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動力電池市場回收卻迎來困境,業內人士指出,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約20萬噸,其中大量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規渠道,帶來安全和環境隱患。專家指出,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加的大背景下,電池回收變成一個越來越棘手的問題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銷售市場火熱,據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售136萬輛,2021年1季度銷量達51.5萬輛同比增長2.8倍,新能源汽車銷量暴漲,各大基本紛紛入局,除了三大造車新勢力市值高企,今年以來百度、小米等先后宣布“入圈”新能源汽車。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動力電池市場回收卻迎來困境,業內人士指出,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約20萬噸,其中大量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規渠道,帶來安全和環境隱患。專家指出,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加的大背景下,電池回收變成一個越來越棘手的問題。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關注到了動力電池回收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建議完善動力鋰電池回收體系。他認為,要嚴格回收再生企業準入門檻,引導新能源車企、鋰電池生產企業與有處置廢鋰電池資質能力的企業開展合作,嚴厲打擊把廢電池出售給沒有處置能力的無資質企業或二手經銷商。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勇也建議加快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金澳集團董事長舒心呼吁推動電力電池回收立法,不要讓退役電池成“地雷”。他建議,國家要出臺強制回收政策,通過立法確保動力電池的處置有紅線,促生足夠的市場空間。
隨著動力電池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和生產成本不斷接近甚至低于傳統燃油車,即實現使用全成本平價。而目前,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上升,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速放緩,動力電池增長受新能源汽車行業影響,增速保持在12%以上。到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將達150.4Gwh。
目前,中國動力電池產業規模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部分高端動力電池產品與國外領先產品差距不大。但總體來看,中國動力電池技術尚未發生革命性突破、成本仍然偏高,在產業結構、制造工藝、技術研發、國際化發展、回收利用、資源布局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瓶頸。結構性產能過剩風險凸顯。
雖然目前產能規模大幅提升,但多數企業制造工藝落后、研發創新能力不足、產品質量和一致性水平較差,真正能夠進入國際整車配套體系的高端產能仍然不足。
據了解,多部委聯合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其中明確指出,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產業基金,研究探索動力蓄電池殘值交易等市場化模式,促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自此,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即將打開的同時,隨著動力電池回收體系的建立,整個行業也將逐步趨向規范化。梯次利用將電池的使用價值最大化,可以延長電池使用壽命,降低動力電池全壽命周期成本。
動力電池從出廠到報廢將經歷四個階段。動力電池的性能隨使用次數的增加而衰減,當動力電池性能下降到原性能的80%時,將不能達到電動汽車的使用標準,但仍可用在對動力電池性能要求低的場合,即進入梯次利用階段,如儲能系統、低速電動交通工具等。當電池性能進一步降低到不適合梯次利用后,再進入回收拆解再利用的階段。
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一般分為兩種形式:梯次利用和拆解利用。梯次利用主要針對電池容量降低使得電池無法使電動車正常運行,但是電池本身沒有報廢,仍可以在別的途徑繼續使用的電池。拆解利用則是電池進行資源化處理,回收有利用價值的再生資源,如鈷、鋰等有價金屬。通過對廢棄動力電池進行拆解利用,鎳、鈷、鋰等有價金屬進行提取進行循環再利用,能夠在一定程度規避上游原材料稀缺和價格波動風險,降低電池生產成本。動力電池電漿中的鎳、鈷、鋰純度相比起礦石和礦物鹽中提取的原料純度會高出許多,這也是動力電池拆解利用市場的獲利根本原因。
國內新能源汽車多數搭載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對于磷酸鐵鋰電池,由于不含有鈷等貴重金屬,回收拆解經濟效益不高,但其循環性能較優,因此磷酸鐵鋰電池傾向適用于梯次利用。對于三元電池,因其含有鈷貴金屬元素,循環性能欠佳,因此三元電池傾向于拆解利用。根據現有技術水準,金屬鈷回收率為95%,碳酸鋰回收率85%,同時參考金屬鈷及碳酸鋰價格走勢,預計至2020年電池回收市場空間可達107億元,至2024年可提升至245億元。
我國新企業可以選擇融資收購或者合資的方式進入到動力電池行業,這樣可以減少前期資金壓力,還可以繼承現有的技術優勢,可以利用現有銷售渠道迅速開拓市場。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3月產量、銷量和裝機量分別為11.3G、8.9G和9.0G,累積Q1 產量、銷量和裝機量分別為32.8G、23.9G和23.2G。動力電池的產量和裝車量每個季度都是差了5GWh以上,3個季度累積下來已經有23.4GWh。
產量:3月三元電池產量5.8GWh,占總產量51.6%,同比增長79.6%,環比增長13.7%;磷酸鐵鋰電池產量5.4GWh,占總產量48.3%。1-3月三元電池產量累計17.8GWh(54.3%);
裝車量:3月三元電池共計裝車5.1GWh,磷酸鐵鋰電池共計裝車3.9GWh。1-3月三元電池裝車量累計13.8GWh(占59.5%)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累計9.4GWh(占40.4%)
現在動力電池的供給,是單邊演化的,隨著擴產速度的差異,二線上量能跟上的和跟不上的差異巨大。
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研究報告在總結中國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想了解關于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1-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相關推薦:
2021-2026年中國汽車動力電池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2021-2026年中國鎳氫動力電池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2021-2025年中國廢電池回收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021-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先占有者勝,反之則處于劣勢。中國每年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因為失誤而出局,極有可能意味著從此退出歷史...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青海湖破冰如萬頃琉璃近日,被譽為青藏高原“藍寶石”的青海湖迎來全面開湖。湖面褪去冰衣,呈現出湖水碧藍、飛鳥翔集...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王一鳴在論壇上做了題為《全球經濟復蘇面臨的挑戰和中...
數字人民幣增加6個試點測試地區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局長李斌4月12日透露,2019年底數字人民幣相繼在深圳、蘇州...
安井食品披露年報,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69.65億元,同比增長32.25%;凈利潤6.04億元,同比增長61.73%。每股收益2.611...
近期,中國燃氣快速拉升至6.95%,盤中高見33.85港元逼近歷史新高價,成交額放大至1.5億港元,總市值1757億港元。中國...
智慧家庭是智慧城市的最小單元,是以家庭為載體,以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為紐帶,結合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大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