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腌菜作為中國傳統食品文化的精髓之一,歷經數千年演變,已從家庭作坊式生產發展為規模化、標準化的現代產業。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腌制、發酵等工藝,賦予蔬菜、肉類等原料獨特的風味與營養,成為日常膳食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副食與佐餐佳品。近年來,在消費升級、健康飲食理念普及的驅動下,行業迎來結構性變革:一方面,傳統醬腌菜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提升產品品質與安全性;另一方面,新興品牌以低鹽、低糖、無添加的健康化產品切入市場,滿足年輕消費者需求。
醬腌菜是以新鮮蔬菜為主要原料,經過腌制、調味、發酵等工藝加工而成的食品。其種類豐富,包括泡菜、榨菜、醬黃瓜等多種口味。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低鹽、健康、營養的醬腌菜產品更受歡迎。行業內的制作工藝不斷創新,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醬腌菜行業已突破傳統單一品類局限,形成以蔬菜類(腌黃瓜、蘿卜)、豆制品(豆瓣醬、豆豉)、肉類(腌肉制品)及海產品為主的多元產品矩陣。為適應消費升級需求,企業加速推出健康導向型新品,如發酵型泡菜、有機醬菜、低鹽榨菜等,通過工藝改良減少添加劑依賴,強化營養保留。同時,風味研發注重地域融合,例如華東偏甜鮮、西南重酸辣,滿足差異化口味偏好。
行業從早期分散化、小作坊生產逐步向頭部企業集聚。龍頭企業憑借原料控制力、品牌壁壘及渠道優勢占據主導地位,如涪陵榨菜、六必居等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并依托冷鏈物流擴大輻射范圍。中小企業則聚焦細分市場,以地方特色產品(如四川泡菜、東北酸菜)形成差異化競爭力。市場競爭從價格導向轉向品質與品牌價值博弈,頭部企業的定價權與渠道控制力持續強化。
值得關注的是,當年被業內視為神話的青菜頭做成榨菜年賺幾億元的生意,如今正在加速褪色。
近日,重慶市涪陵榨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涪陵榨菜”)發布的年報顯示,2024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均有所下降。據年報披露,涪陵榨菜2024年實現營收23.87億元,同比下降2.56%;實現歸母凈利潤7.99億元,同比下降3.29%;主要業績指標的增速已連續兩年同比下降,2023年實現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3.86%和8.04%。涪陵榨菜2025年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再度下滑0.62%,阻力明顯。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醬腌菜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分析:
2024年,涪陵榨菜的榨菜市占率出現萎縮,2024年榨菜市占率從2019年的35%降至30%,核心產品營收僅為20.44億元,噸價從1.83萬元降至1.74萬元。
涪陵榨菜的經銷商數量也不斷減少。截至2024年末,其經銷商數量為2632家,同比減少18.74%。其中,華南銷售大區的經銷商數量減少幅度最大,達到58.41%,截至2024年末僅剩193家經銷商。
涪陵榨菜主要從事榨菜、下飯菜、泡菜、調味菜、下飯醬(榨菜醬)和其他佐餐開味菜等方便食品的研制、生產和銷售。
事實上,當前醬腌菜行業正面臨深刻的市場挑戰。行業整體增量空間有限,已步入存量競爭階段。同時,由于市場壁壘相對較低,醬類及替代品的不斷涌現,消費者選擇更加多樣化,價格競爭愈發激烈。此外,數字化轉型、線上線下融合等新興業態正蓬勃發展,傳統商業模式正面臨全新的挑戰與變革。
未來行業突破點在于三重平衡:一是傳統工藝與科技創新的平衡,通過生物發酵優化、減鹽技術等實現健康升級;二是規模效益與特色化生產的平衡,依托產業集群(如四川泡菜產業帶)整合資源;三是本土需求與國際拓展的平衡,在夯實國內市場份額基礎上,輸出標準化與文化適配性兼具的產品。政策層面需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與產區標準化建設,企業則需深化供應鏈韌性、擁抱渠道變革,以消費者需求為原點重構產品邏輯。
想要了解更多醬腌菜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醬腌菜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