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工業設計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工業設計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工業設計
9月26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支持的2023世界設計之都大會正式開幕。開幕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內容。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既要大力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也要高度重視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工業設計等現代服務業有利于提升制造業產業創新力、品牌影響力、優勢塑造力,對于推進新型工業化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社會中,有競爭力的產品必然是有優良設計的產品。毋庸置疑,設計創意產業作為整合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為一體的集成創新型產業,在我國推進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如果你想了解工業設計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工業設計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工業設計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工業設計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在工業設計專業中,學生將學習如何使用設計思維和創新方法來解決問題,同時學習各種設計軟件和制造技術,以便將想法轉化為實際產品。此外,學生還將學習如何分析市場需求和用戶需求,以確保設計的產品符合目標用戶的需求。
工業設計專業的畢業生通常會在產品設計、包裝設計、交互設計、汽車設計、家具設計等領域工作。
我國大部分中小型生產制造企業仍然處于OEM模式階段,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自有品牌不易成長起來。這類企業工廠主要依靠產品模仿(甚至是產品抄襲)或來樣加工來維持生存,有時過于追求以量求勝,為了短期利益采用“拿來主義”而忽視了研發創新產品。這與這類企業的知識產權觀念淡薄有關,往往一些市場上出現一些暢銷的新產品后,這類企業便快速模仿,模仿是設計創新的天敵,是一種類似于慢性病發作的短視行為,同時中國法律對侵權的懲罰力度不夠,侵權成本較低,從而在一定層面上助漲企業的模仿行為。
整體上看,隨著“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性經濟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地區性消費結構的日益豐富,未來國內工業設計的產業化發展空間將會進一步由經濟發達地區向周邊區域拓展以及由東南沿海等貿易集中地區向內陸區域延伸,從而形成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為主干性支撐,加快帶動并輻射內陸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重點行業領域實現集中式增長的產業化發展格局,以此全面提升相關地區制造業的設計創新能力及其產品與品牌的綜合競爭力。
,中國工業設計產業化程度還較低,高端工業設計人才還相對匱乏,培訓機制有待完善。每年設計專業的畢業生不少,但普遍存在畢業后在設計領域就業難的現象,轉行從事其他工作的大有人在。很多工業設計公司總體規模小,設計產品基本在低端領域,這主要還是因為缺乏具有高技能的、有影響力的設計人才所導致的。當前,有相當多的年輕設計師僅僅是了解產品設計的基本理論,還談不上掌握多少有價值的技能,他們缺乏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力,缺乏對產品結構的理解,缺乏材料加工的相關知識,缺乏應用新技術的技巧和知識。目前我們缺乏這方面的專業技能的培訓機制,導致部分設計師長期只是停留在很表面的初級階段,不能很深入的進行獨立設計,不能真正發揮工業設計在產品發展中的重要性。
《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給設計服務行業帶來了新的重要發展機遇,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注入了更強大的發展動力。同時,隨著中國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的強勢推出,工業設計已然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隨著人們對色彩敏感度的提高和追求,人們的審美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也開始追求一些工業產品的美觀享受。因此,視覺效果和美學的變化極大地促進了工業設計的發展,為工業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更可靠的空間。
工業設計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上海智慧出行設計谷、NICE2035赤峰路國際設計街、東華大學可持續時尚戰略、上大美院主校區、艾為芯片設計測試中心、張園城市更新項目二期、“創鏈中銀”設計產業金融服務平臺等創意設計產業和平臺項目發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支持上海設計之都建設儀式舉行;第二屆“前沿設計創新獎”揭曉,表彰全球范圍內對設計領域做出開拓性貢獻的代表人物。
設計作為產業鏈極具增值效應的關鍵環節,已成為賦能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優化人們美好生活方式的關鍵途徑,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根本要素。上海自2010年加入聯合國“創意城市網絡”并成為“設計之都”以來,推進優秀設計企業、設計人才加速集聚,創新設計成果持續涌現,國際國內影響力日益增強。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新常態的發展,工業設計行業將面臨工業產業轉型、新技術發展的機遇期,交通工具產品、電子產品、機械儀表產品、生活居家產品等設計領域將引發新一輪的投資潮,未來工業設計將更加注重綠色理念、虛擬技術、以人為本。
目前,全國工業設計公司約14000家,工業設計從業人員超過70萬人,各級工業設計行業組織130多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99家,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5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近3000家,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業態,工業設計師在社會、行業和企業中逐步形成相對成熟的職業形態,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工業設計賦能廣東行動方案(2022-2025年)》提出,廣東將持續發揮人才“第一資源”優勢,集聚更多設計創新人才。立體化、多層次、復合型的設計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健全,引才聚才通道進一步拓寬,設計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形成設計菁英薈萃的人才沃土,新增工業設計專業從業人員20000人以上,吸引更多設計人才在廣東創新創業。
隨著工業設計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工業設計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工業設計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
縱觀全球,很多工業發達國家為了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環境,著實提高國際競爭力,都把工業設計作為國家和企業發展的核心武器,在產業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充分指引及支持。把目光放回到我國,尤其是最近十幾年以來,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工業設計產業,以促進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未來10年,將是中國制造業實現由大到強的關鍵時刻,是真正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提升的偉大時期。工業設計是促進創新的重要手段,服務創新、品牌創新和價值創新的促進將調整產業結構的升級,提高自主研發創新能力。工業設計日益受到重視,深圳將積極支持和鼓勵企業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工業設計行業還大有發展的空間。
欲了解更多關于工業設計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工業設計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工業設計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設計能力是一個國家創造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設計更是彰顯技術創新水平與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戰略工具。現代社會中,有競爭力的產品必然是有優良設計的產品。毋庸置疑,設計創意產業作為整合科學...
查看詳情
仿制藥將再迎清理,引發行業關注近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的《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受理審查指...
仿制藥將再迎清理,引發行業關注近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的《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受理審查指...
如今,在冬奧效應和利好政策疊加的推動下,冰雪運動、冰雪旅游在全國各地形成燎原之勢。各地加緊推進重點項目、完善基...
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智慧停車的核心是對停車場的資源優化和整合。各停車場數據實時互聯,使系統能及時知道空余泊位,從而通過移動終端引導2...
家用機器人作為一種智能化軟硬件結合的產品,其技術突破是產業升級的關鍵驅動力。數據資源、計算能力和核心算法的發展...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