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是利用衛星轉發器作為中繼反射或轉發無線電信號的通信方式。近年來,美國、中國和歐洲國家的傳統航天企業借助云平臺、大數據、天地一體化、物聯網、5G等新技術快速發展精細化、個性化的衛星通信服務;一大批新興商業航天企業及服務也迅速涌現。
衛星互聯網是基于衛星通信的互聯網,通過發射一定數量的衛星形成規模組網,從而輻射全球,構建具備實時信息處理的大衛星系統,是一種能夠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終端提供寬帶互聯網接入等通信服務的新型網絡,具有廣覆蓋、低延時、寬帶化、低成本等特點。
按照軌道高度,衛星主要分為低、中、高軌三大類。從細分來看,衛星可分為低軌道衛星(LEO)、中軌道衛星(MEO)、地球同步軌道衛星(GEO)、太陽同步軌道衛星(S)和傾斜地球軌道衛星(IGSO)。其中,低軌衛星擁有傳輸時延小、鏈路損耗低、發射靈活等優勢,非常適合衛星互聯網業務的發展。
衛星通信是利用衛星轉發器作為中繼反射或轉發無線電信號的通信方式。近年來,美國、中國和歐洲國家的傳統航天企業借助云平臺、大數據、天地一體化、物聯網、5G等新技術快速發展精細化、個性化的衛星通信服務;一大批新興商業航天企業及服務也迅速涌現。
如果你想了解衛星通信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衛星通信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衛星通信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衛星通信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衛星通信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東西(包括地面和低層大氣)進行基于衛星的無線電通信站之間的通信。衛星通信系統由衛星和地球站兩部分組成。衛星通信的特點是:通信范圍大;只要是在衛星發射的無線電波覆蓋的范圍內,任何兩點之間都可以進行通信;不易受土地災害的影響(可靠性高)只要設置好地球站電路,就可以開機(開通電路迅速)同時可以在很多地方接收,經濟上可以實現廣播、多址通信(多址特點)電路設置非常靈活,可以隨時分散過于集中的話務量;同一信道可以用于不同的方向或不同的間隔(多址聯接)。
2022年全球共實施186次發射任務,發射航天器2505個,刷新歷史紀錄,發射航天器總質量1041.16噸,為本世紀以來最高值。其中,美國實施87次發射,發射總質量734.45噸,超過其他各國質量總和,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實施64次發射,發射航天器總質量197.21噸,各項數據刷新本國歷史最高紀錄,居世界第二位。其他國家發射活動相對穩定,在中美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已逐漸落后。
截至2022年底,全球在軌航天器數量達到7218個,其中美國4731個,占全球總數的65.5%;中國704個,占全球9.7%,穩居世界第二,甩開了第三名;俄羅斯219個,歐盟1002顆,這是歐洲國家之和,日本108個,印度76個,其他國家378個。
在運行于近地軌道的2413個航天器中,有614個運行于太陽同步軌道、1799個運行于非太陽同步軌道;在運行于中地球軌道的15個航天器中,有14個運行于中圓地球軌道、1個運行于中橢圓地球軌道;在運行于高地球軌道的39個航天器中,有2個運行于閃電軌道、37個運行于地球靜止軌道;15個地外軌道航天器中,3個運行于日心軌道、12個運行于環月軌道;2個未知軌道的航天分別是美國軍事秘密衛星NROL-162和NROL-199,基于NROL系列衛星的長期運行狀態,可判定它們均運行于近地軌道,但是否處于太陽同步軌道未可知。
衛星通信產業鏈包括三大環節,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電子元器件、加工設備及服務等;中游為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制造以及衛星運營等;下游主要為衛星通信具體的應用場景,包括衛星電視、衛星廣播、通信服務、航空航天等。
目前衛星通信下游主要應用包括電視直播、無線電廣播、衛星寬帶、衛星固定通信、衛星移動通信等,其中電視直播業務規模占比超過 70%,近兩年根據國內電視直播市場情況,未來該占比會呈下降趨勢,其他領域收入將逐漸豐富,逐漸化解衛星通信服務收入單一化的問題,推動收入的結構化轉型。
衛星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場景的豐富相輔相成,隨著衛星通信網絡的完善,將會衍生更多的需求。和地面網絡發展規律類似,未來衛星寬帶各類業務的價格將持續下降,從而帶動衛星移動通信終端的采購需求以及芯片、模塊和終端廠商的發展。
我國具有代表性衛星通信優秀企業,如:南京控維、星聯芯通、中國衛通等。衛星通信技術裝備已成為防災減災救災及現代信息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在防災減災救災中發揮不可缺少的作用。
衛星通信是高科技制造業即使是技術難度不高的終端設備,以及全產業鏈中最貼近市場解決實際生產生活需求的產品,都涉及到嵌入式硬件、嵌入式軟件、計算機軟件開發、很多學科和技術,比如手機應用開發,對行業內企業的整體設計整合能力要求較高;而且還反映了消費電子產品的特點、設計等市場偏好也很苛刻。
在定制產品方面,由于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殊需求,對于那些不做 不了解滿足客戶需求的行業。所以,集成的集成商需要了解和掌握行業的需求和技術,也需要具備跨平臺的技能、跨產品設計方案的能力,以及處理各種復雜情況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僅需要長期的沉淀和積累,還需要行業專家的指導和咨詢,所以每個行業都有很高的技術壁壘。
