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正在成為鄉村振興征程上的一盞明燈。今后將引導更多農民走上新型職業農民發展道路,爭做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據農業農村部監測,到2021年底,我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預計達到1120萬人。而中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正在成為鄉村振興征程上的一盞明燈。今后將引導更多農民走上新型職業農民發展道路,爭做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據農業農村部監測,到2021年底,我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預計達到1120萬人。而中國職業農民超2000萬,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力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成為政府關注焦點,但農民教育培訓的渠道平臺不足。
新型職業農民,簡單點來說就是有新理念、懂技術、會經營,把農民作為職業的新型人才。而從當前國外比較成功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模式來看,可以根據其地域屬性劃分為東亞模式、西歐模式、北美模式和大洋洲模式等四大模式。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并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
新型農民與傳統農民的差別在于,前者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職業”,后者是一種被動烙上的“身份”。新型職業農民可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種類型。
新型職業農民概念的提出,意味著“農民”是一種自由選擇的職業,而不再是一種被賦予的身份。從經濟角度來說,它有利于勞動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有利于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尤其是在當前人口紅利萎縮、勞動力資源供給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更是意義重大;從政治和社會角度來說,它更加尊重人的個性和選擇,更能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向二、三產業轉移以及新生代農民工對土地的“陌生”,留守農業人群呈現出總量相對不足、整體素質偏低、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
然而,新型職業農民將以從事農業作為固定乃至終身職業,是真正的農業繼承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不僅解決了“誰來種地”的現實難題,更能解決“怎樣種地”的深層問題。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職業農民培訓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分析
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關鍵時期,大量先進農業科學技術、高效率農業設施裝備、現代化經營管理理念越來越多被引入到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迫切需要高素質的職業化農民。然而,長期的城鄉二元結構,農民是一種生活在農村、收入低的群體,是貧窮的“身份”和“稱呼”,而不是可致富、有尊嚴、有保障的職業。在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進程中,農民一夜之間發現,“農民”一樣可以到城市掙錢,特別是青年農民對在農村種田已經徹底放棄,雖然在城市扎不下根,但除非老了、干不動了,才會回到農村種田。另外,從農村出去的大中專學生,甚至農業院校畢業的,更是不愿意回到農村工作。如果不早作準備,及時應對,今后的農村將長期處于老齡化社會,“今后誰來種田”問題絕不是危言聳聽。因此,我們必須未雨綢繆,真正要進行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跟進,一方面引導優秀的人才進入農村,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民教育培訓事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為打造一支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求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據官方數據,到2020年中國新型職業農民數量已超過2000萬人。2022年1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要逐步完善短期培訓、職業培訓和學歷教育相互銜接的高素質農民培育新格局,不斷健全農民培育制度。
不過,相比K12、職業類、考研類教育培訓有講學大綱作參考,職業農民教育此前一片空白,多個環節缺乏標準體系,對天天學農而言是個大挑戰,需要不斷摸索提升。
在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要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提質進階,需走出狹隘的“農民觀”和碎片化培訓,關照個體職業全生命周期,實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現代化轉型。
大數據時代下信息的重要性越發凸顯,獲得行業數據,并分析使用行業數據不僅可節約時間,降低成本,亦可優化整體決策。欲獲取更多行業分析及相關數據可以點擊查看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職業農民培訓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中研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對目前國家經濟形勢的走勢以及市場發展趨勢和當前行業熱點分析,預測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新興熱點、市場空間、技術趨勢以及未來發展戰略等。行業報告涵蓋行業最新數據,市場熱點,政策規劃,競爭情報,市場前景預測,投資策略等內容。此行業報告是業內企業、相關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準確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洞悉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職業農民培訓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并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新型農民與傳統農民的差別在于,前者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職業”,后者是一種被動烙...
查看詳情
國內綠色食品市場現狀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食品安全綠色無污染,愈發受消費者重視。國內綠色食品產業近幾年也得到高速...
嚴禁以防疫為由不讓農民下地農業是立國之本,也是老百姓的幸福根基。日前,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統籌新冠A...
消防產品市場前景如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層建筑、地鐵隧道等對消防提出了難題,而各地大火的發生也將我國消防裝...
3月銀行結售匯順差1699億元2022年3月,銀行結匯16374億元人民幣,售匯14676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順差1699億元人民幣。20...
鄭州新政傳導樓市逐步回溫3月以來,鄭州率先出臺19條樓市寬松新政,先后從取消限購、限貸等入手,并不斷補充新的政策1...
李寧、安踏一季度銷售大漲李寧披露第一季度運營情況顯示,以去年同季度伊始投入運營的銷售點計算(不包括童裝子品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