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是人類從事生產勞動古老的領域之一。礦業的發展與擴大礦產資源的開發 利用,對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與進步產生了巨大的、無可替代的促進作用。中華民族的祖先和世界上許多民族一樣,從他們誕生之日起,就開始從事礦產開發利用活動。
隨著全球性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國內外地下采礦技術也發展很快,很多采礦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在地下礦山得到了應用。國內一些礦山和一批先進的采礦工藝技術和裝備,已步入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列。國內外地下金屬礦山采礦工藝技術和設備的發展。主要表現在采用各種采礦方法的比重和回采工藝技術裝備有了很大的變化,均沿著高效率、高回采率和機械化的方向發展。采場生產能力和勞動生產率有了較大的提高,損失、貧化指標大幅度降低。
礦業是人類從事生產勞動古老的領域之一。礦業的發展與擴大礦產資源的開發 利用,對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與進步產生了巨大的、無可替代的促進作用。中華民族的祖先和世界上許多民族一樣,從他們誕生之日起,就開始從事礦產開發利用活動。
礦產資源指經過地質成礦作用,使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開發利用價值和潛在經濟價值的礦物、巖石或有用元素的含量達到具有工業利用價值的集合體。礦產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包括能源礦產和非能源礦產,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現代社會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礦產資源。礦產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其儲量是有限的。人類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高低可以作為衡量人類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目前世界已知的礦產有1600多種,其中80多種應用較廣泛。
礦產品是指礦產資源經過開采或采選后,脫離自然賦存狀態的產品。礦產品源自地下礦產資源,有多種使用價值:可作為工業原料,冶煉加工成各種制品;可作為能源原料,提供動力;可作為天然建筑材料,直接用于建筑;一些貴重金屬和寶石可加工成高級飾品等等。與其他產品不同,礦產品屬初級產品,其原材料來自地下的礦產資源,在進行礦產品生產之前,需要先對可能的成礦地區進行地質調查、普查及勘探,在經過了普查、詳查和精查之后,才能進行礦井設計和礦產品的生產。在礦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會伴隨著對地下水系、上覆巖層、地表土地及其植被的破壞,同時其產生的廢氣、廢渣和廢水還會對大氣、土地及地表水環境造成污染。
世界上有工業價值的礦產約150余種,其中80余種應用極廣。發達國家是世界礦產資源的主要消費者。俄羅斯、中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鐵礦儲存量約占世界的90%。美國、日本、西歐鋼鐵工業較發達,日本鐵礦石完全依賴進口,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是鐵礦石出口大國,我國鋼產量居世界前列。
我國已探明儲量的金屬礦產有54種,即:鐵礦、錳礦、鉻礦、鈦礦、釩礦、銅礦、鉛礦、鋅礦、鋁土礦、鎂礦、鎳礦、鈷礦、鎢礦、錫礦、鉍礦、鉬礦、汞礦、銻礦、鉑族金屬(鉑礦、鈀礦、銥礦、銠礦、鋨礦、釕礦)、金礦、銀礦、鈮礦、鉭礦、鈹礦、鋰礦、鋯礦、鍶礦、銣礦、銫礦、稀土元素(釔礦、釓礦、鋱礦、鏑礦、鈰礦、鑭礦、鐠礦、釹礦、釤礦、銪礦)、鍺礦、鎵礦、銦礦、鉈礦、鉿礦、錸礦、鎘礦、鈧礦、硒礦、蹄礦。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發現173種礦產,其中,能源礦產13種,金屬礦產59種,非金屬礦產95種,水氣礦產6種。
