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新能源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7年中國新能源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新能源行業將面
隨著各國政府、投資者、消費者及企業員工日益關注能源安全、碳減排與可持續發展等話題,全球能源體系正面臨從傳統的化石燃料向凈零排放轉變的結構性調整。
作為深耕能源行業的領軍者,埃森哲將基于全球和中國能源轉型的相關洞察與實踐,推出中國新能源行業展望專題,分享風能、太陽能、氫能、儲能與動力電池等新能源相關領域發展的最新思考和建議。
新能源行業作為典型的周期性成長股,其成長性在過去三年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光伏行業的裝機量上了新的臺階,新能源車的滲透率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如果你想了解新能源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信息……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7年中國新能源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新能源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新能源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新能源產業承載著能源革命、交通革命、技術自主創新、產業彎道超車以及實現“雙碳”目標等多重戰略意義,既是世界尖端科技的比武場,也是全球各國政策重點支持的方向。在政策的先期引導下,我國新能源產業快速形成了規模優勢和供應鏈優勢。在企業的不懈努力下,我國在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方面取得了技術領先優勢。全球排名前十的動力電池企業有半數以上是我國企業,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使用量已經連續五年位列全球第一。
近日,第一屆新能源新交通產業大會在廣東省深圳市召開,本次會議以“公共用車領域的全面電動化”為主題,由廣東省汽車租賃行業協會與《財經》聯合主辦、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擔任學術指導。
相關部門負責人、專家、車企、出行平臺、智慧停車、充換電行業企業高管等各界嘉賓500與人參會,與會者圍繞網約車、共享兩輪車、自動駕駛、智慧停車、在線短租等多個交通新業態領域話題展開研討,深入分析了全面電動化背景下的出行行業發展新變化對行業的影響。
當前,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在確保相關技術自主可控的前提下,中國新能源企業將積極參與全球分工,與全球新能源上下游產業鏈展開密切合作,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分地區看,水電裝機在我國東部的容量為4519.2萬千瓦,占全國水電總計容量的14.2%;中部的水電裝機為7088.8萬千瓦,占全國水電總計容量的22.2%;西部的水電裝機2.03億千瓦,在全國水電總計容量中的占比為63.7%。我國的第一大電源是煤電,第二、第三分別是水電和風電,這就說明我國在能源轉型方面的效果明顯,水電、風電發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全國總裝機容量的8.6%都是風電裝機,其容量高達1.3億千瓦,在全國裝機容量中的占比處于世界第一位。2015年我國新增的裝機容量再次刷新歷史記錄,其新增裝機容量有3297萬千瓦。2015年全國總發電量的3.3%是由風電場產生的,發電量為1863億千瓦時,與5年前相比,提高了2.1個百分點。
風電的新增裝機容量在各地區不平衡,其中三北地區占到全國總量的4/5,新增容量為1.04億千瓦,華北華中地區和南方地區總共占到1/5,這兩個地區的差別不還是很大,前者新增裝機容量為0.14億千瓦,后者為0.11億千瓦。截止2015年底,我國的太陽能發電機裝機容量達到全國總電機容量的3%,為4318萬千瓦,在全球太陽能領域中遙遙領先。其中,2015年新增裝機容量再次刷新了歷史記錄,達到1.5億千瓦;集中式光伏電站的裝機容量同比增長59%,在我國太陽能領域中增速最快,主導地位沒有改變。發電方面,2015年我國太陽能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0.7%,具體數量為392億千瓦時。與風電的情況類似,太陽能的發展各地區也出現了不平衡的現象,其中西部地區的裝機份額超過2/3,東部和中部地區總共占比不到1/3。
能源需求增加與常規化石能源供應不足的矛盾卻日益突出,發展新能源產業勢在必行。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為“十四五”時期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中國在新能源領域開足馬力、快速發展的勢頭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2022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新增裝機7446萬千瓦。其中,風電新增1924萬千瓦、光伏發電新增526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262萬千瓦,分別占全國新增裝機的13.9%、16.8%、45.8%和2.3%。截至2022年9月底,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達7.4億千瓦。其中,風電裝機3.48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3.58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4060萬千瓦。整體來看,新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攀升,但投資較大的風、光領域發電量占比依然較低。
近年來,歐美等國傳統發電行業已經在為新能源行業“讓路”,從每年60%以上的新增發電裝機來自新能源行業這一數據得以佐證。全球電力系統建設正在發生著結構性的轉變,2015年,全球新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容量首次超過火力發電裝機容量,加快了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進程。美國新能源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除發達國家外,南非以及沙特等國家在新能源行業方面也都在積極主動的大力建設新能源發電項目。三是新能源行業的生產成本已經大幅降低。隨著各國持續對新能源技術的研發投入,新能源行業的技術已經取得了顯著效果,加之新能源行業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從兩方面共同降低了新能源的成本。
