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了高質量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黨中央抓住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格局深刻調整的歷史性機遇,提出制造強國戰略并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這一綱領性文件。
制造業行業前景如何?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從2012年的22.5%提高到2021年的近30%,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工信部規劃司司長王偉表示,這十年,中國制造業規模優勢不斷鞏固,體系完整優勢更加凸顯。中國將繼續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并加大力度加快產業升級。
制造業在中國經濟中的占比經歷了先下降后企穩的過程。從行業維度的拆分來看,過去10年制造業的放緩主要來自于傳統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則保持著較快增長。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這一結構性的趨勢仍將延續,但制造業在中國經濟中的占比將趨于穩定。從經濟發展規律和政策方向上看,新能源和數字經濟具備長期發展邏輯。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制造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報告》分析顯示
制造業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國家競爭力非常重要的標準值,中國在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跨越,未來中國的制造業優勢很大,具有一個很好的投資前景。
2021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7.4%,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2021年也是我國制造業增加值排名自2010年以來,連續第12年位居世界首位。在政策、研發、技術等因素的驅動下,我國制造業不斷降本增效,轉型升級,產業結構持續得到優化。
我國制造業擁有體量大.體系完善健全,品類齊全。光伏等產業核心競爭力強等優勢;而我國目前部分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產品附加值較低,在部分高端產業也缺乏核心技術與國際競爭力,且節能環保方面仍落后于發達國家,這些問題仍有待突破。
中小企業在我國產業鏈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近年來,國家及各地政府紛紛針對制造業中小企業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中小企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我國制造業供給體系質量大幅提升。今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王偉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國工業產品供給的數量、質量和檔次都有了全面提升,世界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節能冰箱、全自動洗衣機、變頻空調、汽車等中高端產品已走進尋常百姓家,顯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品質。
業內人士例說,比如汽車,我國汽車保有量從2010年的0.78億輛大幅增長到當前的超過3億輛,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量已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在續航里程、操控性能、充換電便利度、智能化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品牌和價格上也有了更多選擇。
再比如手機,2021年我國5G手機出貨量達到2.7億部,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5.9%,和十年前相比,今天的手機無論是外觀、性能還是使用體驗都有了質的飛躍。
從結構上看,中國制造業在經歷了出口降速和去產能之后,一些傳統制造業繼續向下的空間已經不大,而新興產業及其對于新材料的需求正保持著高速的增長,中國制造業有望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實現比重的基本穩定。
從創新體系看,全國已布局建設2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建設125個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共性技術供給能力大幅提高。從創新成果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收入占業務收入比重從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大國重器亮點紛呈,“蛟龍”潛海、C919試飛、“嫦娥”攬月、“北斗”組網、“九章”問世,一大批重大標志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制造業不斷攀上新的高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了高質量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黨中央抓住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格局深刻調整的歷史性機遇,提出制造強國戰略并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這一綱領性文件。
作為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確定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其中第一步是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制造強國行列,具體而言: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制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制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兩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邁上新臺階。
隨著制造業的不斷升級和政策的持續助推,我國在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集成應用不斷取得突破,匯川技術、英威騰等一批創新企業,不僅實現了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等關鍵部件的國產替代,而且在技術上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產品出口上取得突破。
在“中國制造”大規模向“中國智造”轉型的進程中,中國智能裝備制造業迎來了新的大發展機遇。一方面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則是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融合與加持,在產業政策的支持以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支撐下,中國智能裝備制造業在多個領域實現突破,而中國家電企業憑借扎實的制造根底、對轉型升級需求的精準掌握等優勢,成為推動智能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要發揮政府在新興產業保護、技術研發支持、市場需求培育等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才能彌補“市場失靈”和“市場不足”。
要進一步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喬標認為,重點需要補齊三類短板:
一是關鍵核心技術短板。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僅要創造更多單項技術和產品,更要大力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
二是產業基礎能力短板。要聚焦核心基礎零部件、工業基礎軟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關鍵瓶頸,全面加大科技創新和進口替代力度,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基礎體系。
三是專業技術人才短板。要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打造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欲了解更多關于制造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制造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制造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預測報告
制造業(Manufacturing industry)是指機械工業時代利用某種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制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
查看詳情
國內直升飛機行業前景如何?“中國直升機市場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一些關鍵的應用領域尚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貝爾亞洲J...
加工中心屬于機床的一種,是機床行業向高精度、智能化數控機床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機床制造是高備制造的一個重要組成...
手機零售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如何?疫情對經濟的沖擊,不言而喻,智能手機也深受影響,往日頻密的新機發布會,盛況不再,V...
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發布了一系列政策規范農藥行業的發展。如2022年5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關于加強農藥監督檢查的2...
智慧醫療行業前景如何?受政策利好等多因素影響,近年來互聯網醫療產業保持高速增長,在我國衛生醫療總支出中的比重也2...
一、中藥衍生品行業概述中藥衍生品是以中醫文化為基礎,利用中藥特有屬性,針對消費者不同訴求,將保健養生元素與日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