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其中,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中提到:加快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推進水肥一體化,建立健全秸稈、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收集利用
綠色農業市場前景分析
建設美麗鄉村,宜業宜居同等重要。生態環境部近日公布的2022年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數據顯示,全國地表水環境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其中,總磷主要表征多是農業面源污染的情況,比如農業種植、畜禽養殖等。
在采訪中,專家和讀者表示,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必須深入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完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機制,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監督管理,盡快形成齊抓共管、持續推進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體系,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其中,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中提到:加快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推進水肥一體化,建立健全秸稈、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收集利用處理體系。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觀測試驗基地建設。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
發展生態低碳農業是我國農耕文明的內在基因,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的有效途徑,是中國特色農業強國建設的重要特征。推進農業強國建設,必須要立足我國人多地少、人均資源不足的國情農情,把資源承載力和生態環境容量作為約束條件,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必須要充分考慮耕地、淡水等資源現狀,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循環利用農業廢棄物,清潔凈化產地環境,形成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科技是解決農業發展難題的第一動力。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問題突出、生態系統退化狀況下,實現農業持續穩產高產,根本還是要靠科技。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加快治理農業面源污染也是重中之重。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劉學軍介紹,近年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各項計劃對遏制污染發揮了積極作用。“從2015年到2020年,我國化肥用量減少了13%、農藥用量下降了14%左右;化肥農藥利用率明顯提高,均超過40%。不少鄉村的生態環境都有相當程度的改善。”劉學軍說,但要實現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的徹底改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農藥化肥減量增效難度仍然較大。據《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發布的一篇論文,研究人員調研發現,為了開發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一些農村在農業生產各個環節加大投入力度,突出表現為經濟作物種植過程中的“大肥大水”現象。雖然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生產力,但也導致農藥、化肥等用量居高不下。還有一些農戶在經濟作物種植過程中過量使用殺蟲劑、殺菌劑等,也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
研究人員發現,近幾年,有些農村的土地質量下降很快,“地都被種壞了”。究其原因,是在農業轉型過程中,種植結構和經營過程發生了變化。為了獲取盡可能多的經濟利益,一些農戶常年單一種植某種高經濟效益的作物,弱化了原本通過多樣化種植模式抵御病蟲害的優勢。而長期“大肥大水”模式形成的增產效應也不斷降低。
“不合理使用農藥、化肥,以及部分農藥、化肥質量差,導致土壤肥力減弱。”東北石油大學教授李紹萍表示,一些農戶過分注重提高作物單位產量而忽視產生的污染。
“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通過使用有機肥、測土配方、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科學方法,減少化肥、農藥用量,從源頭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河南駐馬店市讀者杜先生說,有些地方培育扶持了一批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專業化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農業科技服務,取得很好效果,建議盡快總結推廣。
健全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完善有機肥施用政策,推進農牧結合、種養循環。加快生態農場和低碳鄉村建設,深入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提升農業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大力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建設綠色農業產業園區,加快農產品加工綠色轉型,完善農產品綠色流通體系,促進綠色農產品消費,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產業體系。
近年來,銅川市農業農村局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把農用物資廢棄物綜合回收利用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綠色農業的有力抓手,優化和提升農田生態環境質量,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為有效管控廢棄農膜及肥料、農藥包裝廢棄物,市農業農村局堅持“誰銷售誰回收,誰使用誰交回”的原則,采用統一回收、集中處置的模式,積極督導經營主體主動回收農藥包裝等廢棄物,為全市農藥經營單位配備了280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桶、140臺電子秤和包裝袋等設備材料,免費提供《農資管家》軟件,建立了包裝廢棄物回收制度及回收臺賬,統一標識、統一編號、統一系統終端、全程可追溯,回收全覆蓋,第三方專業機構統一、定時集中拉運,規范化進行處理。實現了農資產品網上監管,回收處理閉環運行,長效機制依法運轉,全市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成效顯著。
2022年,全市共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3.18噸,回收量較2021年增加了10倍,農資廢棄包裝袋、塑料瓶散落田間地頭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近幾年,淄博市加快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提升蔬菜、瓜果品質,打造淄博市設施農業發展新模式,全面提升設施農業的種植技術水平。將不斷為種植戶推出新材料、新技術,加大產、學、研、用結合力度,實施模式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讓農戶種出的農產品更加綠色、環保、安全、健康,助力淄博市綠色生態農業高效發展。
針對這一問題,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去年11月召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現場會,要求統籌畜牧業生產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繼續組織開展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核查,推動提高畜禽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水平。同時,加快培育糞肥還田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強畜禽糞肥科學還田利用指導服務,促進養殖戶與現代畜牧業發展有機銜接。
在一些地方,村辦小企業也是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之一。安徽亳州市渦陽縣陳大鎮前于樓村村民反映,當地一家養豬場、兩家工廠違規排污,破壞了當地生態環境。渦陽縣生態環境分局會同陳大鎮開展現場檢查發現確實存在揚塵、噪聲、污水等問題,于是現場下達整改通知書,要求其中一家企業停業停工、清理原料、拆除設備、填埋滲坑,不得再進行生產;養豬場需要定期噴灑除臭劑,減小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2022年1月,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對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作出全面部署。《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2022年1月,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對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作出全面部署。《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有專家認為,目前的治理難點在于如何構建制度化、系統化的農業農村污染治理規劃,從源頭到末端實行綠色生產和污染物達標排放,不留漏洞。而且還要更加重視環保教育,做好宣傳、科普等工作,逐步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無論何種降低污染的生產方式,都需要農民認可并自覺選擇,才可能得到大面積推廣和使用,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建設美麗鄉村,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項重要工作。一方面,需要對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產生量;另一方面,需要對養殖業、小企業進行治理,減少污染物排放量。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加強全鏈條治理能力,提升農民環保意識,多措并舉,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通過使用有機肥、測土配方、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科學方法,減少化肥、農藥用量,從源頭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農業科技行業報告對中國綠色農業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還重點分析了重點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格局,并對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向進行了專業的預判。
本報告同時揭示了綠色農業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未來,綠色農業行業發展前景如何?想了解關于更多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2022-2027年中國農業科技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農業科技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農業科技主要就是用于農業生產方面的科學技術以及專門針對農村以及城市生活方面和一些簡單的農產品加工技術。包括種植,養殖,化肥農藥的用法,各種生產資料的鑒別,高效農業生產模式等幾方面。...
查看詳情
官方披露全國已有6億棟房屋2月15日,住建部宣布:歷時3年,動用260多萬人,終于摸清了我國龐大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的...
面板是顯示器的主要組件,目前主要有LCD面板、Mini Led和OLED三種類型,其中LCD面板仍是目前主流應用。液晶顯示器(L...
高端裝備制造業是以高新技術為引領,處于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決定著整個產業鏈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航空運輸業逐步回暖2月16日,在中國民航局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商可佳表示,自1月7日至2月15日...
近年來,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議題越來越受到政府、消費零售行業、以及公眾的重視。隨著反對一次性塑料的呼聲不斷高漲,用...
改革開放拉開了中國船舶工業快速發展的序幕。2022年,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