業內專家表示,“萬物互聯”是發展趨勢,衛星通信可以為基礎建設相對薄弱的區域提供低成本的網絡覆蓋解決方案,這正是全球掀起建設低軌衛星互聯網狂潮的原因。
衛星互聯網是航天技術和通信技術的拓展融合,包括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衛星通信網絡運營、終端應用等。據SIA數據,2021年中國衛星互聯網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92.48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46.92億元,2021-202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
國內很多城市都積極布局衛星通信產業建設,上海、北京已經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新基建”三年行動計劃將衛星通信列為重點工業項目。未來,衛星通信產業將在這些具有良好產業基礎和顯著政策優勢的領域率先實現快速發展。這些地區可以利用已公布的LEO衛星星座規劃,開展綜合應用示范工程,吸引上下游企業聚集,不斷完善產業生態建設,加強衛星通信和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邊緣計算等信息技術的融合不斷催生新的業態,提升了衛星通信技術的應用水平。
衛星通信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當前在互聯網蓬勃發展以及網絡連接需求大幅上漲背景下,通信衛星市場得以快速發展。伴隨著衛星成本逐步下降以及低軌衛星優勢作用不斷凸顯,目前通信衛星行業正呈現出由高軌向中軌、低軌發展趨勢。
衛星根據軌道類型分為LEO(低地球軌道)、MEO(中地球軌道)、GEO(地球靜止軌道)、SSO(太陽同步軌道)、IGS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五種。目前衛星互聯網多指利用地球低軌道衛星實現的低軌寬帶衛星互聯網,相比中高軌衛星,它具有全域無縫覆蓋、傳輸時延小、鏈路損耗低、發射靈活的特點,發展前景廣闊。
低軌道和頻段資源有限,已經成為各國衛星企業爭相搶占的重點資源。從國家維度來看,美國相關技術和法律法規體系成熟,近地軌道衛星數量占據了全球的87.7%,我國近地軌道衛星數量占全球的比重僅為3.3%,隨著商業層面及國防戰略層面的競爭趨向白熱化,我國多個近地軌道衛星星座計劃也相繼啟動,低軌通信衛星將加速發展。
從全球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經驗來看,地面設備與衛星運營服務是衛星產業收入的核心部分,未來諸如中國衛通、中國電信等擁有衛星經營權和地球站資源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仍然會有比較大的優勢。未來隨著市場的放開,也將會有更多的民營企業加入衛星通信及應用領域,除了在衛星基礎設施方面對傳統衛星通信作為補充之外,在其他領域也會展開積極的探索。行業普遍認為,2023年到2024年,衛星通信或將成為旗艦手機標配。
衛星通信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衛星通信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衛星通信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未來,若你欲了解更多關于衛星通信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衛星通信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衛星通信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中研普華通過對衛星通信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衛星通信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
查看詳情
大米是稻谷經清理、礱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根據2019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大...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和完善,資產評估在服務國有資產管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防范金融風險、保障社會公共利益...
從需求側看,近年來新能源已成為磷化工產業的重要下游,“電池級”是產業發展的一大熱詞。從農化擴容到新能源材料賽道...
農用拖拉機行業是典型的存量市場,產量雖然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保有量卻呈逐年上升趨勢。農用拖拉機按功能可分:通用型,...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飛機的“心臟”,航空發動機又是飛機,火箭等各類飛行器的核心裝備,是各類飛行器乃至整個航空工業的...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KTV關店了近來有數據顯示,我國現存KTV企業總數不及7年前的一半,從輝煌時期的12萬家下降到6.4萬家,...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