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以來,我國以美麗海灣建設為主線,以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推動海洋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就是要集合海洋空間、環境、生態、資源等各類數據,整合先進的海洋觀測技術及手段,實現高密度、多要素、全天候、全自動的全球海洋立體觀測。它將在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科學研究、海洋防災減災、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新修訂《海洋環境保護法》聚焦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突出問題,堅持陸海統籌、區域聯動,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系統強化海洋監督管理。此次修訂有很多制度創新和務實措施,如:壓實政府責任,實施海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制;突出陸海統籌,統一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海洋環境保護要求;加強入海河流管理,協同推進入海河流污染防治;注重綜合治理,協同推進重點海域治理和美麗海灣建設;進一步細化排污許可制度;強化入海排污口監管,優化入海排污口設置,加強排污口監測等。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8年中國海洋環境監測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發展預測報告》顯示:
2024海洋環境監測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海洋環境監測主要業務領域包括:全國近岸海域生態監控區監測、赤潮監控區監測、陸源入海排污口監測、污染現狀與趨勢性監測、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主要海洋功能區監測以及監測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等,同時還開展涉及海洋環境保護、海域使用管理等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和相關技術的開發工作。
近年來,隨著業務領域的不斷拓展,監測中心以發展監測與評價技術為基礎,以監測業務化為核心,以滿足國家海洋環境管理需求為導向,形成了海洋生態一海域使用一環境綜合監測的能力。監測中心編制的各類監測產品為國家或區域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海洋功能區劃、重點海域環境保護規劃的制定,海洋環境災害減輕對策的提出,以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行動的決策等均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目前,監測中心正逐步發展成為監測人員崗位化、監測工作業務化、監測組織系統化、監測服務社會化的國家級專業化權威性社會化機構。
目前,全國已形成國家、省、市、縣4級環境監測網絡,共有專業、行業監測站4800多個,其中環保系統2200多個監測站,行業監測站2600多個。開展海洋環境監測的300多個,主要隸屬于國家海洋局、海軍、地方省市。
隨著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我國海洋環境監管手段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如今,海洋生態環境監管創新應用了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航跡數據、海洋傾倒區監測數據等,開發了海洋傾廢監管系統,在辦公室和電腦前就能及時發現疑似違規傾倒廢棄物的船舶線索,并向中國海警局推送線索,實現了海洋傾廢活動的非現場監管。
中國海警局注重科技賦能,構建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工作的“陸海空”立體監管模式,比如深化“互聯網+”傾廢執法監管,構建“生態云”平臺等,及時發現并處置違法違規的傾廢活動;綜合運用小目標雷達、視頻監控、船舶動態監控等系統,及時掌握海上情況變化,協調相關部門定期開展重點海域衛星遙感監測,強化重點部位和目標監控等。利用無人機對海灣內的重要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岸灘垃圾分布情況等開展監測,及時獲取有關信息。
各地也在創新海洋監管手段,比如福建省定期調度無人機和岸基攝像,對重點區域的海漂垃圾、陸源入海污染物進行監測;浙江省建設實施“數字鳥島”智慧監測體系,遠程實時監測中華鳳頭燕鷗等鳥類,實現了鳥類保護的數字化和智慧化。
2023年8月9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F星。生態環境部將會同相關科研院所和沿海地區,用好環境減災二號F星等監管信息數據源和其他監管新技術,為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污染事故和重點風險源調查等提供技術支撐,提升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能力。
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以來,我國以美麗海灣建設為主線,以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推動海洋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2022年,一類水質海域面積占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的97.4%;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面積比例為81.9%,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總體改善。遼寧、江蘇、海南等8個沿海省份印發省級美麗海灣建設方案或建設要求。《“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的6項指標和1682項重點任務措施整體進展順利。根據2022年近岸海域水質監測評價結果,283個海灣中,有144個海灣水質優良面積比例超過85%,有90個海灣水質優良面積比例較2021年提升。
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黃海北部、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仍存在劣四類水質分布,主要超標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海洋氮磷污染來源廣泛復雜、陸海壓力疊加,將按照有關規劃計劃作出的安排部署,強化沿海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建設等重點任務,加快推進《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實施,持續推進入海河流總氮削減工程等措施,逐步改善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
我國也正以積極地態度參與全球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在擴大自身影響的同時,認真借鑒和引進國外先進經驗和技術,促進本國海洋環境保護能力的提升。我國海洋環境保護國際合作包括與周邊或其他沿海國家政府間的雙邊或多邊合作、與國際組織或區域性組織的合作以及與沿海國家海洋環境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的合作等。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海洋環境監測行業報告對中國海洋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海洋環境監測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8年中國海洋環境監測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發展預測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4-2028年中國海洋環境監測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發展預測報告
海洋環境監測主要業務領域包括:全國近岸海域生態監控區監測、赤潮監控區監測、陸源入海排污口監測、污染現狀與趨勢性監測、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主要海洋功能區監測以及監測質量控制與質量保...
查看詳情
目前中國洗碗機的滲透率只有約2% 2030年行業普及率有望達到10%。我國最早的洗碗機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這個在國外9...
12月1日,香港金管局公布,截至10月底,外匯基金總資產為39917億港元,較9月底增加682億港元,其中港元資產增加657億2...
繼鮮燉燕窩之后,又一個中式新滋補品類站上了新生代“輕養生”的風口——即食花膠。軟甜香糯、開蓋即食、一碗等于一個...
快消品行業是指生產和銷售日常消費品的行業,包括食品、飲料、日化用品等。該行業的特點是需求量大、消費頻率高,產品...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份,互聯網業務收入增速明顯提升。利潤總額保持兩位數增幅,行業總體呈現加速增1...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至10月份,中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簡稱互聯網企業)完成互聯網1...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