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紡織設備和器材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
紡織設備和器材研究報告對紡織設備和器材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紡織設備和器材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
紡織非遺所呈現的時代新特征恰恰能讓紡織工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強文化自信、建設生態文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拉動內需增長、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指出,目前,紡織非遺在傳承本土文化、構筑社會和諧、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展現出獨特價值,并呈現出新的時代特征。一方面,在促進就業,實現精準扶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其綠色環保和手工制作的特性也符合現在消費者追求個性化和高品質產品的需要。此外,刺繡、絲綢、蠟染等紡織非遺具有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適合作為禮物用于國際間文化交流或加強國際間商貿往來與合作。
近日,首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在杭州舉行,與會嘉賓在會上一致認為,在十九大提出建設文化強國,以及我國要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的背景下,紡織非遺的傳承和發展迎來重要歷史機遇,而抓住這一機遇需要聯合政府、行業組織、企業、教育界等各界力量,共同構建一個紡織非遺可持續發展的新生態。
文化部非遺司司長陳通表示,現在的許多產品和行業越是堅持傳統的技藝、流程和規范,就越是受到消費者的廣泛歡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保護,不應該成為行業發展的掣肘,而應該成為行業不斷走向振興的基礎和加油站。“紡織非遺是當代紡織的豐厚滋養,當代紡織行業發展需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獲得新的靈感。”
紡織非遺發展迎來重要歷史機遇
高勇談到,作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消費品,紡織服裝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國在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邁進過程中,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迫切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不平衡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區域結構、企業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等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體現在作為制造業,紡織工業與文化產業融合不充分,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生產結合不充分,紡織服裝企業品牌體現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不充分,紡織品服裝個性化、定制化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新需求不充分。
紡織非遺所呈現的時代新特征恰恰能讓紡織工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強文化自信、建設生態文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拉動內需增長、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此外,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還了解到,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向文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轉發了《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明確提出要讓傳統工藝更好地走進現代生活,在提升中傳承,在創新中發展。紡織非遺在國家政策方面也迎來了利好。
多方力量共建紡織非遺可持續發展新生態
高勇認為,政府、行業組織、企業家、設計師、品牌商、傳承人、媒體、研究與教育機構等都是構建紡織非遺可持續發展新生態的要素。紡織非遺需要在當今市場經濟環境中,尋求既符合市場和產業發展客觀規律,又保持傳統文化與技藝的本真性、多樣性與豐富性的新的生態平衡,并通過新生態系統各要素、各力量的相互協調與共同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他提出,要通過堅持創新理念,對接市場需求,挖掘藝術特色,加強科技融合,走進現代生活,增進國際交流等方式積極探索實踐紡織非遺傳承與創新的方向與路徑。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賈磊磊認為,在振興紡織非遺產方面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積極參與紡織非遺保護。同時應該發揚工匠精神,保護傳統紡織工藝;培養非遺保護的社會意識;發掘傳統紡織工藝的當代價值,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發揮傳統工藝差異化、個性化、限量化的特點,鼓勵個性化定制生產,滿足特定人群的特殊需求;注重靜態和活態的相互保護和促成。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前院長李當歧談到,科研院校要通過研究來提高人們對非遺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認識,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要創造條件扶持非遺項目,提高非遺傳承人的待遇。同時提高非遺產品對于當代人生活的適應性,提高其經濟價值和可持續發展潛力。還要在鼓勵家族傳承的同時通過傳統工藝工作站來加強師承傳承,鼓勵非遺進高校,通過相關高校培育掌握傳統技藝的新人。
國家級非遺南通藍印花布代表性傳承人、南通大學非遺研究院院長吳元新提出,非遺傳承人要做好家族傳承、院校傳承和社會傳承,同時還要在傳承的基礎上做好創新。
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華認為,企業做好紡織非遺發展工作的關鍵是如何用新的技術、開放式的心態和移動互聯的手段,把傳統與現代的消費者結合起來。
廣東名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蔡中涵表示,創新和人才的培養對紡織非遺的發展十分重要,名瑞通過分拆工序的方法,提高生產效率相抵產品價格,加速商業推廣,讓市場帶動非遺人才學習的動力。
依文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依文手工坊副董事長殷麗莉介紹稱,依文已經在推動紡織非遺發展上形成了一套“發現、整理、創新、應用”的模式,建立起了有8000繡娘,4000中紋樣的數據庫,并將這些紋樣應用在現代的服飾,家紡等產品上,打造IP,還運用電商手段推出了手工藝線上選品平臺。“用公益的心,商業的手法,國際的力量,改變傳統手工藝人的命運。”
陳通指出,“當代的紡織行業脫胎于歷經千年的傳統紡織業,傳承著傳統紡織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和精神血脈。當代紡織業的發展振興需要不斷從傳統紡織行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汲取營養,而紡織類的企業擔當和精神,首先就是要傳承發展好我們國家紡織行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好傳統紡織行業里面所形成的精益求精、因時而變、因地制宜、不斷再創造的精神氣質。”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迅雷跟迅雷大數據究竟是什么關系?近日,迅雷集團(以下簡稱迅雷)與其子公司迅雷大數據公司(以下簡稱迅雷大數據)之P...
綠城中國明年的?拿地計劃是什么?86億元拿下年內北京最貴地塊,讓綠城置于風口浪尖,綠城逆周期補倉土儲的戰略和決心...
然而,目前各大電網企業的成本管控工作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依然難以滿足企業高速發展的需求。主要存在的問...
三七是中國中藥材大品種,已出口到世界多個國家。云南是三七的主產地,產量占到全國三七總產量的98%。云南正在把三七...
強化農藥監管責任落實。要嚴格落實農藥屬地監管責任,層層建立承諾制度,做到職責明確、責權統一。下級農業部門要向上...
2017年1~10月,我國塑料機械制造規模以上企業有401家,第三季度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逐月下降,10月止住下滑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