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照明出海是指中國車輛照明企業以自主品牌、ODM或OEM方式,將車燈總成、光源模組、智能照明控制單元等產品及服務輸出至海外市場的全過程。該業務既覆蓋傳統前大燈、尾燈、霧燈、日行燈,也涵蓋ADB矩陣大燈、激光大燈、OLED尾燈、氛圍燈等智能與新能源照明系統;既面向售后改裝市場,也面向整車廠前裝配套。
車輛照明行業作為汽車產業鏈中兼具功能性與藝術性的關鍵環節,正經歷從基礎照明向智能交互系統的革命性轉型。在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浪潮推動下,照明系統已超越傳統照明功能,成為車輛安全、個性表達及人車交互的核心載體。中國依托完整的供應鏈體系、持續突破的LED與激光技術,以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領先優勢,逐步在全球車輛照明領域建立起顯著競爭力。隨著國際環保法規趨嚴和消費者對智能化需求的升級,中國照明企業憑借技術迭代與成本控制能力,加速從代工制造向自主品牌出海轉變,開啟全球化布局新階段。
中國照明產業已完成從傳統鹵素燈向LED的全面過渡,技術同質化危機倒逼企業向差異化創新突破。激光大燈技術實現反超,通過光纖分布式布光顯著優化體積與能耗,并集成路面投影、迎賓動畫等交互功能,成為進軍歐洲高端市場的突破口。智能車燈與ADAS系統的深度融合,推動照明從被動安全部件升級為主動安全系統,自適應調光、場景化交互等功能大幅提升產品附加值。
隨著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個性化升級,車輛照明已從“安全件”演進為“體驗件”,成為整車差異化競爭的核心載體之一。
近年來,中國車輛照明出海已從“零部件輸出”邁向“技術+品牌+服務”全價值鏈輸出: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產業帶集聚了全球領先的LED、激光、OLED光源及控制芯片資源,疊加柔性產線和快速迭代能力,使國產車燈在成本、光效、可靠性、智能化程度上具備綜合優勢;同時,RCEP關稅減免、中東歐新能源產能缺口、美洲法規升級等外部變量,為中國企業切入海外前裝與售后雙市場打開了窗口期。
上游芯片與光學材料領域仍存在技術壁壘,但驅動電源、智能控制模塊等中游環節已形成國產化替代能力。下游整燈企業通過整合智能算法與工業設計能力,逐步擺脫代工依賴,以技術方案提供商角色參與全球車型定義。這種轉型使中國企業從成本競爭轉向價值競爭,為品牌出海奠定基礎。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車輛照明出海全景分析與投資機遇研究報告》分析:
當前產業發展正處在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創造”的臨界點。技術同質化倒逼企業重新定義產品邏輯——照明不再僅是滿足法規的零部件,而是承載人車交互、品牌差異化的移動空間媒介。這一轉變要求企業突破三大瓶頸:一是激光光學引擎等核心器件的自主化能力亟待加強;二是適應歐美市場嚴苛的網絡安全與數據合規要求;三是建立全球化服務體系以支撐自主品牌運營。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架構變革釋放出車燈與電子電氣系統深度集成的創新空間,區域市場對智能安全配置的差異化需求,以及后市場改裝文化的興起,共同構成了破局的關鍵機遇窗口。
(一)智能化升級的核心賽道
自適應光型系統(ADB):隨著全球NCAP安全評級將智能照明納入加分項,ADB技術從中高端車型向經濟型市場下沉的趨勢明確,相關光學模組與控制系統廠商將受益于滲透率提升。
交互式照明解決方案:路面投影、充電狀態可視化、行人警示等場景化功能成為車企差異化賣點,具備人機交互開發能力的方案商價值凸顯。
車規級通信協議集成:照明系統與車載以太網、CAN-FD總線的深度融合需求激增,驅動跨域控制技術研發投資。
(二)區域市場差異化布局
歐洲高端市場:以激光大燈和全智能照明系統切入豪華車型供應鏈,重點突破德系主機廠技術認證壁壘。
東南亞及新興市場:依托性價比優勢搶占燃油車改裝配件市場,同時配合中國新能源車企出海布局本地化供應。
北美后市場:針對皮卡、越野車文化開發高耐用性、模塊化照明套件,建立DTC(直接面向消費者)品牌渠道。
(三)產業鏈協同創新模式
光機電一體化聯盟:芯片企業、光學設計公司與整車廠共建聯合實驗室,縮短激光光源、微型投影等技術商業化周期。
循環經濟模式:開發符合歐盟ELV指令的可回收照明模組,通過綠色制造認證獲取碳關稅時代競爭優勢。
數字化服務增值:基于車燈使用數據的UBI保險、照明系統OTA升級服務,構建后市場盈利新生態。
中國車輛照明出海已進入從“產品輸出”向“技術標準輸出”的戰略升級期。在產業層面,激光與智能交互技術突破使中國企業在高端市場實現從“跟隨”到“并跑”的跨越;在價值鏈層面,上下游協同創新正推動照明系統從附屬零部件向整車電子架構的核心節點躍遷。未來競爭的關鍵在于三重能力構建:首先是核心技術自主化,尤其在微光學引擎、車規級通信協議領域需突破專利壁壘;其次是全球化合規運營,適應歐盟《通用安全法規》(GSR)等對自動調光系統的強制性要求;最后是生態化創新,將照明融入智慧交通網絡,開發V2X車路協同照明場景。
盡管面臨國際貿易摩擦與技術保護主義挑戰,但中國照明產業憑借制造韌性、快速迭代能力和新能源汽車的先發優勢,有望在重構全球照明產業格局中扮演主導力量。企業需以技術為錨、以場景為帆,將中國供應鏈優勢轉化為定義未來出行光語系的標準話語權,最終實現從“出海”到“創海”的質變升級。
想要了解更多車輛照明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車輛照明出海全景分析與投資機遇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