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餐食品是替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品,通常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具有方便快捷、營養均衡的特點。其主要消費群體包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需要控制體重或因忙碌無法正常進食的人群。代餐食品憑借其低熱量、高營養、便捷性等核心優勢,迅速滲透至體重管理、健身增肌、職場快食等多元場景。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肥胖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挑戰。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超過19億成年人超重,超過6.5億人肥胖。肥胖不僅影響個人形象,更與多種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密切相關。在國內,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代餐食品行業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一方面,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對低糖、低脂、高蛋白等營養型代餐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另一方面,代餐食品的便捷性契合了現代都市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應用場景廣泛,如早餐替代、健身增肌、減肥減脂等。
醫學雜志《柳葉刀》3月3日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超重或肥胖人數已從1990年的9.29億增至2021年的26億。到2050年,預計全球將有近六成成年人和三分之一兒童面臨超重或肥胖問題。全球肥胖問題加劇與慢性病防控需求,進一步強化了代餐食品作為健康解決方案的市場定位。
代餐食品的市場需求主要源于三大核心驅動力:肥胖管理剛需、便利性適配快節奏生活,以及健康消費升級。
1、肥胖與慢性病防控需求
在《柳葉刀》的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直到 2021 年,中國 25 歲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達到 4.02 億,數量全球居首。代餐食品通過精準控制熱量(單餐熱量僅200-400大卡)并提供均衡營養,成為體重管理的有效工具。調研顯示,年均消費3000元以上的高凈值人群中,38%偏好代餐奶昔,其低脂高蛋白特性契合減脂需求。
2、便捷性與生活效率提升
城市化進程中,一線城市居民日均通勤時間超1.5小時,代餐食品的即食特性(如開袋即飲、免烹飪)顯著節省時間成本。2023年數據顯示,代餐線上銷售占比超70%,直播電商與社群營銷成為觸達消費者的核心渠道。
3、健康消費升級與個性化訴求
消費者對代餐的需求已從單一減重擴展至全面健康管理。功能性代餐(如控糖、護肝)與定制化產品(如針對健身人群的蛋白強化配方)市場份額持續提升。此外,高纖維、植物基成分的應用,以及口感優化(如抹茶、椰子風味),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復購率。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代餐食品行業競爭格局與投資價值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盡管代餐食品行業前景廣闊,但其發展亦面臨多重挑戰。一方面,產品同質化嚴重,部分企業依賴營銷而非研發,導致消費者忠誠度偏低;另一方面,行業標準尚未完全統一,存在營養標注不實、添加劑過量等問題,引發監管關注。此外,消費者對代餐的認知誤區(如長期替代正餐可能引發營養不良)仍需市場教育。然而,這些挑戰也為行業升級提供了契機: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品差異化、強化供應鏈管理降本增效,以及深化消費者健康理念培育,將成為企業突圍的關鍵。
1、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
生物科技(如酶解技術、植物基蛋白)的應用將優化營養結構,而3D打印技術可能催生定制化口感與形態的代餐產品。功能性代餐(如助眠、抗氧化)及醫療級代餐(如術后營養補充)等高附加值品類占比將持續提升。
2、渠道下沉與市場擴容
三四線城市及縣域市場滲透率加速提升,預計到2030年貢獻超30%的市場增量。線下便利店、藥妝店與線上社交電商的融合,將拓寬消費場景。
3、國際化與可持續發展
本土品牌加速布局東南亞、中東等海外市場,憑借供應鏈優勢搶占份額。環保包裝(可降解材料)與低碳生產工藝納入企業ESG戰略,響應全球綠色消費趨勢。
4、行業整合與品牌分化
政策趨嚴推動市場出清,頭部企業通過并購整合擴大份額,形成以品質、科技驅動的品牌矩陣。
中國代餐食品行業正處于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市場需求從單一的體重管理擴展至健康生活全場景,科技進步與政策支持為行業注入持續動能。未來,企業需聚焦四大核心戰略:以技術創新突破同質化競爭,以精準營銷深化消費者鏈接,以全球化布局開拓新增量,以可持續發展構建長期競爭力。
隨著行業規范化程度提升與消費認知深化,代餐食品有望從“替代餐食”進階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代名詞,推動中國食品產業邁向營養化、智能化與綠色化的新階段。預計至203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代餐食品將成為“健康中國”戰略下不可或缺的產業力量。
想要了解更多代餐食品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代餐食品行業競爭格局與投資價值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