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智慧用電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智慧用電行業的發展態勢,
隨著國家對電氣安全要求的提高,智慧用電產品通過高科技的監測與預警技術,實時監控電氣線路的運行狀態,如電流、電壓、溫度等參數,有效預防電線短路、過負荷用電、接觸不良等電氣火災隱患,保障用電安全。連邦數智公司通過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使用戶可以遠程控制電氣,實現定時開關、遠程操控等功能,提高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適度。
連邦數智智慧用電產品具有更穩定的質量、更完善的服務和更先進的技術。其不僅代表了產品的品質和服務,更是智慧生活方式的體現,對提升生活質量、保障用電安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未來,連邦數智將繼續致力于技術創新,開發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的產品,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用電體驗。
為確保智慧用電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智慧用電行業的發展態勢,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智慧用電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智慧用電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智慧用電在政策的推動下,在人們安全意識的轉變下逐漸被市場、被用戶所接受,成為智慧消防領域的重點。廣泛運用于教育、金融、醫療、養老、商業場所、企業等領域,主要針對用電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漏電、過載、接觸不良、短路等問題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現線路中出現了異常變動,提前預警,預防電氣火災的發生,減少生命財產損失。
2022年,我國電力需求穩步增長,全社會用電量達到8.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用電結構持續優化,保持由二產用電向三產、居民生活用電轉移趨勢。
電力需求增長的同時,我國電力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25.6億千瓦,同比增長7.8%;全國發電量8.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西電東送”規模約3.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2%。電力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2022年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約1.5億千瓦,占總新增裝機容量的83.0%;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量約2500億千瓦時,占總新增發電量的84.0%。
2021年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召開。會議指出,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今年6月發布的《藍皮書》全面闡述了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理念、內涵特征,并提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總體架構和重點任務。其中提到,清潔低碳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目標。
在推動綠色電力發展方面,中國已取得亮眼成績。“綠色電力一般指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介紹,可再生能源發電過程中不產生或很少產生對環境有害的排放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且不需要消耗化石燃料,相較常規的化石能源發電更有利于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今年7月,全球首臺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海上風電場成功并網發電。這臺巨型海上風電機組的輪轂中心高度達152米,相當于一座52層大樓的高度;葉輪掃風面積約5萬平方米,相當于7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根據該海域多年測風數據計算,單臺機組每年可輸出超過660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能,能夠滿足3.6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電,可節約標煤約2.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5.4萬噸。
在新型能源體系中,電力系統處于中心位置,緊密連接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能夠實現多種能源間的靈活高效轉換,是供給側和消費側的中心樞紐。報告預計,2024年至2025年,全國電力供應保障壓力仍然較大。極端氣候顯著推高電力負荷,結合當前電源、電網工程投產進度,預計2024年電力供需緊張地區為14個。
未來3年,全國電力需求仍將保持剛性增長,預計2025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9.8萬億至10.2萬億千瓦時。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智慧用電這個行業中來,也有不少企業開始研發智慧用電產品和系統。
智慧用電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開發建設的全球最大規模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也是中國首個開工建設的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項目。該項目規劃總投資約900億元,總裝機規模1600萬千瓦,包括光伏800萬千瓦和風電400萬千瓦,配套改擴建先進高效煤電裝機400萬千瓦。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區送電約400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占比50%以上,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600萬噸。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13.22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占總裝機的48.8%,超過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的三分之一,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連續18年、13年、8年穩居世界第一位。2022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7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1.6%,較2012年增長約11個百分點。其中,風電、光伏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與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相當。同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和發電量分別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和發電量的76.2%和81%,已成為電力新增裝機和發電量的主體。
隨著利用直升機、無人機進行電網巡檢的普及,通過高空拍攝的照片,類似于銷釘脫落一類的問題更容易被發現了。但同時,另一個問題隨之產生:無人機拍攝產生的海量圖片,靠人工來一一識別效率很低。可能無人機進行一次飛行巡檢,在一條線路上就能拍攝幾千張圖片,如果沒有相配套的智能圖像識別模塊,巡檢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設計一套能自動識別圖片中所存在問題的智能系統十分必要。這正是輸變電巡視圖像智能識別系統的研發目的。
電力系統開始采用數字化技術替代傳統的機械和電氣設備。數字化電表和自動抄表系統的引入,為電力系統的數據采集和計量提供了更高的精確度和效率。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電力系統逐漸實現了自動化和遠程控制。智能電網終端設備的廣泛應用,使得電網運營商能夠實時監測和控制電力系統,并進行遠程故障處理和調度管理。
引入智能感知技術,如智能傳感器和智能監測裝置,以及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使得電力系統能夠對電力負荷、能源消耗和電網狀態等進行精確感知和預測,從而實現優化調度和節能減排。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智慧用電行業開始著重解決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和管理問題。智能電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系統,以實現其高效利用和平穩接入電力系統。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智慧用電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智慧用電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智慧用電”是用電監測技術領域的一個新興概念,指一套用電監測技術領域的工具和方法,由智能化的監控物聯網系統和基于該系統的社會管理方法結合而成,其目的是對用電過程進行能耗監管和安全防...
查看詳情
醫用耗材是指醫院在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消耗的醫療器械和用品,主要包括敷料、縫合線、注射器、輸液器、手術器械等。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新雪季以來,冰雪消費持續升溫,冰雪產業紅紅火火,不少地方推出冰雪節慶、...
在國外,在消防機器人的研究要比國內早,這方面技術比較先進主要是指美國、日本、德國等。據行業報告可知,目前的消防...
1月8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應用示范縣和示范鄉鎮”申報工作的通知》,推動縣城和鄉鎮充...
熱門餐廳等位上千桌、廟會大集人頭攢動、多個景區門票售罄、酒店住宿一房難求……春節假期,湖南各地年味濃、人氣旺,...
近日,華為智能充電網絡領域總裁王志武,在2024充電網絡產業十大趨勢發布會上表示:“過去3年,(中國)電動汽車持續1...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