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商業航天首次作為“新增長引擎”寫入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北京、上海等地相繼出臺專項支持政策和行動計劃,加碼布局商業航天產業。與此同時,上百億元社會資本涌入。
商業航天是以市場機制為導向,涵蓋航天產品開發、系統運營、應用服務等核心環節的航天活動。其四大核心領域包括發射、衛星、太空服務和技術支持,通過私營企業主導,推動航天活動從“國家工程”向“市場驅動”轉變。
商業航天涵蓋范圍很廣,簡單來說,主要包括火箭和衛星的研制、衛星運營及應用、地面設備制造與服務等。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產業快速發展,在多領域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相關機構統計顯示,2024上半年,中國航天實施的30次發射任務中,商業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共計5次,商業航天發展的過程中,也創下了多個行業第一。
被業內稱為“中國商業航天元年”的代表性年份,要往前推10年。2015年,《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出臺,首次提出鼓勵社會資本步入航天領域。
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自2015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逐步從傳統國有主導的航天體系中衍生出市場化、多元化的產業生態。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持續扶持與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商業航天在運載火箭、衛星制造、空間應用等領域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化能力顯著提升。以可重復使用火箭、低軌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突破,推動了航天發射成本的大幅降低與服務效率的顯著提高。同時,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的深度參與,加速了商業航天產業鏈的完善,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成都等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2024年,商業航天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志著其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確立。當前,中國商業航天正從技術驗證與初步商業化階段邁向規模化應用的新階段,為全球航天經濟格局的重構注入了強勁動力。
中國商業航天行業已形成以國有企業為引領、民營企業為補充的協同發展格局。在運載火箭領域,長征系列火箭的高密度發射能力持續鞏固,同時民營航天企業通過可重復使用技術的研發突破,逐步實現發射成本的優化。衛星制造領域則呈現出小型化、批量化生產趨勢,微小衛星與立方星技術的成熟推動了低軌星座建設的加速。在政策層面,《十四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業航天企業,多地通過設立專項基金、創新監管模式等方式支持產業落地。此外,商業航天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衛星通信、遙感數據服務、導航增強等領域的商業化探索取得實質性進展,為智慧城市、農業監測、應急救災等民生與經濟領域提供了技術支撐。
然而,行業仍面臨核心技術自主化率不足、國際競爭加劇、軌道資源爭奪白熱化等挑戰,亟需通過技術迭代與產業鏈協同提升全球話語權。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中國商業航天正處于從“技術突破”向“規模應用”轉型的關鍵節點。一方面,可重復使用火箭、低軌衛星互聯網等領域的技術成熟度已具備商業化基礎,為行業降本增效提供了核心驅動力;另一方面,隨著全球航天經濟競爭的加劇,國內企業需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與國際合作等方面尋求突破,以應對國際頭部企業的競爭壓力。此外,政策支持與資本市場的活躍為行業注入了持續動能,但如何平衡快速發展與風險管控,仍是行業實現可持續增長的核心命題。未來,商業航天將加速與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航天經濟從單一服務向多元化生態演進,為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升級提供新引擎。
展望未來,中國商業航天行業將呈現技術迭代加速、應用場景深化、國際合作擴圍的三大趨勢。
首先,在技術創新層面,可重復使用火箭的工程化應用將進一步降低發射成本,推動天地往返運輸網的構建;衛星制造將向智能化、模塊化方向演進,支持大規模星座的快速部署與在軌維護。
其次,在應用場景上,商業航天將深度融入國民經濟主戰場,衛星數據服務將廣泛應用于智慧農業、碳中和監測、災害預警等領域,北斗導航與自動駕駛的結合將催生新型智能交通生態,而太空旅游、空間科學實驗等新興業態亦有望實現商業化突破。
再次,國際化合作將成為行業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中國企業將通過參與全球低軌衛星組網、深空探測項目等方式,提升技術標準的話語權,并在海外市場拓展中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此外,政策法規體系的完善與商業航天立法的推進,將為行業提供更規范的發展環境,吸引社會資本與人才資源的持續涌入。
與此同時,行業需直面技術瓶頸與競爭壓力。高精度慣性導航、空間核電源等領域的核心技術仍需突破,低軌軌道資源的稀缺性將加劇全球企業的爭奪。在此背景下,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創新、跨行業技術融合以及產融結合的深化,將成為企業構建競爭力的關鍵路徑。隨著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商業航天產業集群的成熟,中國有望在全球航天經濟新格局中占據更具主導性的地位,最終實現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的跨越。
想要了解更多商業航天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