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風電新增裝機要達到300GW,累計裝機規模要達到581GW,2023年—2025年年均需新增風電裝機65GW左右。
中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目標于去年6月正式提出。彼時,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9個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下簡稱《規劃》)顯示,到2025年,全國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到3.3萬億千瓦時左右,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
按照《規劃》要求,到2025年,風電新增裝機要達到300GW,累計裝機規模要達到581GW,2023年—2025年年均需新增風電裝機65GW左右。
為完成裝機目標,《規劃》還提出,以重大基地支撐發展,明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加快建設黃河上游、河西走廊、黃河幾字灣、冀北、松遼、新疆、黃河下游等七大陸上新能源基地,藏東南、川滇黔桂兩大水風光綜合基地和五大海上風電基地集群。
2022年,明陽智能實現營業收入307.48億元,同比增加12.98%,實現凈利潤34.55億元,同比增長9.4%。
該份成績也意味著明陽智能成為2022年風電整機領域最賺錢的公司。這有賴于明陽智能的風光儲氫一體化布局和新能源電站滾動開發的總體思路,同時深耕海上和海外兩個市場。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國海上風電正式進入平價時代。明陽智能積極推動全行業風機大型化進程,通過大機型出貨占比提升,與產業鏈協同以及關鍵零部件自供等方式實現成本端的下降,從而保障盈利能力的穩定性。
根據WoodMackenzie統計,2022年明陽智能新簽訂單量位列全年中國風電整機商風機訂單量排名首位,新簽海上訂單為國內整機商中海上風機新增訂單量之最。以山東省為例,去年11月,明陽智能中標華能山東半島北BW場址510MW海上風電項目,項目位于山東煙臺海域,建設工期:10個月。今年4月,明陽智能成為國家電投山東半島南U場址一期450MW項目中的標段二(225MW)項目的第一中標候選人,該項目位于威海乳山海域,計劃于2023年11月20日前全容量并網。今年,伴隨相關中標項目的推進周期,明陽智能或將迎來交付高峰。
根據GWEC報告,2022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8.8GW,截至2022年底,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64.32GW。2022年全球海上風電增長主要由中國推動,去年中國新增了5.05GW的海上風電裝機,中國海上風電總裝機達到了31.4GW,超過了歐洲海上風電裝機量總和。風電行業的發展,將隨著國內外海風整體需求爆發得以持續。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風電設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度國內風電招標規模超100GW,其中海上風電招標規模達25GW左右。截至2022年末,國內沿海省市提出的“十四五”海上風電發展計劃,開工或規劃的海風總規模已接近110GW,計劃并網容量達到60GW左右。同時,根據風芒能源統計,我國已出臺的海上風電規劃體量接近200GW,中長期發展空間廣闊。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全球能源結構重塑,風電成為推進能源轉型的重要抓手,疊加風電項目自身經濟性的驅使,風電行業已逐步進入成長新周期。2022年以來,廣東、山東、浙江等多省已明確出臺了海上風電省補政策,推動海上風電項目開發由補貼向平價平穩過渡;除沿海各省陸續公開十四五裝機規劃外,原材料價格下降等因素也進一步刺激海上風電裝機需求。”
伴隨山東、浙江、廣東等省份相繼出臺補貼政策的支持落地,將助推重點區域海風項目加速開工或投產。
業內專家同時表示,2022年,海上風電的發展受到平價上網、開工項目減少等影響,導致全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較2021年回落較大。但從目前行業情況來看,影響風電項目建設的因素在逐漸消退,投建有望提速。
受益于風電產業放量增長空間,作為智慧風電龍頭,明陽智能在發展國內風電市場的同時,積極展望全球,落實“海平方”戰略,實現了產業布局內外“兩開花”。根據財報顯示,2022年明陽智能海外收入同比增長628%,業務進入快速拓展期。
主推風機大型化降本增效
相比于陸上風電,海上風電擁有資源潛力大、風能條件好、限制因素少、距離負荷近等優勢,被公認為是風電行業未來發展的主戰場。根據中國風能協會評估,中遠期我國海上風資源技術開發潛力超過3500GW。然而,我國海上風電在2022年正式進入平價時代,海上風電成本下降迫在眉睫,可謂任務急、挑戰大。
在此背景下,根據財報顯示,2022年明陽智能海上風電業務仍維持20%以上毛利率,盈利能力保持穩定。其中,明陽智能積極推動海上風機容量大型化功不可沒。公司通過持續推動風機大型化和輕量化,使得風機單位材料消耗量不斷下降,從而進一步降低風機產品的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
在去年,明陽智能MySE12MW 海上風機順利下線。以該風機為例,在一個100萬千瓦的項目中,8MW機組需要125臺,12MW機組僅需84臺,約減少1/3的機位,節約用海面積30%以上;全場基礎成本降低24%,塔筒成本降低27%,總體降低成本25%以上。另外,由于機位點減少,尾流約減少3-4%,并且因大機組捕風效率提高,發電量整體提升5%以上。總體而言,單位千瓦造價節省8.6%以上,度電成本降低8.3%,自有資金內部收益率能提高7.5%以上。
同時,在陸上風電方面,公司陸上風電超大機型MySE7.15MW順利下線,并發布了MySE8.5MW陸上機型。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明陽智能始終將推動海上風機容量大型化、高質量發展視為己任。在明陽智能的引領下,全行業風機大型化進程加快。
據CWEA統計,從2011年至2021年,國內新增陸上風電平均單機容量已從1.5MW提升至3.1MW,新增海上風電平均單機容量已從2.7MW提升至5.6MW。2022年我國海上風電機組大型化提速,金風科技下線16MW機型,中國海裝完成18MW主機的裝配。根據《風能》雜志數據,2022年下線的新型海上風電機組的平均單機容量達到11.5MW,到2025年最大單機容量可達到20MW。
明陽智能方面曾表示,預計在“十四五”末,海上風機的功率會發展到25兆瓦,而“十五五”期間,海上風機的功率會進一步提升至30兆瓦的水平。
業內人士表示,海上風電機組運行環境復雜、嚴酷,高運維、成本競價、平價上網競爭環境使得業主期望海上風電設備有更高可靠性、更好發電性能;風電設備制造商渴望產品少維修、終生免維護,也期望市場能夠理性,進入到度電成本最優、更加重視可靠性等;電網希望不停機,同時輸出穩定電量。可以看出,提高產品質量可靠性成為行業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明陽智能通過研發,克服了機型在不斷大型化、輕量化過程當中,面臨的諸如風機傳動鏈穩定性、發電機載荷穩定性等問題。
《2023-2028年風電設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風電設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中研普華通過對風電設備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風電設備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
查看詳情
12月25日,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中國先進壓水堆核電標準體系項目表(2023年版)》的通知。通知強調,考慮行業長遠發...
2024年萬億級地方債蓄勢待發,提前批額度有望本周下達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近期江蘇、河北、山西、海南等地已經披...
汽水作為夏日“解暑利器”之一,廣受消費者青睞。從今年汽水消費情況來看,雖然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繼續占有強勢地位,...
廢銅具有良好的循環再生利用性能,一般可通過重熔冶煉成電解銅或直接加工成銅材等方式提供有效供給,通過對廢銅資源進...
磷,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15族非金屬元素,元素符號P,原子序數15,相對原子質量30.973762。磷有多種同素異形體,如白...
據報道,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深度學習AI,篩選出一類化合物,可以殺死一種具有危害性的耐藥細菌,而后者每年在...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