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測試作為航空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與產業變革和技術進步密切相關,而檢驗檢測技術對于保證飛機安全運行又有著極其重要意義,現代無損檢測與評估技術是航空航天產品全壽命周期中質量控制和降低綜合成本的核心支撐技術,涉及航空航天產品的結構設計、材料研究與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迫切需要樹立科技自立自強和“領先創新”意識。目前,我國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已經全面融入到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洋裝備、精密機械、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成為推動產業技術創新、變革和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
航空裝備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代表,有“工業之花”的美譽,前景廣闊,大有可為。計量測試作為航空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與產業變革和技術進步密切相關。
計量測試作為航空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與產業變革和技術進步密切相關,而檢驗檢測技術對于保證飛機安全運行又有著極其重要意義,現代無損檢測與評估技術是航空航天產品全壽命周期中質量控制和降低綜合成本的核心支撐技術,涉及航空航天產品的結構設計、材料研究與制備、工藝研究與優化、結構件制造與裝配及整機服役和結構修理的完整產業鏈。
2021年國內航空裝備行業內企業數量約為17243家,較上年同比增長約16.7%,其中市場營收規模排名前十名的企業多數都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航沈飛、航亞科技和中航西飛的市場營收均在300億元以上,其次中直股份的營收規模也在200億元以上,相比較之下其他航空裝備生產企業的市場營收規模均低于200億元以下。截至2021年末,我國航空裝備市場規模達1122.3億元。
近年來,隨著國內航空維修計量測試服務市場需求的增大大,航空裝備更新升級快,提升航空裝備維修測試產業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產品、關鍵參數的計量測試能力迫在眉睫。截至2021年國內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需求規模達78.56億元。
到2025年,重慶新一代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基本建立,計量科技創新能力進入全國前列,部分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到2035年,重慶建成國家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6個,建成市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10個,建成國家級計量中心/站8個,建成國家計量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4個。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行業發展分析及趨勢預測報告》數據顯示
第一節 全國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需求分析
一、全國航空裝備產業發展現狀
面對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我國持續加強軍備建設,航空裝備為重要環節
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使得各國連接更加緊密,同時,頻繁貿易等也致使國與國之間的摩擦不斷。為充分應對政治的不穩定性,打造和平發展空間,我國持續推動軍工行業轉型升級。從國防費支出結構看,裝備費占國防費的比重持續提升,航空裝備成為重點投入領域。我國國防預算支出主要包括人員生活費、裝備費和訓練維護費三部分。其中,2011年至2021年間,多數年份裝備費年增速大于同年軍費增速,裝備費占軍費比重呈擴大趨勢。根據中航證券預測,2022至2025年,裝備費增速維持在8.1%-8.8%,并且將持續高于同年軍費增速。裝備費中,航空裝備為重點發展領域,2013-2017年航空裝備支出CAGR達10.56%,超過同期裝備費的CAGR。在國防建設“立體攻防”、“遠海防衛”、“攻防兼備”的戰略指導下,航空裝備“質”“量”提升需求明確,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圖表:2011-2025中國軍費及裝備費增速(%)及預測
數據來源:《新時代的中國國防》
航空裝備制造是典型的高端裝備業,不僅是綜合國力的象征,也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十三五”“十四五”期間,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航空裝備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發展,并且加快航空裝備制造自主化進程。2015年,《中國制造2025》(國發〔2015〕28號)提出加快大型飛機研制,推進干支線飛機、無人機、直升機等通用飛機產業化,推動航空發動機、機載設備及系統領域的技術突破,形成自主航空產業鏈。2020年,《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發改高技〔2020〕1409號)提出,推進航空航天裝備等高端裝備生產,加快石墨烯、納米材料在航空裝備領域的應用。2021年,中國民用航空局等部門發布《“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民航發〔2021〕56號),提出推動航空零部件、先進通信導航裝備等產業化應用,助力國產航空產品國際合作。
二、2019-2021年全國航空裝備產業市場規模分析
我國航空裝備行業規模呈逐年增長態勢,近年來行業增速有所放緩。在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提升與國際轉包訂單來源穩定的背景下,我國航空裝備行業規模持續增長,2020年行業規模將達1,028.9億元,2015-2020年CAGR達11.1%。從增速來看,2018年行業增速最高,達13.1%,2019-2020年呈放緩趨勢。
2021年國內航空裝備行業內企業數量約為17243家,較上年同比增長約16.7%,其中市場營收規模排名前十名的企業多數都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航沈飛、航亞科技和中航西飛的市場營收均在300億元以上,其次中直股份的營收規模也在200億元以上,相比較之下其他航空裝備生產企業的市場營收規模均低于200億元以下。截至2021年末,我國航空裝備市場規模達1122.3億元。
圖表:2019-2021年中國航空裝備行業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2019-2021年全國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需求規模分析
近年來,隨著國內航空維修計量測試服務市場需求的增大大,航空裝備更新升級快,提升航空裝備維修測試產業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產品、關鍵參數的計量測試能力迫在眉睫。截至2021年國內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需求規模達78.56億元。
圖表:2019-2021年全國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需求規模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全國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政策支持
2021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道:提升航空、航天和海洋領域計量保障能力。建立完善航空、航天、海洋等領域計量保證與監督體系,加強產品型號總計量師系統建設。推動航空裝備計量數字化、體系化發展,健全全產業鏈、全壽命周期計量評價體系,為航空裝備發展提供一體化計量測試技術支撐。
五、2022-2026年全國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需求規模預測
圖表:2022-2026年全國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需求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預測未來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業務的市場前景,以幫助客戶撥開政策迷霧,尋找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行業的投資商機。報告在大量的分析、預測的基礎上,研究了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行業今后的發展與投資策略,為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經營策略,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了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
欲了解更多關于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行業發展分析及趨勢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航空裝備產業計量測試行業發展分析及趨勢預測報告
航空裝備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代表,有“工業之花”的美譽,前景廣闊,大有可為。計量測試作為航空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與產業變革和技術進步密切相關。2021年國內航空裝備行業內企業數量約為...
查看詳情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21年)》,從七個方面強調2021 年普惠金融發展的重點舉措,具...
以磚瓦工業為主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中國墻體材料工業,是中國建材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材料工業范圍,是基礎工業之一...
近年來折疊屏手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2019年年初,三星、華為、摩托羅拉相繼發布了折疊屏手機,折疊屏手機進入了量產元...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11月發布的《2022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報告:電子商務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示,以直播...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13日印發《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劑次加強免疫接種實施方案》,要點如下:一、目標人群現階段,可...
隨著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國內籃球鞋市場成為各大運動品牌爭奪的主戰場,國內品牌也通過簽約國際球星與國際品牌爭奪籃...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