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計劃要進入北京市場的小藍單車真的來了。初雪過后,地鐵口滿目琳瑯,甚至不乏地推人員拿著傳單向路人進行騎行方面的推薦,一時之間,北京地區成為了眾多共享單車品牌的“必爭之地”。
“我們太愛這座城市了,如果不進(駐)北京我們恐怕會睡不著覺。”小藍單車CSO陳懷遠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道。
去年11月,小藍單車CEO李剛也曾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要在“明年三月決戰紫禁之巔”。
據介紹,2月21日,小藍單車正式進入北京市場,目前已經在朝陽區和東城區進行投放,按照小藍單車方面的投放計劃,預計三月中旬將達到5萬輛。
小藍單車是2016年年末正式從野獸騎行剝離出來的輕運動和共享單車的品牌,同時也獲得了野獸基金第一輪的天使投資。野獸騎行則是一家專注于智能騎行運動領域的創業公司,曾經先后獲得來自徐小平和李開復的投資。
近日,小藍單車的融資狀況有了新的進展:2017年1月,小藍單車獲得黑洞資本領投、智明星通跟投4億元人民幣的A輪投資。而有關B輪融資的進展狀況將于3月中旬對外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單車市場“第一梯隊”玩家激戰正酣,目前摩拜和ofo在北京的投車量均已超過10萬臺。此外,產品迭代升級并在全國甚至全球范圍內不斷開疆拓土。因此,從市場容量與用戶認知的角度來看,留存給后來者的空間似乎較為有限。
對于上述疑問,陳懷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于北京市場而言,大家都在說我們是后來者,但是在我們看來,后發不一定是劣勢,因為共享單車不涉及流量入口的問題,在價格都差不多,車又夠用的情況下,只要單車的質量很好又比較好騎,消費者就會選擇去使用。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后發優勢,因為了解可以用更長的時間去打磨產品。”
在李剛看來,就北京這樣的超大型城市目前的狀況來看,共享單車的數量尚未飽和。“對于市場容量目前有一個粗略的算法,城市人口數量除以20可以說是相對飽和的投放量,因此還有很大的空間。”李剛認為:“即便是一個品牌1月份在北京已經有了10萬臺,但也不妨礙另外一個品牌在3月、4月或者5月同時也達到10到15萬臺的輛級,我相信密度這個事情如果在半年的時間區間內是不分上下的,不管投放的速度是快還是慢,這都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而只有當密度達到一定程度之后,產品才會成為用戶作出選擇的決定因素。”
而保證密度意味著需要持續地進行投放,因此對供應鏈能力的要求很高。
對此,小藍單車CEO李剛表示,他們已經擁有自建工廠,同時與6-8家合作工廠有密切聯系,“控制了全球城市自行車10%的生產能力”,年產能為300-500萬輛。不同于直接給自行車組裝廠下訂單,小藍單車選擇自行采購零部件后送往組裝廠進行組裝,提供組裝費用。這很大程度上規避了組裝廠為了壓低成本獲取更多利潤而購買劣質零部件的風險。
根據小藍單車方面提供的數據,從去年11月22日,小藍單車正式進入深圳進入共享單車領域至今,已在深圳、廣州、成都、南京、佛山開啟運營。目前5座運營城市已經實現了15萬車輛的投放,累計用戶數量253萬,日均開鎖83萬次,最高開鎖117萬次。
小藍單車方面表示,根據目前看到的數據,在整個共享單車市場中,這樣的成績基本位列前三。根據第三方市場調研機構艾瑞咨詢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摩拜單車的周活躍用戶量已接近600萬人,相當于ofo的4.2倍。
對于共享單車市場未來的走向,在小藍單車方面看來,共享單車市場未來并非是一個寡頭市場,“我們在看整個市場的時候會認為,這是一個前五名的市場,屆時城市、供應鏈、用戶的選擇都會飽和。只有前五名才會有能力生存下去。同時大家的相處模式也會比較穩定,因為用戶有需求,而各個玩家實力相當,當市場飽和之后,產品的質量、騎行的體驗與資金的利用率會決定用戶選擇哪一家。”陳懷遠認為。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個國家和地區
當下的裝配式建筑涉及的方面非常廣,影響的產業鏈的鏈條
智能馬桶蓋(也稱智能潔身器)起源于美國,最初用于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