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電池作為能源革命與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載體,正成為全球能源結構優化、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及“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支撐。
在能源安全戰略深化、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及電動汽車產業爆發式增長的背景下,儲能電池行業已從技術驗證階段邁入規模化應用與市場機制創新并行的新階段。
一、市場發展現狀:從政策紅利到價值創造的轉型陣痛
2025年儲能電池行業正經歷“冰火兩重天”的變革:全球裝機規模突破80GW,中國市場占比超50%,但行業洗牌加速,系統價格腰斬至0.435元/Wh,低價低質設備泛濫導致“建而不用”現象頻發。中研普華《2025-2030年國內外儲能電池行業市場競爭戰略與發展前景展望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達257GWh,同比增長24.7%,但產能利用率從87%驟降至50%,行業進入“去產能”周期。
政策轉向是核心變量。2025年2月“136號文”取消強制配儲政策后,儲能行業告別“政策哺育期”,市場化競爭加劇。多地探索容量補償機制,如新疆按放電量補償0.2元/千瓦時,河北設定容量電價上限100元/(千瓦·年),江蘇優化工商業分時電價結構,推動用戶側儲能需求釋放。在此背景下,行業呈現三大特征:
技術迭代加速:寧德時代350Ah儲能電芯使系統能量密度提升至180Wh/kg,度電成本降至0.35元;
應用場景分化:工商業儲能IRR(內部收益率)超15%,而戶儲市場因庫存積壓增速放緩;
出海競爭白熱化:陽光電源、比亞迪等企業在歐美市場建立本土化供應鏈,中國儲能電池全球市占率超93%。
二、市場規模與競爭格局:萬億賽道的結構性分化
1. 市場規模:爆發式增長與結構性矛盾并存
2025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預計達460GWh,中國市場占比超50%。細分領域呈現“三足鼎立”格局:
電力系統儲能:2024年電源側裝機量達18.5GWh,同比增長65%,江蘇金壇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山東肥城鹽穴儲能項目等百兆瓦級示范工程相繼投運;
工商業儲能:IRR超15%,成為增速最快的分支,2023年用戶側工商業儲能裝機量接近2GWh,2025年仍將保持高增速;
用戶側儲能:峰谷價差拉大疊加鋰電池成本下降,經濟性凸顯,但歐洲戶儲市場因庫存積壓進入調整期。
2. 競爭格局:從“雙輪驅動”到“生態競爭”
中國儲能電池產業呈現“一超多強”格局:
頭部企業:寧德時代以38%市場份額穩居榜首,2023年上半年儲能電池營收達279.85億元,毛利率回升至21.32%;比亞迪憑借垂直整合優勢,儲能業務同比增長超200%,市場份額升至15%;
專精特新企業:派能科技、陽光電源通過“光儲一體化”模式實現差異化競爭,海外戶用儲能出貨量突破80萬套;
跨界玩家:光伏巨頭隆基、陽光電源通過系統集成切入市場,加劇行業競爭。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國內外儲能電池行業市場競爭戰略與發展前景展望報告》顯示:三、未來市場展望
1. 技術突破:從液態到固態的跨越
固態電池:清陶能源研發的“固態電解質膜”使電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2025年相關品類將實現GW級量產;衛藍新能源開發的“原位固化技術”解決界面阻抗難題,循環壽命延長至3000次;
鈉離子電池:寧德時代第二代鈉離子電池能在零下40度嚴寒環境中正常放電,海辰儲能、比亞迪等企業加速量產布局;
液流電池:壽命突破20年,在長時儲能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2025年國內出貨量將超過10GWh。
2. 模式創新:從產品到服務的升級
共享儲能:通過容量租賃、輔助服務等方式提升資產利用率;
虛擬電廠:聚合分布式資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阿里云“儲能大腦”系統調度精度達95%;
碳交易:儲能企業通過碳減排獲得額外收益,推動行業低碳化發展。
2025年儲能電池行業正處于規模化擴張與技術深度突破的關鍵階段。中研普華預測,到2030年,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將超過1400GWh,全球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級別。
想了解更多儲能電池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國內外儲能電池行業市場競爭戰略與發展前景展望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