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溫室系統應用類型廣泛,可在獨棟、連棟的薄膜、玻璃、日光板等類型的溫室大棚,用于種植水果蔬菜、山珍藥材、菌菇花卉等高附加值的作物。
技術論證和應用實踐都表明,實施智慧農業工程可實現農業大產業的精準布局、技術管控、提質增效,是解決農業生產效率低下問題的有效路徑,2021年中國智慧農業行業需求規模達到615億元,同比增長9.8%。
加強物聯網技術研發:一是研發農業用無限數據傳感器、高頻RFID等核心技術,研制相關接口、接入網設備,著力形成短距離無限通信模塊化產品。并推動接口和設計的標準化。二是研發組網和協同處理技術,重點研究網絡架構、網絡與信息安全、節點間通信與組網、協同檢測與數據處理等技術,解決物聯網節點間的雙向通信、路由和協同,推動相關協議、技術標準的建立。三是研發系統集成和開放性平臺技術。重點研究網絡集成、多功能集成、軟硬件操作界面基礎、系統軟件、中間件軟件等技術,按照不同應用場景建立完整的解決方案,創新商業模式。
圖表:2023-2028年中國智慧農業行業供給預測分析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研究院
根據中研研究院《2023-2028年智慧農業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分析得知,“十四五”時期,中國農業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新的世紀里,中國農業將逐步由傳統農業向市場化、科技化和生態化農業轉變,從而實現中國農業的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預計2028年中國智慧農業行業企業數量達到46787家,同比增長21.3%。
智慧農業產業鏈投資機會
近年來,農業物聯網技術飛速發展,這與國家農業部的相關試點、科研院所的技術攻關等工作緊密聯系,諸多省市也積極響應,先后啟動了不少項試驗工程,身體力行地促進了物聯網技術與農業領域的融合。智慧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這點毋庸置疑。
區別于傳統農業的人力耕作方式,農業物聯網的應用,針對農業領域的種植、收獲、銷售等流程,進行信息化數字管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目前,農業物聯網的應用正在快速發展中,尚且集中在生產管理環節,針對農業生產經驗,收集及整理環境參數、作物生長階段等信息,分析整合,充分融合水肥光照等生產要素,實現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可有效提升生產效率。
1、智慧溫室
此項應用較為廣泛,已在山東壽光、北京門頭溝等地區應用。利用物聯網技術對溫室大棚進行自動化檢測,實現無人化、智能化管理,通過在大棚中安裝各種各樣的傳感器、攝像頭等設備,實時獲取溫室環境的溫度、濕度、土壤墑情、光照度等,以及作物的生長情況,第一時間感知溫室大棚中的細微變化,并結合云平臺設定的智能管理邏輯進行分析處理,一旦有異常情況發生,自動發出警報信息。另外,配合內/外遮陽、風機、天窗、濕簾、水肥一體化等系統,實現根據作物生長需求與溫室實際環境情況來自動調控,提升生產作業的精細化。
智慧溫室系統應用類型廣泛,可在獨棟、連棟的薄膜、玻璃、日光板等類型的溫室大棚,用于種植水果蔬菜、山珍藥材、菌菇花卉等高附加值的作物。
單棟的智慧溫室,利用無線傳感器,將溫室串聯成到一個可控制系統中,自動調控溫室環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業,從而獲得植物生長的最佳條件。成片的連棟溫室,以一座大棚為一個子系統,匯總存儲/顯示/管理數據,以直觀的圖表和曲線方式顯示,集中監控統一管理,實現所有溫室信息的獲取、管理、分析、下載等處理。同時根據管理需求,提供聲光、短信、系統消息、微信等多種示警方式,實現集約化遠程管理。
2、節水灌溉
從收集灌溉環境的信息開始,利用智能傳感器獲取溫度、光照強度、土壤濕度等基本信息,掌握農業環境狀況。數據無線傳輸匯總到云平臺上,依據土壤環境、蒸發量、作物需水量等信息,整合確定灌溉時長、灌溉量、灌溉模式,智能驅動灌溉閥門,實行精細化灌溉作業。相較于傳統灌溉方式,農業物聯網的應用,節水效果更為明顯。
通過長期土壤墑情等數據的積累,進行智能化分析處理,綜合對比灌溉數據,并依據分析結果,做好灌溉數據的更正工作,確保灌溉質量及水資源利用率。相關人員可制定、優化科學的灌溉方案,構建高效低耗、多功能、科學管理的農業灌溉節水平臺。