新能源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是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貫徹,發改委發布的《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到,加強新能源生產使用和制造業綠色融合。順應分布式、智能化發展趨勢,推進新能源生產服務與設備制造協同發展。多地也相繼出臺政策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如江蘇省人民政府發布的《省政府關于推進綠色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到,到2022年,在綠色新興產業領域培育形成3-5家百億級龍頭企業,20家左右技術領先的骨干企業,30家左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重點企業。
“十四五”“十五五”期間,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我國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需要保持合計年均1億千瓦以上的大規模發展,以持續快速地推動能源供給側清潔化、低碳化發展。為推動新能源實現產業和技術升級,中國要推進新能源產業實現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并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和升級;加大對新能源產業智能制造和數字化升級支持力度,實現新能源產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推動退役風電機組、光伏組件回收處理技術和新產業鏈發展,實現產業鏈全生命周期閉環式綠色發展;推進關鍵技術突破,加快推動關鍵基礎材料、設備、零部件等技術升級;瞄準新型電力系統、安全高效儲能、氫能、新一代核能體系、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天然氣水合物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示范項目。
經過近十年的飛速發展,我國新能源裝機量和裝備制造能力位居世界第一。但新能源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偏低和新能源效率較低的問題逐步凸顯,具體表現在消納矛盾日益突出。隨著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減弱,新能源發電陸續邁入平價甚至低價時代。對新能源企業來說,當前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階段。一是當前國家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退坡,支持力度明顯減弱;二是新能源發電項目市場化招標競爭加劇,相互競價壓價比較普遍,新能源企業利潤空間不斷受到擠壓。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能源行業的生產成本正在逐步降低,新能源的產品市場也將進一步打開,全球新能源革命正處于爆發增長期。
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使人們開始思考造成該問題的主要原因——能源的不合理使用,這個問題又牽連到國家能源安全的問題,所以世界各國都開始尋找解決辦法,新能源成了目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國際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趨勢:一是為推動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從而應對氣候變化,發展新能源行業已經成為一項重要舉措。各大國際機構的報告均提出,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對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作用舉足輕重。
對于國內的新經濟領域來說,2022毫無疑問都是一個變革之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碳中和等產業的不斷發展,“新能源”未來或許有機會取代“互聯網”成為新經濟的代表。
未來,若你欲了解更多關于新能源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7年中國新能源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7年中國新能源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資料顯示,我國是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能源消費國,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持續增長,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且增長勢頭未減。然而能源需求增加與常規化石能源供應不足的矛盾...
查看詳情
北上廣深二手房成交環比提升 業內預計行情將延續至下一季11月份,北京二手住宅網簽量12545套,環比增長17.8%;深圳3...
射頻前端主要核心器件主要包括功率放大器(PA)、濾波器(Filter)、低噪聲放大器(LNA)和開關(switch)等。而射頻5...
眼科行業,具有高成長性、高壁壘的特點,也一直被譽為資本市場的黃金賽道。國內眼科市場近些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汽車配件是構成汽車整體的各個單元及服務于汽車的一種產品。汽車配件的種類繁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汽車...
報告:中國網絡文學行業2022年總營收同比增長18.94%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支持的《2023中國網絡文學出海趨勢報告2...
12家百億私募“續虧”超10%!前11月百億私募業績新鮮出爐12月5日,從第三方機構朝陽永續最新獲得的私募業績監測數據顯...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