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外的碳市場,尤其是歐洲的碳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世界多國都已經建成或即將建成完善的碳金融市場體系,而相比之下,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我國碳金融市場必須謹慎發展。國際碳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又推動了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
碳金融市場是根據相關協議、依法依規設立的用于交易溫室氣體的標準市場,包括各項與之相關的投資和融資活動。目前,國外的碳市場,尤其是歐洲的碳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世界多國都已經建成或即將建成完善的碳金融市場體系,而相比之下,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我國碳金融市場必須謹慎發展。國際碳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又推動了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
碳市場需要深化發展,碳金融的空間還有待釋放,需要更多的市場參與者。碳金融近年來雖然創新探索不斷,但參與的金融機構不多,應用規模仍然不大,各地“首單”的示范效應亟待放大。發展碳金融存在不少堵點,我國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工具不斷豐富完善,而碳金融還需要更多更有針對性的專門扶持政策,如將碳金融發展納入金融機構評價體系,為碳金融產品的投入和創新發展開通綠色通道等。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資源國,供應全球市場大約三分之一的減碳排量。盡管隨著全球碳交易市場的興起,我國碳金融業務也隨之展開,并且已經推出了碳基金、碳債券、碳配額抵押貸款、碳配額回購融資等業務,但業務水平和創新程度明顯不夠,與日趨成熟的國際碳金融市場差距較大,未來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和上升空間。
在碳中和背景下,碳金融產品的推出直接決定著碳交易市場的流動性與交易規模。而碳金融市場發展高度依賴于碳排放控制強度和碳排放權現貨交易市場的成熟度。據央行研究局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碳金融市場每年交易規模超過600億美元。其中,起步最早、市場交易最活躍的品種是碳期貨,年交易額占1/3。以歐盟為例,2020年歐盟碳期貨交易占總碳交易規模的93%。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旋即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近年來,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工作正加快推進。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并將發電行業作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2021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3.8%,比2005年累計下降50.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6.6%,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6.35億千瓦,單位GDP煤炭消耗顯著降低,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連續30年實現“雙增長”,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一周年之際,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1.94億噸,累計成交金額84.92億元。
銀行對于碳市場的企業,可提供開戶、結算、存管等基礎碳金融服務,開發全流程的配套金融服務模式。另外,還可圍繞企業的具體需求,以企業碳配額或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作為抵質押物向企業發放貸款、發行碳債券,甚至探索發展碳金融衍生產品,為企業管理碳配額及碳價格風險提供衍生品對沖服務等。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7年中國碳金融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顯示:
商業銀行是碳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參與主體。自2021年7月16日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以來,各家銀行搶抓碳金融發展的先發優勢,對碳金融市場展開了初步探索。當前,以碳交易排放權配額作為抵押提供信貸融資的業務已經成為多家銀行“進軍”碳市場的重要抓手。
至2021年末,我國9家交易中心CCER累計交易量達到2.68億噸,其中上海市場CCER累計成交量為1.1億噸,占比41%;廣東市場成交量超過5600萬噸,占比21%。2022年年度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總成交量逾5088.9萬噸,總成交額28.14億元。截至2022年底,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 總成交量逾2.29億噸,累計成交額突破100億元,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現貨市場。
在“雙碳”目標下,金融機構2023年以來頻頻發力碳金融,與“碳”掛鉤的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體系不斷涌現。2023年2月份,四川天府新區川西林盤碳匯線上交易正式達成,這也意味著獨立生態碳匯項目在全國范圍內第一次通過碳匯市場線上掛牌交易實現價值補償;7月份,中國銀行麗水市分行發放首筆林業碳匯質押貸款;9月3日,金融機構碳核算平臺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亮相;等等。
此次疫情的爆發,讓人類感受到自然生態失衡帶來的嚴重影響,給全球推動綠色發展帶來重要啟示;同時,近年來我國在積極倡導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節能減排、資源節約等,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發展進程。因此,在政府和金融機構積極制定并落實了各種減少碳排放量的金融政策的多重利好的環境下發展碳金融勢在必行,我國碳金融發展未來前景可期。
業內專家表示,未來,各家金融機構涉足碳金融業務不能只滿足于“試水”,更要在軟硬件水平上下功夫,盡快建立成熟的碳金融業務運營模式。未來我國碳交易市場逐漸成熟,碳金融將助力形成包括政府、企業、核查機構、中介機構、碳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機構等多元市場主體結構,營造出碳交易市場的新生態。碳金融為碳市場發展重要的融資工具和風險管理工具,對碳交易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從“十二五”試點先行,到“十三五”籌備全國市場,全國碳市場建設蹄疾步穩。“十四五”時期,隨著市場不斷完善,全國碳交易體系將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碳價信號,為整個社會的低碳轉型奠定堅實基礎,助力實現“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中國承諾。同時,在碳中和背景下,國內金融機構將更多關注碳金融市場,并提供碳交易賬戶開戶、資金清算結算,碳資產質押融資、保值增值等各項涉及碳金融的業務,碳金融發展空間會被逐漸打開。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7年中國碳金融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7年中國碳金融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碳金融市場是根據相關協議、依法依規設立的用于交易溫室氣體的標準市場,包括各項與之相關的投資和融資活動。目前,國外的碳市場,尤其是歐洲的碳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世界多國都已經...
查看詳情
廣東3D打印產業發展迅猛。到2025年,廣東將打造營收超1800億元的激光與增材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目前,廣州擁有涉...
汽車膠管是指在汽車上用于冷卻系統、燃油系統、制冷系統、動力轉向系統和制動剎車系統、空調系統等的橡膠軟管,是構成...
白酒流通行業發展如何?隨著酒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白酒產業的市場結構、產品結構與消費結構迎來了多重變革。無論是消費1...
2023年12月,廣州芳村茶葉批發市場的數百家茶葉商戶經歷了一個無眠之夜。他們持有的幾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的茶葉,一天...
酒店業經營數據復蘇趨勢與航空/鐵路一致,酒店龍頭經營數據得益于其自身門店結構改善/疫后連鎖龍頭更受消費者青睞/...
餐飲行業,中式快餐是一個不錯的細分賽道。研報甚至稱其為“中國大消費最燃賽道”,原因是中式快餐具有市場規模大、增...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