依托強大的資源優勢,我國具有大量的優質礦產資源,并發展延伸一系列礦產產業鏈。然而礦產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尤其是像稀土、煤炭、螢石礦產等不可再生資源,一經開發使用,再生尤其緩慢。要想實現并促進礦業高質量發展更需要穩中求進,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礦產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近些年來,全世界開采有用礦物總量約計200億t,年遞增率為4%~5%,其中硬巖約50億t,由地下開采的礦量為10多億t,主要是富礦和價值較高的有用礦物。我國有色金屬地下礦山約占金屬礦山總數的89%左右;黃金主要礦山除了烏拉嗄金礦、倉上金礦和紫金山金礦等是露天開采外,其余均為地下開采;我國地下鐵礦產量雖然只占全國總產量的18%左右,但從布局上看,有的礦山公司和鋼鐵聯合企業的礦山幾乎全是地下開采??傊饘俚V山地下開采在近期的礦山開采中仍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我國礦山制造業近年來發展勢頭十分強勁,同時國家進一步加強對礦山的整頓和調整。對于新項目的審批也越來越嚴格,通過審批的項目以規模大、環評達標的為主。礦山設備也向著自動化、大型化、智能化以及節能化方向發展。前幾年礦山發展較為盲目,而未來行業發展將會趨向理性,更多中小型礦山企業面臨著轉型。礦山機械制造行業有著不一樣的發展態勢,首先是國內沒有出現超大型的制造企業,加上市場的需求依然強勁,可以說礦山機械制造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可期。
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鐵礦石原礦累計產量為96787.3萬噸,比上年減少了1265.5萬噸,產量累計同比下降1%;月均產量為8065.6萬噸。分地區來看,2022年12月東部地區鐵礦石原礦產量為3727.18萬噸,中部地區為951.83萬噸,西部地區鐵礦石原礦產量為1861.63萬噸,東北地區產量為1320.61萬噸;分別占比47.4%、12.1%、23.7%、16.8%。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東部地區。具體到省市來看,2022年12月鐵礦石原礦產量前三的地區為河北省、遼寧省與四川省;產量分別為2814.82萬噸、1255.85萬噸與838.87萬噸。各省市中,2022年12月鐵礦石原礦產量最高的地區是河北省,為2814.82萬噸,占全國比重的35.8%。
2021年中國地質勘查投資增長11.6%,其中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投資自2013年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2021年全國新發現礦產地95處。鄂爾多斯、準噶爾、塔里木、四川和渤海灣等多個盆地油氣勘查取得突破,煤炭、金礦、“三稀”(稀有、稀土、稀散)等礦產勘查取得重大進展。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發布《全球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2023》。該報告采集覆蓋全球150個國家的2萬余個礦業項目數據,評估了截至2021年底全球13種礦產資源儲量信息,進一步豐富了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儲量評估體系,有助于推動全球礦業合作。
隨著整體社會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當前礦產勘查已經成為社會能源供給以及工業發展的主要依賴行業,同時隨著礦產類型和開采方式的不斷創新,提升礦產勘查以及開采效率,是當前礦產行業自身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礦產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礦產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礦產資源指經過地質成礦作用,使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開發利用價值和潛在經濟價值的礦物、巖石或有用元素的含量達到具有工業利用價值的集合體。礦產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包括能源礦...
查看詳情
據援引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已聽到存儲原廠放話,明年存儲報價將逐季調漲。此舉也提醒下游客戶加緊備貨,以免采購成本愈...
獸藥是指用于動物疾病預防、治療、診斷或有目的地調節動物生理機能的物質。隨著畜牧業的發展,獸藥的重要性逐漸得到行...
國際航運咨詢機構克拉克森最新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6500CEU滾裝船的日租金達11萬美元/天,較去年同期的6萬美元/天8...
高分子材料有:橡膠、纖維、薄膜、淀粉、塑料、粘合劑、涂料等。高分子材料也叫聚合物材料,是指將動植物體內的高分子...
環保活性炭是一種新型活性炭,專門運用于環保領域。 主要用于工業上的空氣凈化與水處理,這種活性炭通常都用于環保領...
當前我國海洋經濟正在經歷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海洋經濟轉型升級持續穩定;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和科技興海戰...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