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源軟件行業市場競爭布局狀況
一、中國開源軟件行業競爭者入場進程
國內開源開發者參與開源的方式多種多樣,大多數開源開發者通過多重方式參與開源。其中,使用開源項目的開發者占比達71.7%;超半數的開源開發者參與了社區代碼貢獻,占比達52.9%;開發者參與文檔撰寫的比例也達到了29.2%。值得注意的是,開源開發者參與社區活動、社區運營、項目傳播等開源文化活動的比例有了顯著增加,分別達到36.6%、13.2%和10.5%;同時,開源項目、產品和文化布道師職業逐漸興起,國內參與開源布道的開發者群體不斷壯大,占比達14.2%。
未來,隨著OSCHINA、木蘭開源社區、CSDN、開源社等本土開源社區的發展,國內開發者參與開源的平臺將更為廣闊、途徑將更為多樣、本土開源文化將更為多元,只需“厚植土壤,靜待花開”。
二、中國開源軟件行業競爭者省市分布熱力圖
我國開源開發者群體的空間分布是多數開源開發者群體集中在一線城市和軟件大省。根據2021年Gitee活躍度分布,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主要軟件大省在活躍度排行上名列前茅,五大省(市)參與平臺開源項目的開發者數量占比達52%,占據全國開源開發者的半壁江山。
三、中國開源軟件行業競爭者戰略布局狀況
充分發揮我國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克服傳統開源社區組織松散的問題,形成高效的開源社區組織形式,提高開源社區協同效率。一是統一根技術路線??茖W論證確定基礎軟件創新迭代的根技術路線,建立中國原生的統一的開源根社區,采用統一根技術路線開展可持續性聚焦創新。二是構建開源公共服務平臺。加強開源基礎設施投入,建設集約化的開源社區公共服務平臺,提供開源知識圖譜、源代碼托管、供應鏈管理、源代碼安全評測、開源標準等功能,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務能力。三是實施開源激勵計劃。開源具有巨大的公益創新屬性,探索建立以財政資金鼓勵開源社區突出貢獻者的新模式,建立健全重大基礎軟件專項工作依托開源社區揭榜掛帥的創新機制,提高開源社區的發展動力。
中國開源軟件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一、中國開源軟件行業企業競爭集群分布
當前我國主流的開源社區仍不成熟,自主創新能力仍然不高。一是產業集聚不充分。國內開源社區小而散,一些企業主導的開源社區甚至呈低水平競爭的對壘之勢,造成技術路線不統一、研發力量不集中等問題,難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打破國外開源技術的壟斷。二是生態配套不到位。我國開源社區涉及的知識產權保護、自主開源協議、軟件質量管理、代碼安全檢測等配套性機制不健全,開源社區治理和可持續運營能力不足。
此外,多數企業重上層應用場景,輕底層基礎創新,對相關新型基礎軟件的研發重視不足,只會采用國外開源軟件構建新的“應用大廈”,面臨“舊領域追上來,新領域又落后”的發展風險。例如,在人工智能領域,谷歌和臉書的開源免費人工智能框架TensorFlow和PyTorch已占我國85%以上的份額。
二、中國開源軟件行業企業競爭格局分析
我國開源社區組織協同機制較為松散,缺乏開源項目管理和社區運營人才,線上協作機制、社區激勵機制、利益分成機制不健全。四是前瞻引領性不突出。我國開源項目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傳統基礎軟件領域,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賽道”上,許多企業扔奉行“拿來主義”。
中國開源軟件行業市場集中度分析
廣東、北京成為國內開源發展的兩大增長極。廣東和北京的開源開發群體活躍度居于全國各省市前列,形成一南一北兩大增長極,對區域開源發展和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
開源力量呈現沿海優勢領先、內陸加速趕超的發展態勢。沿海地區的開源開發者活躍度高于內陸地區,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的Gitee活躍度指數活躍度總和占全國的45%;與此同時,四川、湖北、河南等中西部省份表現出加速趕超之勢,分列于排行榜的第六、第八和第九位。
從商業角度看,開源軟件細分領域多、研制復雜、門檻高、周期長,企業從零開始做非常費時費力,無先發優勢,但有后發劣勢。面對不斷變化的技術和市場,運用資本通過并購的方式快速獲得能力是投入回報比較高的方式,同時減少了一個競爭者,并直接獲得其在行業中的位置。
隨著開源社區的發展,開源軟件已經不再是商用軟件的簡單模仿,而是開始在行業內發出更大的聲音,引領著行業發展的方向。從商業角度看,很多開源軟件像是商用軟件的模仿,例如:從最早的Linux(模仿各類商用Unix)、Eclipse(模仿Ⅴisual Studio)、Apache Hadoop(模仿谷歌三篇經典論文成果),到這幾年耳熟能詳的:Xen/KVM(模仿VMWare)、OpenStack(模仿Amazon AWS)等。而在容器技術方面,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擁有最前沿的技術,也沒有公司率先在容器技術上獲得足夠的回報,所有公司都在一個起跑線上。這也是為什么,在容器技術興起的2014年,開源技術可以不斷牽引著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
而對于商用軟件而言,也并非從此不再有用武之地。開源軟件的發展較為自由,主要依靠開源貢獻者推動,未來發展存在不可確定性,且很難做到商用軟件的服務與支持。而商用軟件的標準化產品、優質長久的技術服務,使得它仍然是一個非常可靠的選擇,依舊可以巍然屹立在行業內。
《2023-2028年中國開源軟件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由中研普華開源軟件行業分析專家領銜撰寫,主要分析了開源軟件行業的市場規模、發展現狀與投資前景,同時對開源軟件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趨勢預測和專業的開源軟件行業數據分析,幫助客戶評估開源軟件行業投資價值。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開源軟件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開源軟件是通過特定類型的許可證發布的軟件,這種許可證能讓最終用戶合法地使用其源代碼。早在2015年,國務院在《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就提出了大力發展開源社區。鼓勵...
查看詳情
全球開源軟件行業發展經驗借鑒(一)以先進基礎設施主導開源生態(1)開源基金會是開源項目的推動者和組織者經過數十L...
中國開源軟件細分市場分析:開源云計算IaaS一、開源云計算IaaS市場概述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即基礎設施...
全球開源軟件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一、全球開源軟件企業兼并重組狀況2018年年中,微軟公司宣布了一個令外界頗為吃驚的...
全球開源軟件行業發展趨勢“開源模式”是指依托開源社區、遵循開源協議、多方共同開發、源代碼開放共享的軟件開發模式...
全球開源軟件行業發展歷程介紹所謂開源軟件(OSS,Open Source Software),通常的定義為一種其源碼可以被公眾使用2...
目前,隨著技術水平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子產品的柔性化、可穿戴以及可折疊等成為新的發展需求,柔性電子產品被廣...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