3、水肥管理
與節水灌溉的應用原理類似,將水溶性肥料與灌溉用水混合,共同施加在種植環境中。在溫室大棚、面積廣袤的農田等場景下應用,對于灌溉管道過長,完成灌溉作業后管道內殘留的水肥,可接入水肥回收系統,將水肥等營養液回收,減少浪費。
4、氣象環境監測
在對戶外氣象環境的監測上,農業物聯網也有用武之地。同樣也是利用傳感器等采集終端,獲取氣象參數,統一呈現在云平臺上。當數據發生報警時,主動通知管理人員,指導農業生產方案的制定與調整,提早對氣象災害采取預防措施,減少損失。
5、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
此項功能的實現,包括信息的收集、傳輸、查詢等。從播種起生產對應的電子標簽、編碼或其他唯一標識,包括:施肥、除草、澆水、打藥、采摘、加工、運輸等流程,以物物相連的方式,自動快速收集整理數據,節省人力物力,一一對應記錄。實現信息導入,將相應信息儲存于生產基地數據庫,致力于構建物聯網數據平臺。
在產品銷售環節,一鍵/一掃查詢農產品的追溯碼,并依據產品標簽,追溯其生長、加工、銷售等環節,可實現全供應鏈質量的追溯可查。提升農產品安全的信任度與品牌認知,提高品牌附加值。
在信息時代的如今,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提供農業生產指導信息,實現農業生產的規范化、智能化、機械化,為現代化信息農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水平,可衡量國家的農業發展水平。
智慧農業渠道發展變化預測
1.要加快易用、實用APP的開發
實用APP的開發,建議模擬不同的養殖場景,按照養殖全過程設置重要節點和參數,按照農民的養殖習慣優化應用流程。
2.要打通生產和經營的通道
打通生產和經營的通道,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扁平化”,借助在線傳輸方式,讓消費者與養殖現場建立關聯,無論是水產品質量追溯,還是養殖現場視頻調閱,甚至是水產養殖眾籌,都可以大膽嘗試。
3.要充分利用政策資源
充分利用政策資源,實施移動互聯網示范工程,通過創建“互聯網+”示范養殖場、養殖能手等行動,大力推廣信息化養殖理念和技術,加強用戶體驗,大規模提升水產養殖信息化水平。
4.要積極實踐互聯網思維
積極實踐互聯網思維,啟動水產信息化服務市場,借用打車軟件等先進的運營思維,合理配置盈利點,前端推廣多采用免費、補貼等手段,讓農民享受到實惠,再從水產養殖的其他環節找回企業收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智慧農業行業競爭格局及“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十四五”規劃時處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具有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在這個變局中,世界經濟中...
查看詳情
為了更好的發展我們國家的海洋漁業,要把處理水域污染機制建立完全,做到能夠及時的發現污染原因,并及時采取科學有效...
隨著捕撈量的下降,海鮮價格出現了大幅的上漲。據韓國統計廳稱,去年海鮮與貝類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為3.1%,遠高于1...
歐洲共有45個國家和地區,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西臨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 ,...
目前在歐盟施行的共同漁業政策并未給歐洲地區帶來持續的漁業發展。相反,漁業生產能力不斷下降,漁業環境出現惡化趨勢...
智能手機行業中國市場的機遇與挑戰一、智能手機行業中國市場機遇分析近年來,中國手機行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
城發環境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公司將進一步加強環保主業提質增效和科技轉型,預計環保方案集成服務業務對于...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