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學旅行簡述
研學旅行,又稱為研學旅游、修學旅游、教育旅游等,是指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簡而言之,研學旅行是組織學生一起出游,邊學邊玩,寓教于樂。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的“課堂”,掌握多方面的知識,促進學生身心變化的教育活動。
政府作為監管機構,負責制定宏觀政策、遴選合格的基地和營地、指導行業規范開展業務。學校作為研學旅行活動的主辦方,是決策者和組織者,負責制定研學旅行的開展時間、時長、目的地選擇以及服務機構選擇等。家長則關注學生的體驗、感受、舒適度和安全保障,為學生提供研學旅行資金,并通過“家長委員會”影響學校的決策。研學旅行服務機構則作為承辦方,搭建起“學校”和“基地、營地”之間的橋梁,整合相關資源以滿足學校、家長和學生的需求。
研學旅行作為教育與旅游深度融合的產物,近年來在中國教育改革與文旅消費升級的雙重驅動下迅速崛起。這一模式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理念,通過實踐性學習打破傳統課堂邊界,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政策層面,“雙減”政策的落地為研學旅行釋放了巨大市場空間,教育部等多部門聯合推動研學實踐納入教學計劃,進一步強化其剛需屬性。市場需求端,新一代家長教育理念革新與青少年綜合素質培養需求激增,疊加文旅產業轉型升級趨勢,共同推動研學旅行從單一旅游產品向教育服務化、內容專業化方向迭代。
當前,研學旅行已形成涵蓋自然探索、文化體驗、科技實踐等多元主題的市場生態,區域品牌化建設如火如荼,行業正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二、研學旅行市場需求分析
當前研學旅行市場需求呈現多維度擴展特征。從消費主體看,中小學生仍是核心群體,但市場邊界持續突破:商業機構通過研學活動強化團隊建設,銀發群體借助研學豐富晚年生活,親子家庭則將其視為家庭教育延伸。這種需求分層倒逼供給端創新,催生出定制化、主題化的產品體系。例如,博物館研學通過沉浸式場景還原歷史脈絡,科技園區研學借助實驗操作深化科學認知,鄉村研學則以農耕體驗傳遞生態理念。
市場需求的升級還體現在品質化追求上,消費者不再滿足于“旅游+講座”的淺層模式,而是要求課程設計與實踐環節深度融合,強調知識獲取與能力培養的雙向輸出。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研學旅行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三、研學旅行行業挑戰與機遇分析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消費者對研學旅游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同質化研學產品越來越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市場中跨界融合產品的需求更加旺盛,高質量的研學內容供給和運營管理服務成為行業的普遍痛點。
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的《2024年中國研學旅游發展報告》強調,單一研學產品面臨嚴重挑戰,開發跨界融合的研學產品勢在必行。要推動研學與其他領域深度融合,拓展研學產品主題、服務內容,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研學需求。同時,要跳出研學旅行客戶的藩籬開拓新的市場,將服務對象從中小學生延伸到社會公眾,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現代科技,優化研學行程、增強研學體驗。
然而,挑戰中亦孕育著轉型機遇。隨著消費者對研學品質要求提升,市場開始向頭部企業集中,專業化、品牌化機構逐漸占據優勢。科技賦能為行業注入新活力,VR/AR技術的應用讓歷史場景再現成為可能,大數據分析則助力個性化行程設計。更重要的是,政策引導正推動行業從野蠻生長轉向規范發展,標準化建設、安全評估體系、師資認證制度等配套措施的完善,將重塑市場格局。
中國研學旅行行業正站在教育變革與消費升級的歷史交匯點。其發展軌跡清晰勾勒出從“旅游附加教育”到“教育驅動旅游”的價值躍遷,折射出社會對素質教育的迫切需求與文旅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邏輯。未來,行業需以內容創新為核心,以科技賦能為手段,以標準建設為保障,構建起教育價值與商業價值平衡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市場需求縱深拓展、技術應用不斷深化,研學旅行有望突破千億市場規模,成為教育服務化與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標桿性產業。
想要了解更多研學旅行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研學旅行產業深度調研及未來發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