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激光雷達行業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未來,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和激光雷達技術的不斷創新,該行業有望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一、市場發展現狀:從“技術驗證”到“規模商用”的爆發式增長
2025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正以年均50%以上的增速從“技術驗證期”邁入“規模商用期”,市場規模突破135億美元,其中中國貢獻43.1億美元,占比超30%。
1. 市場規模與結構分化:中國主導全球格局
全球市場格局: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車載激光雷達市場深度解碼與全球競合格局研究報告》分析,2025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達135.4億美元,較2020年增長超20倍。中國市場規模突破43.1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
區域分布:北美市場占比38%(受特斯拉FSD純視覺路線影響增速放緩),歐洲占比22%(德國、英國等國強制要求L3車型搭載激光雷達),亞洲占比40%(中國主導)。
應用場景:
乘用車ADAS:占比65%,達88億美元,其中15-20萬元主流車型搭載量突破111款,滲透率從2023年的5%躍升至15%。
Robotaxi:占比12%,達16.2億美元,禾賽科技以61%的份額占據絕對主導,為滴滴、小馬智行等提供核心傳感器。
商用車與特種車輛:占比15%,達20.3億美元,港口、礦區等封閉場景自動駕駛滲透率超30%。
后裝市場:占比8%,達10.8億美元,以維修、改裝、車路協同設備為主。
2. 技術路線競爭:混合固態主導,全固態加速滲透
機械式激光雷達:占比降至5%,僅用于Robotaxi測試車,因可靠性差、成本高逐步被淘汰。
混合固態(轉鏡/MEMS):占比60%,速騰聚創M系列、華為96線激光雷達為代表,成本降至200美元以下,視場角(FOV)達120°×25°。
全固態Flash:占比35%,Ouster DF系列、禾賽科技ATX系列量產,分辨率從64線提升至512線,探測距離突破200米。
二、市場規模與產業鏈分析:從上游零部件到下游應用的協同升級
1. 市場規模:全球增長與中國主導
全球市場:2025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裝機量預計超300萬臺(L3級占320萬,Robotaxi占10萬),同比增速154%。
中國市場:
需求量:2024年需求量155.8萬套,2025年預計達212.7萬套。
市場規模:2024年市場規模112.18億元,2025年預計達136.13億元。
價格下降:市場均價從2017年的6.04萬元/套下降至2025年的0.64萬元/套。
2. 產業鏈解析: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集成的協同創新
車載激光雷達產業鏈涵蓋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整機制造、下游應用場景三大環節。各環節的協同創新是行業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上游:核心零部件
激光發射模塊:炬光科技提供EEL激光器及光源模組,長光華芯供應VCSEL芯片,適配主流激光雷達方案。
激光接收模塊:永新光學與禾賽、Innoviz深度合作,神通科技車規級激光雷達透鏡已獲量產訂單。
掃描系統:水晶光電提供窄帶濾光片及棱鏡透鏡,適配轉鏡式及MEMS方案。
中游:整機制造
禾賽科技:全球市占率33%,ADAS激光雷達年度銷量突破54.4萬臺,與比亞迪、理想等簽訂超120款車型定點協議。
速騰聚創:全球市占率26%,ADAS銷量第一,R系列激光雷達搭載于廣汽豐田鉑智3X等車型,2024年單月交付量突破10萬臺。
華為:全球市占率24%,通過“激光雷達+MDC平臺+鴻蒙座艙”構建生態閉環,問界M5/M7搭載的96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成本低于200美元。
下游:應用場景
乘用車:激光雷達從高端車型向15-20萬元主流車型滲透,零跑B10搭載禾賽ATX激光雷達,價格下探至11.98萬元。
Robotaxi:滴滴自動駕駛計劃2025年投放1萬輛Robotaxi,單車搭載4顆禾賽AT128激光雷達,覆蓋北上廣深等10個城市。
商用車:圖森未來與嬴徹科技合作,在重卡上部署速騰聚創M3激光雷達,實現1000公里零接管運營。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車載激光雷達市場深度解碼與全球競合格局研究報告》顯示:三、未來市場展望:四大趨勢重塑行業格局
1. 趨勢一:技術融合與系統級創新
芯片化與集成化:禾賽科技推出第五代自研芯片,將激光發射、接收、處理集成于單顆芯片,功耗降低60%,點云生成延遲小于5ms。
FMCW技術:Aeva、Blackmore等企業推出調頻連續波(FMCW)激光雷達,抗干擾能力提升10倍,可直接測量目標速度。
多傳感器融合:華為ADS 4.0系統采用“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攝像頭”方案,在Cut-in、鬼探頭等場景下,目標識別準確率提升至99.9%。
2. 趨勢二:規模化量產與成本持續下降
自動化產線:禾賽科技上海工廠實現月產能20萬臺,良品率提升至98%,單線制造成本下降至0.5美元。
垂直整合:速騰聚創自建光學元件工廠,MEMS微振鏡、非球面透鏡自給率超80%,成本較外購降低40%。
國產化替代:永新光學突破8英寸GaAs晶圓制備技術,激光器芯片良品率從60%提升至90%,成本下降30%。
3.?趨勢四:生態重構與數據服務
訂閱制與數據增值:禾賽科技推出“硬件+數據標注+感知模型訓練”套餐,車企按使用量付費,單臺車年費約500美元。
高精地圖眾包更新:速騰聚創與四維圖新合作,通過車載激光雷達實時采集道路信息,更新頻率從季度級提升至周級。
數字孿生:阿里云利用激光雷達點云數據構建城市三維模型,支持應急管理、交通規劃等場景,項目金額超10億元。
2025年,車載激光雷達正從“技術突破”走向“規模爆發”,成為全球智能汽車產業的核心引擎。從混合固態到全固態的技術路線之爭,從乘用車到Robotaxi的場景遷移,從硬件銷售到“感知+算法+數據”的生態重構,技術、成本、政策與資本的協同推動正加速行業變革。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30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億美元,形成以乘用車ADAS、Robotaxi、商用車為核心的三大產業集群,并深度融入全球智能汽車產業鏈。
想了解更多車載激光雷達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車載激光雷達市場深度解碼與全球競合格局研究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