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2021年上半年北京市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舉辦。從發布會上獲悉,北京居民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8138元,同比名義增長10.3%。
7月19日,2021年上半年北京市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舉辦。從發布會上獲悉,北京居民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8138元,同比名義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6.1%;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4.4%。四項收入全面增長:工資性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2.8%,經營凈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4.9%,財產凈收入同比名義增長9.0%,轉移凈收入同比名義增長4.0%。
上半年,中國創造了超過53萬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7%。二季度兩年平均增速5.5%,高于一季度,在復蘇軌道上穩健前行。去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回落6.8%,二季度增速轉正,前3個季度累計增速轉正,全年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今年首季創下18.3%這一有季度GDP數據以來同比最高值,二季度繼續穩健增長。那么,未來經濟行業市場行情如何?
7月15日,“十四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半年報”呈現在世界面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令世界經濟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中國經濟亦遭受嚴重沖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31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從各地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來看,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山東、遼寧這9個省份的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前三季度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26元,位居榜首,“魔都人”掙錢能力真不是蓋的。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72元,位居第二。上海和北京也是僅有的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萬元大關的兩個地區。上海和北京的居民收入水平遙遙領先,因為位居第三名的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剛剛突破4萬元大關,達到40121元。身為GDP總量榜首的廣東,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34元,位居第六;而GDP總量第二的江蘇,以32667元排在第五名。據悉,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
此次疫情雖然帶來很大挑戰,但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不會因疫情而中斷。
從根本上說,經濟高質量發展一靠技術進步,二靠制度激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一直致力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通過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價值含量、提升人力資本等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經過多年努力,已經在多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一是我國高端制造業取得長足發展,重大技術創新的速度和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大幅提高,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全要素生產率明顯提高。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資源配置效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抗風險能力均大幅提升。三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巨大改革紅利正在釋放,并與技術進步相互促進。可見,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穩固、態勢良好,不會因疫情帶來的短暫沖擊而中斷。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外匯儲備規模超過3.1萬億美元,為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生產的齊全性、規模性,金融市場的厚實性,使外生沖擊難以引起經濟趨勢性變化,更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足“彈藥”。
10月20日,前三季度,各地區各部門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經濟社會加快恢復,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92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下降3.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6.6%,名義降幅和實際降幅分別比上半年收窄2.4和2.7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247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430元,由上半年下降1.6%轉為增長0.8%,名義增速年內首次由降轉增。
國家統計局公布2020年一季度31省份GDP數據。2020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同比下降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186億元,下降3.2%;第二產業增加值73638億元,下降9.6%;第三產業增加值122680億元,下降5.2%。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我國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1元,實際下降3.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元,實際下降4.7%。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7109元,下降0.7%。
根據中科院預測中心發布的《2020年中國經濟預測》,預計2020年我國GDP增速為6.1%左右。其中,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對GDP增速的拉動分別為4.4%、1.4%和0.3%。根據預測,在全球經濟增長緩慢、全球貿易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預計2020年我國國際收支仍將繼續保持基本平衡狀態,預計2020年我國進出口總額約為4.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2%,貿易順差約為4114億美元。
2020年是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2020年的財政政策,一是要優化并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切實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增強企業獲得感;二是以績效為導向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激發企業內在動力和創新活力;三是可考慮適當提高赤字率,增加債券發行,重點支持職業教育和托幼、醫療、養老等民生事業,以及科技、基礎設施、生態補短板等。
根據《2020年經濟藍皮書》顯示,2020年將適度擴大專項債資金充當重大基建項目資本金的項目范圍,發揮杠桿效應,維持必要的基建投資增速。基建投資增速現在是很低,在逆周期調節當中要擴大它的融資來源,中國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同時發力,使得基建投資既有利于當前的短期增長,又能夠對未來的長期發展產生作用,不僅是一些大的跨區域的互聯互通項目,而且對于5G等新型基建項目可以加大投資力度。
2020年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春節經濟能效不明顯,各企業延遲復工,對一季度經濟數據帶來影響。但央行負責人認為,這種現象不會對我國帶來大規模通貨膨脹,因此,對2020年中國經濟影響并不大。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基建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基建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市場正面臨著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基建行業有進一步洗牌的強烈要求,但是在一些基建細分市場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信息化技術將成為核心競爭力。
進入7月,“十四五”開局之年已過半程。12.7%!中國經濟“半年考”,交出穩健答卷。這個開局,來之不易——逐季向好的經濟上揚線,顯示迎“疫”而上的復蘇力量。這個開局,殊為至貴——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從“新”出發,開啟“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邁好‘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第一步,至關重要。第一步要邁準邁穩,邁出新氣象,邁出新成效。”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高屋建瓴,指引方向。
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緊緊依靠創新發展,新開局邁出新步伐。加快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邁出新成效。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
聚焦人工智能、區塊鏈、5G、工業互聯網、北斗與衛星互聯網,一批具備爆發潛力的數字企業將被培養壯大,聚合成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未來行業市場發展趨勢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版總部經濟產品入市調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0-2025年版總部經濟產品入市調查研究報告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產品層出不窮的今天,要開發一個新品并能迅速在市場上推廣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只有經過科學的市場分析、消費者分析、競爭對手的分析,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企業開發的新...
查看詳情
國家統計局近日更新了31省份2021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上海、北京、浙江位居前三甲。數據顯示,上海上半年...
移動硬盤,主要指采用USB或IEEE1394接口,可以隨時插上或拔下,小巧而便于攜帶的硬盤存儲器,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
6月份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4.9萬億元據人民銀行官網消息,6月份金融市場運行情況的數據顯示:債券市場發行方面,6月...
十三部門發文支持女性科技人才發展近日,科技部會同全國婦聯等13家部門印發的《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
上半年重慶天然氣供用量近60億立方日前,重慶市經信委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市天然氣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今年1-6月,重5...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健康問題成為全民關注的核心話題,也促使大眾提高了投資自己健康的優先級,大健康產業進入了公眾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