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是傳統的纖維作物,也是四大天然纖維之一。麻的種類很多,大面積栽培的麻類作物主要有苧麻、亞麻、黃麻、紅麻、大麻、劍麻、蕉麻等。
麻是傳統的纖維作物,也是四大天然纖維之一。麻的種類很多,大面積栽培的麻類作物主要有苧麻、亞麻、黃麻、紅麻、大麻、劍麻、蕉麻等。前5種為韌皮纖維,后兩種為葉纖維。羅布麻處于野生狀態,還沒有馴化成栽培種。在植物分類中,它們不屬于同一個種,但都是質地堅韌的纖維,在紡織業和造紙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麻類作物對土壤、氣候的適應能力強,在干旱、貧瘠、污染土壤中也能獲得較高產量。由于麻類主要收獲植物的營養體,在長期的育種選擇下,麻類的生物產量普遍高于以收獲籽粒為主的糧食作物:一畝苧麻可以收獲1.8噸以上干物質,一畝紅麻可以收獲2噸以上,而生長周期相對較短,因此固碳能力突出,僅原麻的碳匯就接近600公斤/公頃的二氧化碳當量。麻類種植過程中,根系、落葉在土壤中腐爛,轉變為有機質,也增加了土壤碳匯。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報告《2021-2025年中國麻類種植行業發展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在我國,麻類作物一直有較高的經濟地位,在歷史上曾是“五谷”(粟、豆、麻、麥、稻)之一。在科研上,我國麻類作物的獨特優勢受到國家的密切關注,為了長期穩定的開展麻類科學技術方面的研究,1958年農業部為此成立了專業的麻類研究所,與全國其他麻類科研力量一道,通過從事苧麻、黃麻、紅麻、亞麻與大麻等韌皮纖維作物的種植與初加工研究,服務生產,服務三農滿足了國家各個歷史階段對麻類科技發展的需要。
振興麻業的競賽已經開始,中國握有最豐富的麻資源,占得優勢。但與對手相比,麻產業鏈條不完整也很明顯。在上游,育種、生產水平滯后于國際麻制品市場的發展,收麻剝麻靠手工,優質率低,優質品種覆蓋率低,纖維含量低;在下游,生物脫膠技術未充分推廣,初加工、染整技術和后處理工藝仍薄弱,終端制成品短缺。
麻類資源利用率提高到了80%以上,更為滿足人類生產生活需求提供了多元化的產品。通過這種循環利用模式,顯著降低了麻類生產的碳排放強度。如若重視發揮麻類作物突出的固碳作用,開發麻類多用途利用價值,麻類產業在實現國家雙碳目標中就可以大有作為。
中國未來20年,天然纖維消費量將超過40%。非洲、澳洲也在爭搶麻纖維市場份額,與美歐亞“四分天下”。這種大趨勢將持續影響整個21世紀。
想要了解更多麻類種植行業的發展前景,請查閱《2021-2025年中國麻類種植行業發展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5年中國麻類種植行業發展全景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在我國,麻類作物一直有較高的經濟地位,在歷史上曾是“五谷”(粟、豆、麻、麥、稻)之一。在科研上,我國麻類作物的獨特優勢受到國家的密切關注,為了長期穩定的開展麻類科學技術方面的研究,...
查看詳情
高效農業行業發展現狀高效農業是先進的農業發展模式,符合現代農業轉型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要求。高效農業以農業新技術、...
醫保目錄在今年的調整,依舊堅持對中藥注射劑中藥注射劑嚴格把控和限制,再次強調基層醫療機構不能使用相關中藥注射劑...
中藥片劑行業不規范種植造成的外源性有害殘留物超標、中藥材及飲片染色或摻偽使假、加工及貯藏規范缺失造成的質量失控...
焊接材料行業發展較為成熟,市場化程度較高。焊接材料所占的需求比例不斷下降,而氣體保護焊實芯焊絲的產量呈現不斷增...
我國將發展中藥飲片加工行業做強醫療飲片系列與流通飲片系列+打造精品飲片系列,中藥飲片加工行業建立高標準飲片的標...
我國的焊接自動化率還不足30%,同發達工業國家的80%差距甚遠。從20世紀未國家逐漸在各個行業推廣自動焊的基礎焊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