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乳制品消費疲軟,疊加近兩年國內原奶行業加速擴產,以及不斷高企的飼喂成本,原奶的供需平衡在2022年末到2023年上半年被打破,養殖虧損面超過60%,中小牧場再次面臨“殺牛”退出的困境。
國內乳制品消費疲軟,疊加近兩年國內原奶行業加速擴產,以及不斷高企的飼喂成本,原奶的供需平衡在2022年末到2023年上半年被打破,養殖虧損面超過60%,中小牧場再次面臨“殺牛”退出的困境。
而近期飼料成本也再次上漲,WIND數據顯示,豆粕現貨均價在2023年初回落,3月跌至3808元/噸左右,但近期又回升到4332.6元/噸;玉米22省市平均價格也回升至2866.2元/噸,比2023年5月最低2743.9元/噸,有明顯反彈。
一般而言,飼料成本約占奶牛養殖成本的65%到70%。江蘇家慧生物科技董事長宋慧亭說,目前沒有負債的大型牧場一般公斤奶生產成本在3.8元/公斤左右,在目前的奶價水平下,除了生產水平特別高的行業前20%到30%的牧場,以及資源能力有優勢的牧場,其他牧場要想不虧損并不容易。
目前上游原奶行業虧損面已經超過60%,奶牛存欄數也在減少,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輻射牧場2023年5月奶牛存欄量同比減少3.42%,3000頭以下輻射牧場存欄則減少6.28%。而且今年厄爾尼諾現象導致國內多地高溫、干旱,夏糧價格有所上漲,因此飼料成本依然會高位運行。而未來幾個月也是牧場儲備青儲飼料的關鍵期,銷售困難、資金緊張等問題會倒逼部分牧場加速退出。但預計2023年過剩生鮮乳總量預計會超過110萬噸。
2022年全國奶類產量跨越4000萬噸大關,未來5至10年,牛奶需求將呈溫和增長趨勢。
中國奶牛業15年來取得巨大進步,奶牛養殖規模化比例和單產持續提升。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存欄1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比例達到73%左右,比2012年提高35.8個百分點,2022年中國奶牛單產達到9.2噸。
他預測,未來5至10年牛奶需求會呈溫和增長趨勢。我國牛奶消費溫和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牛奶供給總量從2012年的4000萬噸增長到2023年的5830萬噸左右,年復合增長率為3.9%。
對于乳制品的結構優化問題,李勝利表示,未來需要探討多元化的乳制品加工途徑。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乳制品產量3117.7萬噸,其中液態奶產量預計在2900萬噸,占我國牛奶產量3932萬噸的73.8%,占商品化生鮮乳的比例更高,乳制品加工缺乏彈性。
奶業消費增長和國民收入水平屬于正相關,因此國內奶業消費還有很大的增長的空間,并不是碰到了天花板,但目前行業碰到的問題并不是奶業自身導致的,消費疲軟是各個行業面臨的共同壓力,但要渡過難關,依然要依靠奶企自身。這背后一方面是要靠科技進步,提升單產、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依然要靠市場的擴大,提升牛奶消費,其中發展低溫奶產品和奶酪產品是突圍的主要方向。
當下國內奶業正迎來格局重塑、優勝劣汰的時代,國內規模以上乳企已經從815家減少至587家,未來集中度還會進一步上升。在其他發達國家,奶業發展也曾有相同的發展軌跡,比如美國2010年到2021年10年間,養殖場數量從5.3萬個減少了近3萬個,但存欄和產量大幅增長。
與此同時在中國市場連續多年保持雙位數增長的進口牛奶,正伴隨成本上漲而失去競爭優勢。
“進口食品第一股”品渥食品日前發布2022年財報顯示,受海外供應鏈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其營收、凈利雙雙下滑,占我國進口牛奶市場份額第一的德亞牛奶收入減少6.22%。其背后的統計數據表明,2022年我國包裝牛奶進口量呈雙位數下降,2023年1月—2月進口量幾近腰斬,貨值同比減少35.1%。
據進口牛奶貿易商和渠道商分析,以往進口牛奶相較國產牛奶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性價比。如今伴隨海外供應鏈、能源、運費等成本的上升,以及國內奶源及乳品價格的下降,部分牛奶進口商處于虧損或業務暫停狀態,進口牛奶在國內渠道的價格優勢已被國產鮮奶和純牛奶取代,何時恢復元氣尚是未知數。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牛奶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顯示:
進口牛奶在中國市場風向轉變,從品渥食品業績下滑中可見一斑。
