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30日表示,“十四五”時期糧食產量要實現穩中有增,確保年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農業農村部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奠定“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基礎,穩住面積、主攻單產,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問題。
12月31日,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30日表示,“十四五”時期糧食產量要實現穩中有增,確保年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農業農村部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奠定“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基礎,穩住面積、主攻單產,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問題。穩定和加強種糧農民補貼,擴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范圍;推動落實地方黨委政府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要落實保面積、保產量的責任。同時,要增加優質綠色和特色農產品供給。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第一年。農業農村部提出,要確保各省份糧食播種面積只增不減,確保總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為13277億斤,達到6.6385億噸,比2018年增加119億斤,增長0.9%,創歷史最高水平。不僅如此,中國糧食單產水平亦有所提高,2019年中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達381公斤/畝,比2018年增加了6.6公斤/畝。按照中國人口14億人計算,中國人均糧食達948斤,一天超過兩斤。2019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為17.41億畝,比上年減少1462萬畝,下降0.8%。未來糧食產業發展情況如何?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與其他國家相比,農業水平較為薄弱,所以我國一直重視農業的發展,在生產和貿易兩方面都積極地給予支持和保護,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物質保障。總體來看,我國糧食貿易經歷了四個階段:(1)糧食貿易以凈出口為主(1949-1978年);(2)糧食貿易以凈進口為主(1979-1991年);(3)糧食貿易進出口交互階段(1992-2001年);(4)進入國際貿易體系階段(2002-至今)。近幾年,美國利用單邊貿易措施,對我國采取“337調查”“301調查”和“232調查”,特別是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由此涉及的征稅規模及產品范圍不斷擴大,對我國的糧食貿易市場產生了巨大的挑戰。
按照省份區分,中國各省糧食產量最高的是黑龍江,產量多達7503萬噸,成為全國糧食產量第一大省,糧食產量超過全國的10分之一。其次,河南和山東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糧食產量分別為6695萬噸、5357萬噸。此外,安徽、吉林、河北、江蘇、內蒙古、四川、湖南糧食產量位居第4-10名。
稻谷播種面積為2960萬公頃,同比減少57.6萬公頃(863萬畝),減幅為1.91%;稻谷單位產量為6.848噸/公頃,同比減少0.064噸/公頃,減幅為0.92%;全國稻谷產量為2.027億噸,同比減少586萬噸,減幅為2.8%。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國家通過降低2018年稻谷最低收購價、增加休耕輪作面積等方式引導農戶進行種植調整。
2018/19年度國內稻谷總消費為18628萬噸,較2017年度增加68萬噸,增幅0.37%。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居民肉蛋奶消費增加,人均稻谷消費量減少,預計稻谷食用消費為15650萬噸,較2017年度略減30萬噸,減幅0.19%。受稻谷去庫存影響,部分存儲年限較長、質量不佳的稻谷可能進入飼料及工業領域,預計飼料消費及損耗為1400萬噸,較2017年度增加50萬噸,增幅3.70%;工業消費1450萬噸,較2017年增加50萬噸,增幅3.57%。
2018/19年度我國進口稻谷(大米進口量除以0.7)450萬噸,較2017年減少50萬噸;預計2018/19年度出口稻谷(大米出口量除以0.7)250萬噸,較2017年增加50萬噸。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貿易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隨著貿易規模的不斷增加,糧食貿易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作用越來越明顯。目前我國糧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已經從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安全和品質安全。在結構安全方面,主要表現是玉米、稻谷階段性供過于求,大豆、高粱、大麥等供給不足;高端優質產品供給不足。在品質安全方面,我國部分糧食品種還不能完全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比如,稻谷、小麥有較大庫存,但優質數量占有的比例較小。另外,我國糧食出口能力越來越薄弱,在國際貿易中難以賺取經濟利益,這都不利于我國糧食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當前經濟社會背景下,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離不開對糧食貿易的分析:
1、貿易總量的變化對我國糧食供需平衡的影響。貿易凈進口額的數值能否滿足國內需求的缺口,直接影響到糧食安全的穩定。
2、貿易結構的差異對我國供給的影響。我國貿易結構是否失衡,哪些品種的進口依賴程度超過警示線,這些都關系著國內糧食生產的布局。
3、貿易政策對國內糧食市場的影響。科學的貿易政策既能滿足國內的糧食需求,又可保護糧食市場的穩定,對我國糧食安全有積極作用。
更多行業分析,請關注中研普華出版的《2019-2025年中國糧食貿易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2020-2025年中國醫療市場投資策略及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上升1.91%。未來2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到20307...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今年,英國的流媒體用戶數量增加了800多萬。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高峰期,英國人40%醒著的時間都花在了看電視上,從而推N...
最近,國內免稅業市場格外活躍。從國內來看,蓬勃的市場信號與政策利好,預示著我國免稅行業景氣持續向上;從全球格局...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增長、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老齡化社會的來臨,老年養生保健品的消費也日趨大眾化...
今年,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對5G建設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我國整體5G發展腳步并沒有放緩。眼下,面向2021年的5G建設規劃正加...
推動自動駕駛技術試點和示范應用交通運輸部日前發布《關于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下稱《指...
電動工具塑盒隨著電池制造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用鎳鎘電池作電源的無電源線的電池式電動工具。但當時因價格昂貴,發展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