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年均增長率為22%,遠高于美國的6%,且臨床針對兒童、孕婦和老人等特殊人群的抗菌藥使用不合理問題依舊存在,對新型抗菌藥物或 存在迫切需求,特別是重癥病人亟需要抗菌新藥。
過去60年期間,全球尚未開發出具有新作用機制的廣譜抗生素,導致抗菌類藥物耐藥性問題日益突出。據WHO預測,到2050年,“超級細菌”將導致1000萬人死亡,甚至超過癌癥。
其中,國內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年均增長率為22%,遠高于美國的6%,且臨床針對兒童、孕婦和老人等特殊人群的抗菌藥使用不合理問題依舊存在,對新型抗菌藥物或 存在迫切需求,特別是重癥病人亟需要抗菌新藥。
與此同時,抗菌藥物(包括抗生素)的開發風險較其他類型藥物更大、耗時更長,往往需要逾10年時間,導致不少抗菌新藥研發的中小型生物科技企業沒能等待“新藥面世”,就中途倒閉。從市場端來看,2012年國內頒布的最嚴“限抗令”也曾一度讓抗菌藥的投資熱度有所降溫。但近年來隨著市場上已有藥物耐藥性問題的不斷凸顯,對具有新機理或新結構的下一代抗菌藥的研發需求迫切度正在“回溫”。
“新藥研發過程的各種挑戰,我們也都經歷過?!钡ぶZ醫藥創始人兼執行總裁馬振坤。作為國內細菌感染和代謝相關疾病領域小分子新藥研發領域的代表型企業,對于新藥研發過程中進展不夠順利等狀況,丹諾醫藥并不陌生。
此前由于具備臨床價值和差異化優勢的抗菌新藥研發門檻日益提高,真正具備相關產品研發能力的企業正受到創投機構追捧。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抗真菌藥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顯示:
過去五年,絕大多數創投機構更青睞純粹的生物科技新概念新趨勢,紛紛涌入細胞治療與基因治療等熱門賽道,但其中一些看似顛覆性的生物科技技術是否具備實際的應用場景,其從理論研究到最終推向市場之間漫長的周期,對投資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尤其隨著二級市場準入門檻的降低,更多投資機構開始更看重生物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與新藥商業化前景,這時,類似抗菌新藥研發這類已經具有解決特定疾病的確定性應用場景,并且已經具備明確市場需求的創新藥研發賽道,因其業務模式的可持續性和未來盈利空間的“確定性”更大,正成為生物醫藥領域正在升溫的一個子賽道。
數據顯示,全球醫藥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1.2萬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1.4萬億美元,CAGR約為3.8%。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1.8萬億美元,全球醫藥市場保持穩定增長。
縱觀全球醫藥市場,生物藥領域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動能,傳統化藥規模受到擠壓。
生物藥相比于化學藥具有全新的治療理念,為治療癌癥、銀屑病等疑難雜癥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增速水平遠高于化學藥。未來,隨著生物藥療效增強、生物技術發展及研發投入增加和生物藥批準不斷增加等因素驅動,預計全球生物藥2022—202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1.9%,仍將顯著領先于化學藥的2.3%。
美國在生物醫藥及其產業化方面占據著世界領先地位,生物醫藥產業是美國新興的技術密集型產業也是美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截至2022年6月10日,按照500億美元和100億美元為市值劃分區間,制藥板塊500億美元以上市值公司11家,占美股制藥板塊公司數量2.6%,但市值占比達到了84.9%,行業資源頭部集聚效應明顯。
從生物醫藥的發明專利來看,美國、中國、日本及歐洲是全球主要的專利貢獻國,且這些國家的生物醫藥產業聚集效應也愈發顯著。
美國已經形成了波士頓、圣地亞哥以及北卡三角園等五大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在腫瘤藥、免疫藥、心血管藥、抗感染藥物、疫苗、神經系統藥物等細分藥品領域全面發展和創新;歐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集聚了大型制藥企業,生物創新藥領先全球,在單克隆抗體藥物、疫苗、血液制品、重組蛋白藥物、基因治療等方面有著顯著優勢;日本專精企業數量眾多,優勢領域包括再生醫療研究、高血壓糖尿病和腫瘤防治藥物等;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則主要分布在環渤海、長三角、大灣區、成渝都市圈四大區域,在發展特色上,不僅化學原料藥及制劑、中藥等具有發展優勢,同時雙特異性抗體、抗體偶聯藥物(ADC)、細胞基因治療等前沿技術也蓬勃發展。
22家公司去年營收超百億元
隨著醫保談判、集采政策及藥物一致性評價等的常態化推進,從已披露2022年年報的125家醫藥生物公司來看,醫藥生物板塊整體業績較為樂觀且好于預期。
數據顯示,上述125家發布2022年年度報告的醫藥生物公司中,去年營收超百億元的有22家。其中,上海醫藥、白云山、南京醫藥營收規模位居前三,分別為2319.81億元、707.88億元、502.22億元;同時,125家公司中,98家公司去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其中實現營收、歸母凈利潤雙增的共計75家,占比60%。
在125家公司中,有111家去年實現盈利,占比近九成;有80家去年歸母凈利潤較上年同期進一步增長,如長春高新、海正藥業、安科生物等。
安科生物在2022年年度報告中表示,得益于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業績快速增長等原因,公司去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增240.38%至7.03億元。分產品來看,公司的生物制品、化學合成藥、原料藥的銷售量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
在125家公司中,有14家公司2022年陷入虧損,如舒泰神、利德曼、萊美藥業等。據梳理,14家公司虧損原因主要集中在研發投入持續增長致使業績承壓、帶量集采政策落地壓縮產品利潤空間等。
39家公司研發投入占比超10%
在上述125家公司中,有118家披露了去年的研發投入金額,合計達到465.1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88.13億元增長近兩成。
其中,94家公司研發投入金額較上年增加,占比超七成。39家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以下簡稱“研發投入占比”)超過10%,其中化學制劑和其他生物制品公司較多,中藥公司相對較少。
具體而言,華人健康、英諾特、康華生物等公司的研發投入金額較上年同期翻倍。在研發投入占比方面,前沿生物、盟科藥業、君實生物暫居前三,分別為323.73%、311.97%和164.04%。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翁梓馳表示,醫藥生物行業具有資本密集的特點,與其他產業相比,醫藥產業的研發投入占比較高。而技術更新的時效性又決定了投資需求的連續性,因此藥企在研發階段必須籌足資金、確保持續投入,才可能助推醫藥生物創新。“研發投入金額較上年同期增長,表明越來越多醫藥生物企業愈發重視核心競爭力的提升?!?/p>
《2022-2027年中國抗真菌藥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抗真菌藥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抗真菌藥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策...
查看詳情
上半年廣東、江蘇經濟總量分別為62909.8億元、60465.3億元,雙雙躋身“6萬億元俱樂部”,跨越新的增長臺階。在觀察人2...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再生紙制品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和歡迎。再生紙是一種以廢紙為原料,經過分選、凈化、打漿、...
加強對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項目的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促進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的指導意見...
目前,中國ETC行業企業中,金溢科技、萬集科技、聚利科技(華銘智能子公司)在車載ETC產品方面的銷售量最高,同時位列...
發展循環經濟是轉變增長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對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循環經濟能夠大幅降低能源...
資料顯示,黃淮海、長江、西北、華南、東北(吉、黑)、西南是我國種植番茄的6大優勢區域。2017年,番茄總播種面積為19...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