發需求,就地過年對高線餐飲有一定促進。據商務部數據,2月11日至17日,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8,210億元,相較2019年春節黃金周增長4.9%。我們認為“就地過年”對一、二線餐飲有一定促進。據上海市商務委抽樣調查,春節期間107家餐飲樣本企業實現銷售額2,933萬元,同比增長79%,堂吃年夜飯平均每桌消費2,471元。據我們對重點品牌的觀察和估算,太二表現靚麗、初一至初三同店較2019年同期增長逾30%,海底撈(2月至今整體翻臺率約4、較去年11-12月的約3-3.5明顯提升)和湊湊(春節期間翻臺率較去年12月提升)也呈現明顯環比改善,但呷哺受北京和河北疫情影響、尚未恢復至去年12月或2019年1月水平。
旅游、酒店、免稅及餐飲,就地過年致跨省市流動減少,免稅和餐飲消費亮點突出。海南旅游業受疫情反復影響,但離島免稅春節數據亮眼。 據三亞市旅文局,2月10日至12日,三亞景區景點、椰級鄉村旅游點共接待游客22.3萬人次,同比下降22.7%,海南旅游業受各地零星病例影響。但據海南省商務廳,春節期間,海南離島免稅銷售額仍獲亮眼數據。2月11日至14日,九家離島免稅店總銷售額達7.29億元(2月14日,總銷售額超2.8億元),其中免稅銷售額約6.6億元,購物人次約9.79萬人次,日均免稅銷售額約1.7億元,實現環比增長(9、10、11、12、1月日均數據為1.0、1.1、1.2、1.4、1.2億元),相較2019年春節期間日均銷售額增長92%。此外, 2月2日由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郵寄送達”提貨方式在春節期間方便了許多消費者,受到歡迎。
餐飲企業向上游的供應鏈做延伸,增強自身對核心環節以及主力產品供應的控制能力已是大勢所趨。不論是百勝中國、海底撈、西貝等餐企,還是新式茶飲賽道迅速崛起的頭部玩家,都在通過自建亦或是投資的方式布局上游的供應鏈。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家對于最初的解決溫飽到現在的注重品質,是必然的趨勢。但社會中不斷涌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卻又一直沖擊著民眾的心理底線。而每次出現了一次問題,其實就是對于品牌的消耗。
315期間,除了“瘦肉精”,不少餐廳的食品衛生問題也被爆出,曼玲粥店、三米粥鋪、小龍坎火鍋……餐飲企業的后廚一再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引起公眾強烈的抵抗情緒,讓食品安全問題再次被置頂。食安問題頻發背后,過于依賴加盟店是餐飲店食安問題頻出的最主要原因。不論是曼玲粥店還是小龍坎,出問題大多數是加盟店,這也從側面反應著連鎖品牌的加盟模式弊端凸顯,品控以及管理難統一。既然開放了加盟,就要嚴把每家店的質量關。否則一個老鼠壞了一鍋湯,好不容易打造起來的品牌形象,因為加盟店食品安全事故而毀于一旦,并不值得。所以做餐飲加盟店,嚴把門店食品安全關,是重中之重。餐飲本是良心活,但是守住一天良心簡單,守一輩子難,靠個人良心與輿論曝光顯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嚴格監管才是關鍵。
我國餐飲業已進入經營模式連鎖化和行業發展產業化的新階段。餐飲連鎖企業是經營同類餐飲服務產品的若干企業,通過餐飲連鎖經營模式組成一個聯合體。餐飲連鎖企業的標準化、統一化、規模化的經營形式與傳統餐飲單店經營相比具有明顯優勢。隨著我國餐飲連鎖行業不斷發展,門店數量不斷增加,門店數量從2010年的15333個增加到2018年的31001個,以9%的復合增長率初步估計2019年門店數量達到33000個。
雖然我國餐飲連鎖企業門店數量保持穩定增長,但是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餐飲行業受到了全面的沖擊與深遠的影響,即便一些大規模的連鎖餐飲企業也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有數據顯示,僅2020年1-2月,餐飲業注銷企業已達1.3萬家。據中國飯店協會調查數據顯示,50%以上餐飲企業將關閉20%-80%的門店,3%的餐飲企業將完全退出行業。
顧客對餐飲的需求已不僅僅局限于安全放心的好飯,而升級為追求好的產品,高性價比,舒適的環境,個性化體驗,甚至美好的情感傳遞。同時,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和生活習慣改變,人們更加傾向于選擇產品標準化,體驗可控,品質有保障的連鎖品牌店。
近年來,我國的餐飲業發展非常迅速,自改革開放以來,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改革開放起步階段、數量型擴張階段、規模連鎖發展階段和品牌提升戰略階段;目前餐飲行業仍處于品牌提升戰略階段。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波瀾起伏的30多年,在此期間中國餐飲業伴隨著改革的浪潮也經歷了很大的發展變化。在這30多年里,洋快餐搶占中國市場到非典的沖擊,再到食品安全,中國餐飲業在沖擊中,實現銷售額不斷增長。2019年餐飲收入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46721億元,比2018年增長9.4%,高于2018年的7.7%;12月份餐飲收入4825億元,同比增長9.1%。2019年餐飲收入高于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個百分點。
2013-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復合增長率10.7%,近些年隨著國內外賣服務能力提升,以及居民消費實力的增長,進一步鞏固了我國餐飲業的規模擴張,截至2019年,我國餐飲收入達46721億元,比2018年增長9.38%。
2020年疫情釋放了餐飲零售化的需求
2020年疫情釋放了餐飲零售化的需求,但其出現的根本原因還在于互聯網平臺和底層生產技術的變化。
中國餐飲行業伴隨經濟發展,不僅成為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提升的見證,也逐步成為擴內需、促銷費、穩增長、惠民生的支柱產業。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加強線上服務成為傳統餐飲企業尋求轉型、絕地求生的重要途徑,在今年的春節餐飲消費中,許多餐飲企業也是依靠線上推陳出新,提供線上服務的餐飲企業范圍越來越大,服務質量明顯提升。業內人士分析,“就地過年”強化了餐飲到家消費場景和需求,倒逼餐企涉足生鮮、預制菜、包裝食品等零售領域。尤其是供應鏈和品牌優勢明顯的頭部企業紛紛借力線上平臺,從單一的堂食轉變為堂食、零售“兩條腿”走路,有望形成餐飲行業新的增長點。
未來我國餐飲行業市場規模預測分析,未來我國餐飲行業依然會持續增長且會更加的多元多樣。而且我國餐飲行業品牌會加速發展,低碳餐飲更加的普及,餐廳信息化程度加快都將助力餐飲行業的發展。預計到2026年,我國餐飲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0000億元以上。
更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1-2025年中國餐飲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2020-2025年餐飲連鎖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餐飲連鎖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餐飲連鎖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餐飲連鎖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025年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根據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
我國菌類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我國食用菌類物種資源豐富,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人工生產的菌類已經實現傳統生...
亞洲人民熱愛手機上網,所以在網速上,亞洲國家的整體表現遙遙領先,特別是東亞地區,Speedtest去年發布的數據顯示,5...
據電白區農業農村局初步預測,全區水果掛果面積約54萬畝,總產量約45萬噸。其中荔枝成花面積約34.5萬畝,成花率達95.6...
松露為何如此珍貴松露(Truffle)與魚子醬(Caviar)、鵝肝(Foie Gras)并列“世界三大珍饈”,屬于高貴食材之一。6...
德賽電池2020年凈利6.7億增長超三成3月22日晚間,鋰電池供應商德賽電池(000049.SZ)公布了2020年年報,全年營收為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