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智慧機場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內大部分企業都在著力發展在個性化體驗和全方位安全保障上,對于其他領域的涉及較少,且運用的相關技術較為局限,市場規模大概只有百億元。但隨著信息技術的成熟以及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的發展,加上機場建設數量的不斷增加,智
智慧機場就是運用各種信息化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機場各種關鍵信息,實現對機場安全、服務、運營、保障等各種需求做出數字化處理、智能化響應的建設和再造過程。一要明確智慧機場建設過程是實現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二要明確智慧機場建設手段要善于運用新技術。三要明確智慧機場的實踐要求是要統籌兼顧抓住重點。
《"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提出2025年6個新發展目標,其中包括:航空安全水平再上新臺階,綜合保障能力實現新提升,航空服務能力達到新水平,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突破,綠色民航建設呈現新局面,行業治理能力取得新成效。
智慧的概念在城市發展中的運用已經較為成熟,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智慧城市"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人類能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的狀態,通過把傳感器嵌入和裝備到全球每個角落的供電系統、供水系統、交通系統、建筑物和油氣管道等生產生活系統的各種物體中,使其形成的物聯網與互聯網相聯,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而后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將物聯網整合起來的城市,這一概念被世界各國所接納。發展智慧城市被認為有助于促進城市經濟、社會與環境、資源協調可持續發展,緩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鎮化質量。
智慧機場讓信息更精準。智能旅客導乘導航屏核心功能的研發,將旅客人臉與身份信息進行綁定,在經過旅客授權后,"刷臉"就能立即獲取航班信息及動態,不僅縮短了旅客拖著大包小包在航顯大屏讓人眼花繚亂的信息中進行"人工"檢索的時間,更是在提供基本航班信息的基礎上增加了登機口步行時間、登機時間提醒等功能,最大程度降低了航班信息查詢成本,讓旅客獲取信息更輕松、更精準。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智慧機場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咨詢報告》顯示:
一、中國智慧機場行業供給分析
大數據產業為智慧機場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在當今民航業,數據是基礎性的資源,也是重要的生產力。同時,民航也是交通領域中數據最為豐富的行業,民航數據種類包括人員信息、航空器信息、運行環境信息、管理類信息等,要想實現智慧機場,就要以大數據存儲和分析作為支撐。而近年來,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迅猛。
智慧機場建設應全面覆蓋機場空側、航站樓、陸側區域
在智慧機場建設方面,機場是一個涉及多方作業人員的龐大復雜基礎服務設施,擁有空側、航站樓、陸側等多方面的復雜業務場景,而機場各個業務對象的流程全部覆蓋了機場空側、航站樓和陸側三大區域。因此,全面實現"智慧機場"就必須實現"智慧空側"、"智慧航站樓"和"智慧陸側"的建設和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民航機場業務的不斷擴展,對智慧機場的需求和理解也在不斷的認識和更新。從現階段看來,智慧機場可定義為: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覆蓋機場空側、航站樓、陸側區域,實現對航班、旅客、行李、車輛的精細化、協同化、可視化、智能化的運行與管理。
BAT以及眾多企業紛紛入局智慧機場建設
隨著信息系統解決方案的日益成熟,人工智能逐漸擴展至智慧機場建設中。以BAT(百度、阿里和騰訊)和華為為代表的企業紛紛入局,依托自身產品與解決方案的優勢,聯合機場企業共同推進智慧機場的建設。
不只是BAT和華為,在智慧機場建設成為當今香餑餑的情況下,眾多企業紛紛與機場合作,利用雙方優勢,共同建設智慧機場。2018年2月,浪潮集團與廣東機場集團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在云計算、大數據應用、智慧管理、促進智慧機場推廣應用等方面積極探索,開展戰略合作;7月,深圳平安訊科技術有限公司與廣州白云機場合作,雙方將建立長期、穩定、共贏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建"智慧機場";11月,華為與山東機場合作,就IT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設計、建設、運維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建設智慧機場。
二、中國智慧機場行業需求分析
圖表:2019-2021年我國境內運輸機場數量(個)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整理
截至2021年底,我國境內共有運輸機場248個,比2020年底凈增7個;全國在冊管理的通用機場數量達到370個,比2020年底凈增31個。
公報顯示,2021年,全行業完成旅客運輸量44055.74萬人次,比2020年增長5.5%。其中,國內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43908.02萬人次,比2020年增長7.6%;國際航線完成旅客運輸量147.72萬人次,比2020年下降84.6%。貨郵運輸方面,完成貨郵運輸量731.84萬噸,比2020年增長8.2%。
行業建設方面,截至2021年底,全行業運輸飛機期末在冊架數4054架,比2020年底增加151架;共有定期航班航線4864條;全行業持照機務人員63480名,比2020年增加3145名,持照簽派員10822名,比2020年增加1828名。
民航服務質量持續提升。公報顯示,2021年,客運航班平均航班正常率為88%,平均延誤時間為10分鐘,比2020年增加1分鐘。截至2021年底,全國29家機場實現身份證一證通行,66家機場應用人臉識別技術,234家機場實現“無紙化”便捷出行;40家千萬級大型機場開通旅客“易安檢”服務;9家航空公司、53家機場開展“通程航班平臺”試點。
三、中國智慧機場行業供需平衡
目前我國智慧機場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內大部分企業都在著力發展在個性化體驗和全方位安全保障上,對于其他領域的涉及較少,且運用的相關技術較為局限,市場規模大概只有百億元。但隨著信息技術的成熟以及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的發展,加上機場建設數量的不斷增加,智慧機場建設行業有望成為下一個千億級市場。
本報告在總結中國智慧機場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智慧機場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智慧機場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了解更多行業數據詳情,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智慧機場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智慧機場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咨詢報告
智慧機場就是運用各種信息化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機場各種關鍵信息,實現對機場安全、服務、運營、保障等各種需求做出數字化處理、智能化響應的建設和再造過程。一要明確智慧機場建...
查看詳情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1)國家發展改革委今日上午就《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1)》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新冠肺炎疫情暴...
廣東自貿試驗區今年上半年進出口超2000億元2021年,廣東自貿試驗區固定資產投資1375.99億元,增長6.5%;稅收1048億元...
廣州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突破1.2萬億元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州市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
7月份全國網約車訂單超6.9億據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統計,截至2022年7月31日,全國共有279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
城市中約1/3家庭有托育需求國家衛生健康委就《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2022中國養老行業現狀養老,原為一種古代的禮制,擇取年老而賢能的人,按時供給酒食,并加以禮敬。第二個意思是年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