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公布的初步估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為42120億立方米,較2023年增加1150億立方米,增幅約2.8%,高于2010年至2020年期間2%的年均增長率。預計2025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將進一步增長。
隨著穩經濟政策及接續措施加快推進并落地生效,國內經濟持續呈現復蘇向好態勢。各個領域的用氣需求皆展現出積極向好趨勢,有力帶動了天然氣需求穩定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清潔低碳能源替代加速推進,天然氣應用范圍不斷擴大。2024年,國內天然氣供應整體充足,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約40.9%,比上年增長0.9個百分點。
2024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4260.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
在全球能源轉型和環境保護的背景下,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正逐漸成為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然氣不僅能夠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能為電力生產、工業燃料、居民生活等多個領域提供穩定可靠的能源供應。在中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天然氣行業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其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應用備受關注,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天然氣是一種主要由甲烷組成的無色、無味、無毒的氣體,通常存在于地下巖石孔隙中,是一種重要的化石燃料。天然氣不僅具有高熱值、低污染的特點,還能夠通過管道、液化等方式進行高效運輸和儲存。天然氣的應用領域廣泛,涵蓋發電、工業燃料、居民生活、交通燃料等多個領域。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清潔高效的能源供應,減少對傳統煤炭和石油的依賴,降低環境污染,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近年來,全球天然氣行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中國在天然氣的勘探、開采、運輸和應用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就。在資源開發方面,中國通過加大國內天然氣資源的勘探力度和提高開采技術,逐步增加了天然氣的自給能力。同時,通過進口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LNG),中國有效保障了天然氣的供應穩定性。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建成了覆蓋全國主要地區的天然氣管道網絡,并在沿海地區建設了多個LNG接收站,提升了天然氣的運輸和儲存能力。
中國天然氣行業自20世紀90年代起步,在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深化的推動下逐步壯大。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代表,天然氣憑借其高效、低碳的特性,成為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核心方向之一。近年來,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天然氣作為傳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過渡的關鍵橋梁,其戰略地位持續提升。去年,國家能源局印發《202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涉及天然氣增儲上產、儲氣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公平開放、重點工程推進、與新能源耦合發展、體制改革深化、調峰氣電發展和國際合作等諸多方面,旨在支持天然氣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推動天然氣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政策扶持與技術創新的雙重驅動下,中國天然氣行業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逐步構建起涵蓋勘探開發、管道運輸、終端利用的完整產業鏈,為能源安全與綠色轉型提供重要支撐。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天然氣行業深度研究與發展趨勢展望報告》分析:
當前,中國天然氣行業呈現多維度發展的特征。在供給端,國內產量持續攀升,非常規天然氣(如頁巖氣、煤層氣)的開發突破顯著提升了自主保障能力,但進口依存度仍處高位,中亞管道氣與LNG進口成為主要補給渠道。消費端,城市燃氣占據主導地位,工業燃料與發電需求快速增長,化工領域潛力逐步釋放,形成多元化消費格局。基礎設施方面,天然氣管網與儲氣設施加速布局,但區域間配置效率與應急儲備能力仍有待優化。政策層面,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定價機制逐步與國際接軌,同時環保法規趨嚴倒逼行業向低碳化轉型。市場競爭格局中,國有石油公司、地方燃氣企業及外資主體各展所長,行業集中度穩步提升,但區域分割與同質化競爭問題依然存在。
行業當前的轉型期特征尤為顯著。一方面,國際地緣政治波動與能源價格波動對供應鏈穩定性構成壓力,國內"雙碳"目標下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對天然氣的中長期需求形成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技術創新為行業注入新活力,LNG接收站建設、智慧管網系統、碳捕集技術等領域的突破,正在重塑產業競爭力。政策端,"十四五"規劃明確將天然氣定位為"能源轉型主力軍",通過強化勘探開發、優化進口結構、推動終端利用等舉措,行業迎來結構性調整窗口期。如何平衡短期保供與長期低碳化目標,成為企業戰略與政策制定的核心命題。
未來,中國天然氣行業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供給體系多元化:國內非常規天然氣開發技術持續突破,頁巖氣、致密氣產量占比提升,配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管道互聯互通與LNG貿易合作,進口渠道進一步多元化,逐步降低對外依存度風險。
消費結構深度調整:工業燃料替代與天然氣發電在調峰領域的應用將加速,化工原料需求隨新材料產業發展穩步增長,形成"工業+發電+民生"的三足鼎立格局。
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數字技術深度融入天然氣全產業鏈,智能管網監測、虛擬電廠調度、用戶側需求響應系統等創新模式,將顯著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與應急保障能力。
低碳轉型深度融合: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在天然氣全產業鏈的推廣應用,生物甲烷與氫能耦合利用等新型業態的探索,推動行業向零碳化邁進。
市場機制持續完善: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深化,現貨交易與期貨市場聯動增強,區域管網公平開放與第三方準入機制逐步健全,激發市場活力。
中國天然氣行業歷經三十年發展,已從單一資源開發轉向全產業鏈協同創新的新階段。在能源革命與數字化浪潮的交匯點,行業既面臨傳統能源轉型的陣痛,也孕育著技術革新的機遇。未來,隨著"雙碳"戰略的深化實施,天然氣將通過技術創新、模式重構與國際合作,在能源安全、低碳轉型與經濟效益之間尋求動態平衡。行業需著力破解資源開發瓶頸、優化基礎設施布局、完善市場定價機制,同時把握氫能耦合、智慧能源系統等新興領域的發展先機。唯有如此,方能在全球能源格局重構中占據主動地位,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供堅實支撐。
想要了解更多天然氣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天然氣行業深度研究與發展趨勢展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