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內生動力不足,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部分區域生態系統退
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內生動力不足,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部分區域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尚未根本扭轉,美麗中國建設任務依然艱巨。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的主要目標是:到2027年,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國家生態安全有效保障,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實踐樣板,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
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提升,國家生態安全更加穩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展望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點領域實現深度脫碳,生態環境健康優美,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美麗中國全面建成。
美麗中國建設為生態環保產業發展賦能,生態環保產業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生態環境治理行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生態環境治理行業的發展,不僅有助于改善環境質量,而且還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的總稱,是關系到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復合生態系統。生態環境問題是指人類為其自身生存和發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破壞和污染所產生的危害人類生存的各種負反饋效應。
生態環境行業是一個涉及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和保護自然資源的綜合性領域。它主要涵蓋了環保設備制造、環保工程建設、環保運營服務等方面,旨在通過技術研發、產品生產、資源利用、工程項目建設及運營等活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調查基本情況①2022 年,全國共調查了 13 527 家污水處理廠,2 645 家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含95 家餐廚垃圾集中處理廠),1 803 家危險廢物集中處理廠,441 家醫療廢物(單獨)集中處置廠,268 家協同處置企業。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調查數量排名前五的地區依次為四川、江蘇、廣東、湖北和山東,分別為 2 138 家、1 456 家、1 423 家、1 088 家和 1 032家。2022 年各地區調查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數量分布情況見圖 1-3。
圖 1-3 2022 年各地區調查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數量分布情況
2023年,我國用法治力量守護黃河安瀾,完善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制度,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面實施國六排放標準6b階段,重啟CCER市場,鋪開綠色生產生活新畫卷;投運亞洲最大煤電CCUS項目,正式施行《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年版)》,用科技創新支撐綠色低碳發展,保障國家生態安全……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一年來,我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美麗中國建設交出滿意答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2023年上半年生態環境行業情況數據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1.4%,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7.5%,下降3.5個百分點;北京市優良天數比例為69.6%,下降8.3個百分點;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0.5%,上升1.4個百分點;汾渭平原1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8.6%,上升0.3個百分點。
2023年上半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7.8%,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1.0%,下降0.1個百分點。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生態環境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近年來,我國環保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空間加速釋放。2022年6月15日,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正式發布《加快推進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全力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綱要(2021-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綱要》)。《行動綱要》圍繞產業結構和布局、技術水平、標準化水平、市場主體競爭力、一體化發展體系等5個維度確定發展目標。《行動綱要》明確,到2025年生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不低于10%;培育“十百千”企業,形成50家系統解決區域性生態環境問題的大型企業集團、百家綜合服務能力較強的專業化骨干企業、千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到2030年,適應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與修復、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碳達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需求的現代生態環保產業體系基本建立。
目前,水環境治理項目已開始延伸到以管網、污水處理廠、河道、岸線景觀等組成流域環境單元的“系統模式”。與信息化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成為水環境治理產業增量提質發展的新契機。
未來,隨著環境治理模式的創新,生態環境治理與生態旅游、生態農業、林下經濟、城鎮開發等產業實現融合發展,公益性環保項目缺乏投資回報機制等突出問題的解決,環保產業有望實現量級式增長。
根據“十四五”規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我國將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體系,圍繞大氣污染物減排、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修復、土壤污染防治與安全利用、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醫廢危廢處置和固廢綜合利用等方面,不斷改善空氣、水環境質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風險。全面提升環境基礎設施水平,構建集污水、垃圾、固廢、危廢、醫廢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鎮和鄉村延伸覆蓋的環境基礎設施網絡。進一步帶動生態環保產業進一步拓展服務范圍、延伸服務深度,面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實現全面升級。
EOD模式被認為是利用市場化手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探索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模式創新,正在成為生態環境促進穩增長、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2021年4月和2022年4月生態環境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開發銀行實施了兩批94個EOD試點項目。
在此期間,生態環境部印發了《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管理規程》,建成國家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管理系統,發布《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試行)》,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等10家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推進金融資金精準投入。
根據生態環境部披露的數據,截至2023年9月底,已指導205個EOD項目入庫并向金融機構推送,總投資9213億元,融資需求6439億元。目前已有77個項目獲得金融機構支持,授信1890億元,發放貸款532億元。
在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中具有重要支撐和保障作用的生態環保產業,自身也面臨著高質量發展的挑戰。
目前我國生態環保產業體系尚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需要。
推動建立行業信用聯合激勵懲戒機制
今年以來,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檢察機關、公安機關也查處一批典型案件,切實打出了遏制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的“組合拳”。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去年印發的《加快推進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行動綱要(2021-2030年)》明確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行業誠信自律機制,推行行業自律規約,推動企業依法披露環境信息,加強行業自我監督。開展“我是環境守法者”承諾活動,促進企業自覺守法誠信經營。加強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健全企業信用評價制度,擴大信用信息應用范圍,推動建立行業信用聯合激勵懲戒機制。
發展趨勢
從發展趨勢來看,環保行業未來將朝著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智能化和信息化: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環保行業將更加注重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建設,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
綠色化和低碳化: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重,環保行業將更加注重綠色化和低碳化的發展,推廣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
產業化和專業化:環保行業將更加注重產業化和專業化的發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專業的細分領域。
國際化: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環保行業的國際化程度將不斷提高,企業需要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服務型化和品牌化:環保行業將更加注重服務型化和品牌化的發展,提高企業的服務能力和品牌影響力。
總體而言,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均收入的穩步增長和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升,我國政府逐漸加強環境保護力度,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產業政策持續出臺,推動環保行業快速發展。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及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我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從2016年的1.15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18萬億元,年復合增速達13.65%,并且2025年有望突破3萬億元。這表明環保產業不僅市場空間巨大,而且將繼續保持著較高速增長,為公司業務多元化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生態環境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生態環境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生態環境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關于生態環境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生態環境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9年生態環境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生態環境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生態環境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生態環境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
查看詳情
航空運輸作為現代旅客運輸的重要方式,具有快速、機動的特點,對于遠程旅客運輸尤其重要。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航空...
近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布報告說,按照收入客公里計算,去年11月全球航空客運總量同比增長29.7%,已恢復至...
航空運輸,是使用飛機直升機及其他航空器運送人員、貨物、郵件的一種運輸方式。具有快速、機動的特點,是現代旅客運輸...
雨量傳感器是一種用于測量降水量的裝置,它可以監測和記錄液態降水的數量、強度和持續時間,對于氣象觀測、水文管理、...
水下機器人,也稱無人遙控潛水器,是一種工作于水下的極限作業機器人。它們能潛入水中代替或輔助人類進行水下極限作業...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包括從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筑業的作業飛行...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