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代的主要業務流程為將貨物從境內客戶處提取,并通過一系列包括前端服務、出口倉儲、離 岸管理、國際運輸和目的港服務在內的國際運輸活動將貨物運送至境外收貨人處,對物流鏈條上的貨物流、單證流、 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具有快速響應能力和低成本的控制,在跨境物
國際貨代是跨境貿易的粘合劑,負責整合各方資源實現履約。國際貨代即國際貨運代理,是連接國際貿易 和國際運輸的紐帶,在國際貨物供應鏈日趨復雜的大環境下重要性逐漸凸顯。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是在接受貨主委托 后,以委托人名義或自己名義,為委托人辦理一系列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務的企業,扮演貨主和跨境貿易運輸之 間的中介角色。
國際貨代的主要業務流程為將貨物從境內客戶處提取,并通過一系列包括前端服務、出口倉儲、離 岸管理、國際運輸和目的港服務在內的國際運輸活動將貨物運送至境外收貨人處,對物流鏈條上的貨物流、單證流、 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具有快速響應能力和低成本的控制,在跨境物流流程中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協調貨主、收貨人、 海關、運力方等多個主體完成履約。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電商平臺促成的交易已是全球經濟和數字貿易發展的重要構成,跨境平臺通過整合生態鏈上的制造商和服務供應商,利用海量交易數據和算法,降低跨國交易成本,精準對接國際市場,在境外客戶需求挖掘、海外影響推廣、跨境支付、供應鏈管理與品牌建設等貿易促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2021年全球貿易額創下新高,約為28.5萬億美元,比疫情前增長了近13%。2021年國際貿易的強勁增長主要是由于疫情限制被逐步取消,以及在許多國家推出的政府支持計劃和經濟刺激方案的鼓勵下,商品需求激增。電子商務行業的擴張和自由貿易協定的興起等因素也促進了全球數字貨運代理市場的增長。
有業內人士分析,如今,國內貨運市場正處全球經濟通脹壓力大環境下,需求疲軟仍是壓制運價的主要因素。同時隨著運力的恢復,預計上半年運價將繼續走跌,不過由于市場發展規律和國家相應政策的出臺,后期跌幅將有所收窄,直至來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有分析稱,從運力供給端和產業需求端兩個維度來分析看,綜合有三點因素。第一是市場運力恢復,貨量縮減,運價下跌;第二是外貿疲軟,產業轉移,國內產能恢復緩慢;第三是市場出清加速,運力產業格局逐漸清晰。
線上零售、跨境電商為典型數字貿易代表,催生快遞和跨境物流需求。全球貿易經歷了傳統貿易(最終產品)-價值鏈貿易(中間產品)-數字貿易的演進。跨境電商重塑國際物流模式,相比傳統貿易的大批量、低頻率、計劃性特征,跨境電商物流具有碎片化、小批量、高頻次的特征,對物流企業的國內外網絡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盈利水平高于傳統國際貨代業務,為本土物流企業國際化提供彎道超車的機遇。
該人士表示,我國對外出口大幅回落,外貿需求疲軟,同時,國內不少勞動密集型行業開始向東南亞轉移,歐美制造業回流加速,以及國內制造業恢復緩慢、B端消費動力不足都是造成貨運需求減少的重要原因。
當然,針對市場中出現的惡性競爭或者不合理的行為,《報告》中也提到,大部分司機認為應該干預運價低于成本的訂單。調查數據顯示,64.17%的貨車司機認為應該禁止此種情況的訂單出現,28.01%的貨車司機反映應該對訂單進行干預。目前,部分數字貨運平臺陸續推出多種措施,例如滿幫等平臺推出的多重機制引導貨主合理報價、異常低價阻斷功能等來提示或糾正貨源發布方發出的運價,進而干預過低運價訂單進入市場。
2022年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4.6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9.5%,其中出口19.71萬億元,增長13%;進口14.91萬億元,增長5.2%,貿易順差4.8萬億元,擴大46.7%,貿易結構持續優化效果顯著,其中一般貿易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隨著“RCEP”協定生效,東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5.26萬億元,增長15.8%,占外貿總值的15.2%。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11.23萬億元,增長20.9%。