2020年9月上市的品渥食品被稱為“進口食品第一股”,旗下德亞牛奶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七成以上,更憑借21%的份額在中國進口牛奶市場中穩坐第一寶座。然而自2021年起,品渥食品依存的海外供應鏈體系成本上升,公司凈利潤遭遇兩連降。
2021年受疫情影響,品渥食品出現了國外采購成本上升、海運費用上升、運力不穩定等諸多困難。部分產品延遲到貨30天以上,一度造成產品無法正常按時供應國內市場。品渥食品調整訂單計劃,協調運力,加快產品研發和上游供應鏈建設等來化解危機,但在營收上漲9.84%的情況下,公司凈利潤下跌29.72%至9546.97萬元。
最新財報顯示,品渥食品2022年海外供應鏈情況進一步惡化。境外上游原材料供應鏈短缺,疊加國際局勢導致的能源價格上漲,提高了供應商成本,繼而導致品渥食品采購成本上升,壓縮了公司利潤空間。此外,國內終端需求下降,部分區域因特殊原因增加了物流配送難度和運輸成本。種種因素導致品渥食品2022年營收下降6.78%至15.39億元,凈利潤下降88.26%至1120.38萬元,創2017年以來最低值。其中,德亞牛奶收入12.02億元,同比減少6.22%。
除品渥食品外,新西蘭乳企恒天然在華業績表現也有所下降。2022財年,由于原奶成本上漲影響,恒天然大中華區的利潤率被餐飲服務和消費品業務的利潤率下降所抵消。2023上半財年,恒天然大中華區調整后息稅前利潤為2.15億新西蘭元,下降1%。其中,餐飲服務業務業績依然堅挺,但由于安怡品牌減值等因素影響,消費品業務表現有所下滑。
品渥食品業績下滑僅是進口牛奶的一個縮影。2023年1月發布的中國奶業貿易月報顯示,2022年我國共計進口各類乳制品327.19萬噸,同比減少17.1%。其中,包裝牛奶進口72.19萬噸,同比減少27.5%;進口金額6.66億美元,同比減少23.1%。
另據奶業上游雜志《荷斯坦》統計,2023年1月—2月,我國進口包裝牛奶8.04萬噸,同比減少46.5%;貨值0.85億美元,同比減少35.1%。其中,歐盟、新西蘭、澳大利亞為我國三大進口包裝牛奶來源地,1月—2月分別從其進口3.95萬噸、2.99萬噸、1.04萬噸,降幅分別為55.8%、16.5%、55.3%。
全球最大牛奶生產國奶價暴漲15%
與此同時全球乳制品行業都在經歷成本上漲問題。全球乳制品生產大國印度正面臨著牛奶價格的上漲,預計直到11月份才會有所緩解。
印度第一大乳制品公司古吉拉特邦合作牛奶營銷聯合會(GCMMF)的前董事總經理RS Sodhi稱,“在過去的15個月里,牛奶和乳制品的價格出現了驚人的增長,大約增長了14%-15%。”
導致價格飆升的原因主要是:飼料成本上升、需求增加、傳染性牛病等。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生產國,占全球牛奶產量的22%,其次是美國、中國、巴基斯坦和巴西。
根據大宗商品價格數據庫Mintec提供的數據,從2021年11月到5月初,印度的牛奶價格從每升46盧比上漲到53盧比(3.93元上升到4.53元)。
印度同樣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消費國,所以對印度人來說,這是一種經濟擠壓。Sodhi稱,“在印度,每個家庭每天都買牛奶。人均消費量約為每人每天440克。”
《2023-2028年牛奶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牛奶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對成熟后,通過市場退出機制將所投入的資本由股權形態轉化為資金形態,以收回投資,取得高額風險收益。全球風險資本市場已進入新一輪快速...
查看詳情
獸用化學藥品包括原料藥、化學藥品制劑,其中原料藥以抗微生物藥、抗寄生蟲藥和解熱鎮痛抗炎藥為主。中獸藥則包括抗菌...
港口物流園行業投資前景如何?港口物流園區的功能定位于著眼整個供應鏈環節,以港口為紐帶,將港口上下游的相關物流產2...
目前,高鐵網已經覆蓋了全國95%以上城區人口50萬的城市,有力促進我國各區域間的互聯互通,積極助力京津冀、長三角、...
8月29日,拼多多集團發布截至6月30日的2023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拼多多集團今年第二季度收入為523億元,同6...
干細胞治療的前景無比廣闊,它預示著未來醫學的一大革新。干細胞研究及應用的進展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生命科學與醫學...
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8月31日),中國與尼加拉瓜正式簽署自貿協定。中尼自貿協定是中國對外簽署的第21個自貿協定,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