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2年,我國糧食生產可圈可點。面對新冠疫情多點散發、破紀錄北方秋汛、南方極端高溫干旱、農資價格高位運行等困難,產量依然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13731億斤,增產74億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豆自給率也提升了3個百分點。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為穩預期、穩
回望2022年,我國糧食生產可圈可點。面對新冠疫情多點散發、破紀錄北方秋汛、南方極端高溫干旱、農資價格高位運行等困難,產量依然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13731億斤,增產74億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豆自給率也提升了3個百分點。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為穩預期、穩物價、穩經濟大盤提供了基礎支撐。
經核算,2021年全國農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184419億元,比上年增長10.5%(未扣除價格因素),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05%。分三次產業看,農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為45.1%、29.7%、25.2%。第一產業增加值規模最大、占比最高。
從農業及相關產業大類看,農林牧漁業、食用農林牧漁產品加工與制造、農林牧漁業及相關產品流通服務增加值規模居前三,占農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47.2%、20.9%、14.0%。
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發展迅速,創新體系更加健全,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為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021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顯示,我國農業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引領性、開拓性、突破性重大進展,在作物、園藝、獸醫等學科領域已處于領跑地位,推動我國農業科技由局部創新向“自主基因、自主技術、自主品種、自主產品”的整體性跨越。
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要素支撐更加有力,以強基礎、提能力為重點,形成了由469個重點實驗室組成的農業農村部學科群重點實驗室體系。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1%、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
‘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科技支撐引領從‘一農’(農業)轉向‘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打贏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在確保糧食安全上,我國在13個糧食主產省全面實施“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新”重大工程,一批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運用于糧食主產區,品種對單產的貢獻率達到45%,為確保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1.3萬億斤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在助力脫貧攻堅上,組建了4100多個產業扶貧技術專家組指導產業扶貧,550個科技服務團和專家組深入“三區三州”,著力打造“一鄉一品”“一縣一業”;在助推生態宜居上,為全國衛生廁所普及、農村沼氣建設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和成果轉化服務,支撐美麗鄉村建設。
科技引領也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五年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全方位發力,主要農作物良種實現了基本全覆蓋,主要畜種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1%,全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53提高到0.57。
此外,我國先后建成江蘇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廣東廣州、湖北武漢5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打造“農業硅谷”和區域經濟增長極。
民以食為天,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戰略性產業,一直備受我國政府的重視。要保證農業的長遠發展,科技是核心驅動力。從生產鏈的角度分析,今后中國農業科技發展有三大重點領域,分別是農業生物技術、農業管理的信息化自動化、農業供應鏈管理。而在這三大領域中,也蘊含著眾多熱門賽道。
根據產業調研網的統計,在我國農業科技行業中,主要以育種、育苗技術企業居多,占整個行業企業的32%左右,企業較多,競爭非常激烈;其次是以化肥、飼料企業,占整個行業企業的16.8%左右,競爭也較為激烈,而農業機械企業占整個行業的10.7%,節水灌溉企業占整個行業的7.6%。
農業科技涉及的領域極其眾多,但從生產鏈角度概括(即上游原材料-中游加工制造-下游流通銷售),可以將農業科技分為三大領域,即生產前期的農業生物技術,中間環節的農業管理的信息化自動化,以及后期的農業供應鏈管理。在這三大領域中又會包含眾多細分領域。
傳統的農業生產領域,正在不斷迎來技術投入與科技創新,提升行業供應鏈環節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交互速度,重構農業生產鏈條,實現農業生產效率的倍增。互聯網時代的農業相比傳統農業已經產生了巨大變化,農業生產不再主要仰賴人力。技術驅動農業,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建設農業強國要向內部挖潛,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動能。從生產力角度看,要強化科技支撐,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從生產關系角度看,要深化農村改革,在城鄉融合發展中推進城鄉聯動式改革,推進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的權利分置和權能完善。只有這樣,重要農產品供給和農業產業鏈供應鏈才不會有明顯短板,發展的自主權才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當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1%,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72%,農業科技整體實力大幅提升。但是,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在重要種源、關鍵環節、核心領域等方面。同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亟待提升,涉農領軍企業創新能力亟待提高,科研機構和科技人才評價體系亟待完善。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農業科技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農業科技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農業科技行業研究報告中的農業科技行業數據分析以權威的國家統計數據為基礎,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方式,利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在描述行業概貌的同時,對農業科技行業進行細化分析,重...
查看詳情
現代服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現代服務業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建立在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
板栗原產于我國,是我國傳統的特色產品,具有悠久栽培歷史。板栗適應能力強,抗早,耐瘠,抗逆性強.我國板栗地域分布遼2...
1月8日,青島膠東國際機場也迎來了防疫政策調整后的首批海外航班。中午11點39分,從日本東京出發的航班順利飛抵青島。...
膠囊通常有硬膠囊和軟膠囊之分。硬膠囊又稱空心膠囊,由帽體兩部分組成;軟膠囊是成膜材料和內容物同時加工成產品的。...
隨著出入境政策的調整,不僅入境暢通,出境旅游熱度也大幅升溫,出境航班預訂量也迎來了一波小高峰。在北京首都機場,...
環烷基油通常是指在這種石油中含有大量的飽和環狀碳鏈結構分子,可能是五元環、六元環或是它的同系物,也可能是多種環...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