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益流動性、政策、業績、估值共振,證券板塊布局正當時。流動性寬松為板塊估值修復提供基礎,全面注冊制落地在即,政策友好。綜合考慮證券行業經營環境,在中性假設下,該行測算證券行業2023年凈利潤1811億元,同比增長13%,業績重回上行通道。當前板塊PB1.27X2
中國證券行業前景如何?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稱“中證協”)就《證券公司資本市場誠信評估辦法(征求意見稿)》向行業征求意見。此舉是為進一步加強證券行業誠信建設,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約束機制,規范開展行業誠信評估工作。
過去十年間,IPO家數從2012年的156家增長到2021年的481家,融資額也從2012年的1034億元攀升到2021年的5351億元,IPO家數和融資額在去年創下十年新高。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估值體系也在發生變化,曾經風光的績差題材股頻頻爆雷,新股破發數量變多,債券市場剛性兌付打破,原本受寵的殼股價值面臨重估。
這些變化背后,是各方對“暫停IPO于市場發展無益”的廣泛共識,是監管部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改革定力。在2021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證監會按照優化服務、加強監管、去粗取精、壓實責任的思路,充分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積極創造符合市場預期的IPO常態化。
常態化的IPO方向為股票發行注冊制在全市場的逐步推廣奠定了基礎,這是一場觸及靈魂的改革,只有改變股票發行過程中市場無形之手與政府有形之手的博弈關系,才有可能跳出新股發行頻繁暫停的歷史周期律。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證券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顯示: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投資產品的數量和種類成倍增長,為投資者提高了差別化的投資選擇。同時,證券業的發展對銀行業的改革、增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強服務都有促進作用。
從主動管理型信托資產來看,證券投資類信托規模增長更為明顯。舉例而言,江蘇信托主動管理型證券投資類信托2021年末為2039億元,較年初增長3.46倍;五礦信托、建信信托2021年末主動管理型證券投資類信托規模較年初增長幅度分別為3.33倍、2.86倍。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61家信托公司證券投資信托均值達到了660.12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54.14%。
2022 年以來,日成交額依然維持萬億元水平。上周成交金額5.43 萬億元,日均成交1.09 萬億元,環比+12.25%。2022 年1 月,證券公司發行收益憑證合計3,642 支,新增發行規模1,094.65 億元。其中,通過報價系統發行收益憑證841 支,發行規模400.90 億元;通過柜臺市場發行收益憑證2,801 支,發行規模693.75億元。截至本期末,存續規模4,454.38 億元。
有關人士稱,投向證券市場信托資產規模占比大幅提升和行業大幅壓縮融資類業務規模同步,這是在監管的指引下,信托公司積極轉型的成效,非標轉標順利推進,市場認可度和接受度大幅提升,業務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廖鶴凱進一步表示,后續融資類信托規模會繼續壓縮,標準化證券市場投資類產品會繼續完成規模替代,此過程中將伴隨著信托行業資產管理規模觸底反彈的持續。
近日,受益流動性、政策、業績、估值共振,證券板塊布局正當時。流動性寬松為板塊估值修復提供基礎,全面注冊制落地在即,政策友好。綜合考慮證券行業經營環境,在中性假設下,該行測算證券行業2023年凈利潤1811億元,同比增長13%,業績重回上行通道。當前板塊PB1.27X,處于2010年以來8%分位數以下,防御與反彈攻守兼備,維持“推薦”評級。把握兩條主線,1)投行擴容受益標的;2)大財富管理產業鏈修復受益標的。
伴隨著國民理財意識的提升,近年來財富管理、權益類資產投資等業務都迎來了新的發展高峰,而這些其實都離不開券商。截至2020年末,全行業共有95家券商設立研究部門,總人數達6150人,其中分析師占比54.69%,研究銷售人員占比22.55%。
據國家統計局消息,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265元,比去年同期實際增長9.7%。市場觀點認為,隨著居民收入增加以及累計財富增長,中國財富管理訴求也在不斷增強,而作為財富管理產業的重要參與者,證券行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證券行業發展潛力巨大,財政部:前三季度印花稅341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224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30日,140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11.20萬億元,凈資產為2.68萬億元,凈資本為2.06萬億元,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含信用交易資金)2.13萬億元,受托資產總凈值10.99萬億元。
防疫政策放松,收入預期改善,房地產支持政策出臺,多渠道融資紓困,宏觀經濟復蘇。美國經濟先行指標和同步指標回落,海外經濟從通脹到衰退,發達經濟體加息周期接近尾聲。海外經濟增速回落、外需放緩環境下,預期2023年穩增長仍然是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央行寬貨幣寬信用延續,國內流動性合理充裕。多重積極因素顯現,提升市場風險偏好,風險資產表現有望改善,對證券行業業績修復提供支撐。全面注冊制落地在即,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綜合考慮證券行業經營環境,中性假設下,該行預計2023年證券行業實現凈利潤1811億元,同比增長13%,業績重回上行通道。
市場企穩回暖預期提升,基金資產規模、新成立基金發行份額有望抬升,推動代銷金融產品收入增長。2022H1中信、中金、華泰、中信建投、國泰君安、中國銀河、廣發、國信、招商、光大證券代銷金融產品凈收入位居行業TOP10。“一參一控一牌”新規落地,券商紛紛成立資管子公司,加快申請公募牌照步伐,資管公募化轉型提速。公募基金行業發展前景廣闊,券商資管發力公募業務,有助開拓增量、提振收入。券商資管具有獨特的資源稟賦,憑借客戶、投研、產品、渠道等優勢,公募業務開展具備比較優勢。
可觀來講,券行業面臨著來自客戶需求、經營模式和合規監管三大方面的挑戰,行業制勝要素發生遷徙,提供極致的用戶體驗、以客戶為中心的高質量服務供給和優異的成本效率是新一輪行業競爭制勝的關鍵要素,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行業順應時代潮流、提升未來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業內人士提出,目前從三個方面推進證券公司數字化轉型:
一是積極探索數字化業務模式。充分運用科技為數字化轉型賦能,推動敏捷創新,避免出現“只有信息技術的數字化,沒有業務、IT、組織的全面轉型”的局面;
二是強化保障機制、人人參與轉型。營造“人人數字化,處處數字化”的良好氛圍,加大力度培養“懂業務的科技人員”和“懂科技的業務人員”,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三是共創共建開放生態,讓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嵌入生產生活的多元場景,打造無感無界的客戶體驗。
本報告對中國證券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證券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了解更多行業數據詳情,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證券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證券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
證券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
查看詳情
拜登政府提議對汽車實施更嚴燃油經濟性標準美國聯邦監管機構提議對輕型轎車和卡車實施更嚴格的燃油經濟性標準,稱修訂...
中國鐵塔立足自身資源稟賦,依托遍布城鄉的分布式電力網絡、蓄電池儲能系統以及專業化的運維能力,向社會提供換電、充...
7月末票據利率跌至低點相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臨近2023年7月末,票據利率大幅下行,其中1個月期票據利率下行至接近0%...
工信部:加快虛擬現實設備、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服務的研發和產業化國新辦于7月31日下午3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
成都大運會開幕,吉祥物“蓉寶”也火出了圈,大運會周邊商品銷售火爆。在成都記者發現,大運會官方特許商品店門口大排...
歐洲商業協會呼吁拒絕對俄羅斯金屬鋁的制裁2023年7月30日,歐洲鋁消費者聯合會發表聲明稱,包括該組織在內的、代表鋁A...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