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290萬噸/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規模125萬噸/日以上,其中沿海城市新增105萬噸/日以上,海島地區新增20萬噸/日以上。
近日,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印發《海水淡化利用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290萬噸/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規模125萬噸/日以上,其中沿海城市新增105萬噸/日以上,海島地區新增20萬噸/日以上。海水淡化關鍵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海水淡化利用的標準體系基本健全,政策機制更加完善。
我國海水淡化從1958年電滲析海水淡化開始,經過60多年幾代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努力,我國的海水淡化技術基本成熟,并逐步建立了我國海水淡化產業體系。近十多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海水淡化技術,海水淡化產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大連、唐山、日照、舟山等沿海嚴重缺水城市和海島地區著力推進海水淡化在石化、核電、鋼鐵等行業應用。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已經為緩解我國資源性缺水和水源性缺水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中國高度重視海水淡化工作,海水淡化作為重要內容已被列入國家規劃中。目前,我國海水淡化技術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并日趨完善,且隨著裝置規模的擴大和技術進步,及水價機制的改革,利用淡化海水已具備大力發展的經濟條件。淡水危機及成本優勢的逐漸顯現使得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化進程加快。中國是一個干旱缺水的國家,人均不到2200立方米,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90%城市地下水受不同程度污染。
目前,中國已經掌握低溫多效蒸餾和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初步具備系統集成和工程成套能力,自主技術在國內建成日產萬噸級以上示范工程,開展了10萬噸級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的示范應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印發《海水淡化利用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發改環資〔2021〕711號)。
《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290萬噸/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規模125萬噸/日以上,其中沿海城市新增105萬噸/日以上,海島地區新增20萬噸/日以上。海水淡化關鍵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海水淡化利用的標準體系基本健全,政策機制更加完善。
《行動計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著力推進海水淡化規模化利用。一是提升海水淡化供水保障水平。沿海缺水地區要將海水淡化水作為生活補充水源、市政新增供水及重要應急備用水源,逐年提高海水淡化水在水資源中的配置比例,建設海水淡化示范城市和示范工程。二是擴大工業園區海水淡化利用規模。鼓勵沿海地區工業園區和高耗水產業優先利用海水,建設海水淡化利用示范工業園區。三是提高海島及船舶用水保障能力。在海島保護性開發基礎上,適度超前布局建設海島海水淡化設施,鼓勵遠洋漁船、海洋平臺加裝易維護海水淡化裝置。四是拓展淡化利用技術應用領域。推廣使用膜分離、能量回收等海水淡化技術,促進濃鹽廢水處理利用和污水資源化利用、苦咸水綜合利用等。
《行動計劃》提出,提升海水淡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水平。強化技術研發,重點突破反滲透膜組件、高壓泵、能量回收裝置等關鍵核心裝備,逐步提高技術水平。完善產業鏈條,做好海水淡化產業補鏈、強鏈、延鏈工作,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提升服務能力,鼓勵構建關鍵技術、核心材料、重要部件、整機裝備和標準化等創新需求公共服務平臺。
《行動計劃》提出,推動完善海水淡化政策標準體系。明確濃鹽水處置要求,按照環境影響評價要求,濃鹽水可采取混合稀釋、加速擴散等方式處置后排海。健全標準體系,推動海水淡化利用領域國家、地方、行業、團體相關標準制修訂。強化激勵措施,落實用電、稅收、信貸、價格等方面優惠政策。中央和地方資金對海水淡化產業發展予以適當支持。
《行動計劃》要求,按照中央部署、省級統籌、市縣負責原則,推動行動計劃實施。海水淡化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成員單位加強綜合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形成工作合力。沿海地區省級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制定實施方案,市縣政府制定工作計劃、明確任務時序,確保各項任務完成。積極開展與國際先進科研機構、企業等多元化合作。加大宣傳教育,普及基礎知識,提高公眾認可度,為海水淡化規模化利用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欲了解更多中國海水淡化市場發展分析,可點擊中研普華《2021-2026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價值評估報告》
2021-2026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價值評估報告
我國海水淡化從1958年電滲析海水淡化開始,經過60多年幾代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努力,我國的海水淡化技術基本成熟,并逐步建立了我國海水淡化產業體系。近十多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海水淡化...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5月24日-26日,由中國旅游協會、東營市人民政府、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辦,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中共東營...
近日,在線招聘平臺BOSS直聘赴美提交招股書,擬在納斯達克上市,據天眼查顯示,截至去年12月27日,BOSS直聘已完成6輪2...
2021兵器工業行業發展態勢與前景展望中國軍事領域發展迅速,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中國軍工產業實現了快速崛起。建立了完...
什么是智慧停車智慧停車是指將無線通信技術、移動終端技術、GPS定位技術、GIS技術等綜合應用于城市停車位的采集、管理...
15家校外培訓機構被罰款3650萬元6月1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集中公布一批校外培訓機構虛假宣傳、價格欺詐典...
養生旅游行業前景怎么樣?,當前我國的養生旅游目的地過于依賴于當地的自然資源,產品單一,純粹“靠天吃飯”。各類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