目前,在我國主管部門登記備案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及二級、三級代理公司已經超過10萬家,市場主體多,規模整體偏小,業務模式較為單一,主要依靠空海運代理訂艙業務,抗運價波動的風險能力不強,盈利空間和利潤水平大幅下降。
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2022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中提到,一半以上(55.78%)的貨車司機反映2022年車輛行駛單位成本較上年有所上漲;24.56%的貨車司機表示車輛行駛與上年相比基本一致;僅有19.66%的貨車司機反映車輛行駛單位成本出現下降。
國際貨代行業進入門檻較低,業內企業以輕資產運營模式為主。由于國際貨代行業進入門檻低,行業內企業多為輕 資產運營模式,前期投入少,在行業發展前期通過賺取運力差價便可以實現高額收益,導致行業隨著進入者增多競爭日趨激烈。而隨著行業參與者增多,各家企業難以構建核心競爭力,先發優勢難以體現,導致即使經過幾十年發 展,行業仍然較為分散,頭部企業市占率保持較低水平。觀察頭部國際貨代企業固定資產投入占經營性現金流比重 情況,德迅及 DSV 基本維持在 10%-20%左右,均保持輕資產運營模式。
按 2020 年各家公司營收測算,全球前五大國際貨代公司合計市占率為 20%,德迅、DSV、DB Schenker 幾家頭部企業市占率均未超過 5%,行業格局相對分散。從頭部企業貨量情況來 看,根據 Transport Topic 數據顯示,全球海運貨代貨量和全球空運貨代貨量第一位均為德迅,貨量分別達到 261 萬 TEU 和 222 萬噸。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雖然一季度貨運量不高,但仍高于去年同期。現階段的情況,正是一次行業出清的過程,從業者對物流市場和行業發展依舊看好,并不斷從中尋求精細化運營和降本增效的手段來維穩。目前而言,國內實際承運主體依然為個體司機,但隨著近幾年貨源集中,運力組織化的進程也在加速,運力產業格局逐漸清晰。
任何事物都有曲有折,發展曲線呈波動式發展,有高也有低,經濟發展本身是有周期屬性的。大家共處于這個時代中,共同體驗著這個時代的憂愁和不確定性。只有不斷適應變化,才能走出運價低迷的寒冬,迎來公路貨運行業的春天。這,也許是我們用于對抗時代躁動的一劑解藥。
隨著行業不斷發展,各航線運費變得更加透明,通過運力管理賺取服務費的模式已經逐漸取代靠 囤積運力賺取差價的模式,目前的國際貨代企業已經逐漸向第三方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商方向轉變,不斷延伸服務鏈條,增強高附加值客戶粘性,在下行周期中也能夠保持較為穩定的盈利能力,因此未來提升服務能力和專業能力將成為競爭的關鍵。
報告根據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中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想要了解更多國際貨運代理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國際貨運代理(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agent),簡稱“國際貨代”,是指國際貨運代理組織接受進出口貨物收貨人、發貨人的委托,以委托人或自己的名義,為委托人辦理國際貨物運輸...
查看詳情
一、硅鋼行業發展概況含硅為1.0~4.5%,含碳量小于0.08%的硅合金鋼叫做硅鋼。它具有導磁率高、矯頑力低、電阻系數大...
一、別墅行業概述別墅,改善型住宅,在郊區或風景區建造的供休養用的園林住宅,是用來享受生活的居所。別墅分為以下56...
毫米波雷達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如何?毫米波雷達,是一種使用天線發射波長1-10mm、頻率30-300GHz的毫米波作為放射波的雷達...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推動汽車芯片數量的大幅度提升,車規級芯片國產化已擁有規模基...
6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近年2...
蟹養殖行業市場現狀如何?中國人食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朝,中秋、重陽兩個重大節日都和食蟹聯系在一起,使得吃螃蟹成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