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發展階段
“十三五”以來,我國醫藥產業政策圍繞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這一主線,以審批改革為突破口,逐漸形成以醫保為樞紐的“三醫聯動”改革機制,并將若干重大的改革舉措固化為法律法規。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2021-2025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為我國“十四五”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各行業將細化任務分解,制定專項規劃,建立重大項目庫,抓好國家《規劃綱要》的落地實施。
01、生物科技基礎研究和醫藥原始創新備受重視
《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創新被放在最為突出的位置。生物醫藥和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被納入技前沿領域。國家將在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將集中優勢資源攻關新發突發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醫藥和醫療設備、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礎材料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
為推動科技前沿攻關,我國將:
加大對基礎研究的經費投入,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在研發經費總投入的比重提高到8%以上。
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優化提升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基地。
推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
支持發展新型研究型大學、新型研發機構等新型創新主體。
在生物醫藥領域,將建設轉化醫學研究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同時,國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施更大力度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支持產業共性基礎技術研發,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上下游企業共建國家產業創新中心,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支持有條件企業聯合轉制科研院所組建行業研究院,提供公益性共性技術服務。推動國家科研平臺、科技報告、科研數據進一步向企業開放,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鼓勵將符合條件的由財政資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企業使用。
02、生物科技等戰新產業加速布局,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箭在弦上
“十四五”期間,我國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推進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強化基礎設施支撐引領作用,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我國將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培育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在類腦智能、基因技術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推動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產業,做大做強生物經濟。
國家將支持建設生物醫藥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和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試驗驗證等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技術、工藝等工業基礎數據庫。加大對醫藥工業開展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的支持,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推動醫藥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進生物醫藥制造業補鏈、強鏈,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和供應鏈。
03、疫病防控體系推進建設,生物安全產業大有可為
2020年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國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是國家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央旗幟鮮明地將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擺在了國之重器的高度,并將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上升為國家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有力推進生命、生物領域的科技創新,做好疫病防控,加快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當前,我國基本確立了以《生物安全法》為核心,由生物安全相關各領域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技術標準體系等組成的層次分明、建制較完備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
在生物安全被納入國家安全,通過財政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加強生物安全能力建設的大背景下,生物安全將迅速從一個過去被忽視的理念轉變為大有可為的產業。在公共衛生、動植物疫病、實驗室生物安全、生物防御、遺傳資源等產業領域,產業開始全面整合,技術創新快速涌現,產業不斷迭代升級。蘭州高新區規劃建設國家生物安全產業化示范基地,廣州開發區打造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試驗區,各地紛紛加碼布局生物安全產業。
生物安全產業領域廣泛,布局機會較多。小到口罩、手套等基礎產品,大到CT機等影像設備。各層次企業均有機會入局生物安全產業,在原料、設計、管理、標準、監測、認證、物流等環節搶占市場機遇。
04、“健康中國”戰略驅動,慢病防治“號角”已響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吹響了慢病防治的沖鋒號。在健康中國行動的15大行動中,慢性病防治行動占了4項。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是國際公認的威脅居民健康最主要的四大類慢性非傳染病疾病。
從臨床需求來看,未來我國的創新藥研發將主要集中在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領域,相關藥物的研發與生產會受到政策青睞。
從2020年國家藥監局批準的新藥來看,大部分藥物與慢病相關,尤其是抗腫瘤藥物。“十四五”期間國家可能會進一步出臺相關舉措,鼓勵抗腫瘤藥物的研發、生產和使用,提高我國腫瘤防治水平。
05、康養產業市場需求激增,中藥守正創新政策加持
根據七普數據,中國65歲以上人口為1億9064萬,占比為13.50%。按照聯合國的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就屬于老齡社會,達到14%就是深度老齡。中國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老齡社會”,而且一只腳已經踩上了“深度老齡化”的門檻,對于醫療、養老、康復保健等服務的需求激增。
為滿足當下和未來的需求,政府會出臺相關舉措,大力發展康復養老產業。比如,鼓勵社會資本興辦民營醫院、品牌連鎖養老機構、失能老人護理照料機構、康養旅游基地等,支持企業開發老年膳食產品、老年特殊用藥等。
中醫在慢病治療、康復養生等方面具有獨到優勢。2021年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從人才、產業、資金、發展環境等多個方面提出28條舉措,為中醫藥高質量特色發展保駕護航。《政策措施》提出:
建立科技、醫療、中醫藥等部門推薦符合條件的中藥新藥進入快速審評審批通道的有效機制。優化具有人用經驗的中藥新藥審評審批。優化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注冊審批。
實施道地中藥材提升工程。加強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和生產基地建設。制定中藥材采收、產地初加工、生態種植、野生撫育、仿野生栽培技術規范,推進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鼓勵發展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和聯合社。
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發布中醫優勢病種,鼓勵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
06、數字技術與醫藥健康深度融合,醫健產業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
充分發揮醫藥健康產業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從研發、生產、流通、應用各環節促進數字技術與醫藥健康產業深度融合。
國家將加快布局量子計算、量子通信、神經芯片、DNA存儲等前沿技術,加強信息科學與生命科學、材料等基礎學科的交叉創新。鼓勵在生物醫藥領域,建設國際水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深化醫藥研發、藥品生產、藥品營銷、市場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應用,加快醫藥產業園區數字化改造。推動醫療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推進醫院、養老院等公共服務機構資源數字化,積極發展互聯網醫院,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互聯網+醫療”建設,創新提供服務模式和產品。
07、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加快構建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發布,拉開了我國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大幕,計劃用10年時間,即到2020年建立起中國特色醫藥衛生體制,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我國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區域差距大,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十分復雜艱巨的任務。
“十四五”期間,我國依然會沿著既定的方向和框架出臺一系列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新舉措,最終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形成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提出,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推廣三明市醫改經驗,強化改革系統聯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統籌疫情防控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繼續著力推動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2021年與醫藥產業密切相關的改革舉措包括:
常態化制度化開展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逐步擴大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范圍;
推進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
推進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制定加快分級診療體系建設的政策文件;
持續推進藥品優先審評審批,加快創新藥、臨床急需藥品上市;
完善短缺藥品保供穩價機制;
加強兒童用藥供應保障;
研究修訂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管理辦法,加強基本藥物配備使用和用藥規范管理等。
08、結語
總體來看,“十四五”期間,國家會鼓勵加大對生物科學的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支持將生物醫藥產業打造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先導產業和未來產業。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政策主線,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康中國戰略、疫情防控和生物安全、數字化中國建設、中醫藥振興等重大戰略將成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節點。
欲了解更多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生物制藥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生物制藥,是利用生物技術生產在生物體內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質。它的有效成分通常是一些具備生物活性的蛋白質、DNA、病毒、細胞或組織等,給藥方式是直接進行組織注射。藥物的制備非常依賴在生物...
查看詳情
工程機械產業鏈上游工程機械產業上游主要為提供制造工程機械產品提供原材料的鋼鐵行業、電機行業和零部件制造業,如工...
欲了解更多有機農產品基地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有機農產品基地1...
一、工程機械總體銷量及其變動情況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挖掘機主要制造企業統計,2023年3月銷售各類挖掘機25578臺...
根據《2023-2027年中國潤滑油基礎油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研究報告》分析,基礎油(base stock,base oil)指組成潤滑油...
欲了解更多有機農產品基地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有機農產品基地5...
一、英國生物制藥行業發展現狀及形勢英國生物醫藥行業繼續規劃著其蓬勃發展的全球道路,并處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英國的...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