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持續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高,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高等教育質量明顯提高,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持續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高,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高等教育質量明顯提高,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全國共有113所高等學校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獲得了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通用項目157項,占通用項目總數216項的72.7%。其中,有64所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獲獎項目數為114項,占通用項目授獎總數的52.8%。截止2018年,我國高校所獲專利擁有量超過7萬項,國家社會科學研究人員高校占比達90%,以高等院校為代表的高等教育有著突出的貢獻。此外,民辦高等教育也迎來快速發展,其增速還要快于整體高等教育行業。根據預測,民辦應用型大學的整體行業在2015至2020年將保持11%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并于2020年達到1560億元的市場規模,占整體高等教育市場規模的11%。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撐。2016年,高等教育共為社會輸送1193萬畢業生,另有中等職業教育533.6萬人,成為新增勞動力的主力軍。五年來,共有3400萬普通高校大學畢業生和3000余萬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其總量相當于英國或法國全國的人口,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當前公辦高等學校和民辦學校都走特色化道路,但公辦高等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又有國家政策的扶持,產學研一條龍,比民辦學校起點高、速度快。過去,與公辦高等學校相比,民辦高等學校在招生、用人、管理等方面都體現出高度的靈活性,但現在公辦高等學校的用人與管理機制也開始轉變,變得更靈活更富于競爭。因此,民辦高等學校必須提高自身競爭力,確立合適的特色定位,以更優秀的教育教學資源和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去吸引生源。中國高等教育市場的市場集中率仍然非常高,民辦高校無論是從學校數量還是從培養學生數量上都只占絕對少數,在校生與招生數量的增長以及實現大眾化的絕對主力是公立高校。另外,從整體來看,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為由東部向西部遞減、沿海向內陸遞減。東部地區以及沿海城市具有明顯的優勢,而中部和西部地區的高等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的空間整體分布不均的特征,與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特點是相符合的。東部地區和沿海城市由于其適宜的自然條件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在科技力量、交通通訊、基礎設施、生產條件、資本積累等方面形成了強大的地區優勢,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而且在客觀上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加旺盛,從而成為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的有力動力。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報告《2022-2026年中國高等教育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據教育事業統計,2020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3.71萬所,在校生2.89億人,專任教師1792.18萬人。2020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含本科層次職業學校21所);高職(專科)院校1468所。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18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4.4%。“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由2015年的40%提高到2020年的54.4%,實現了從大眾化向普及化的歷史性跨越。研究生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專業學位碩士招生占比目前已超過60%。“十三五”期間授予博士學位33萬人,碩士學位339萬人。“雙一流”建設扎實推進,學科布局更優化、特色優勢更突出,服務經濟社會能力不斷增強。
2013-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34.50%增長至54.4%,但與發達國家(普遍在60%以上)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據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共有高等學校3012所,其中,普通本科學校1238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32所;高職(專科)學校1486所;成人高等學校256所。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43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7.8%。
(1)學科專業與區域經濟相結合。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在設置學科專業上未有考慮到各地區不同的區域經濟環境的影響,這就造成我國各普高學校學生在畢業時不能快速融入各地區社會環境,因此各區域的高校在設置學科和專業的時候,應從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區域特色出發,使之與區域經濟和產業結構相適應,與區域經濟互動,統統促進和發展,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2)注重應用型人才培養。我國目前普高畢業生的另一個不足就是理論知識在畢業后無法快速應用于工作,學校與社會脫節。因此各區域普通高校應更合理定位自身的人才培養標準,更注重應用型人才,建立良好的人才培養合理機制,防止出現脫離學生、企業、政府和社會的要求,導致教育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產生脫節的現象。
(3)師資合理分配。目前我國各區域普通高校師資分配依舊不合理,各高校之間師資水平有高有低。因此,各區域可以將師資進行合理優化,采取不同學校之間師資流動、師資培訓、師資交流等,通過建立高校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實行合同聘任制,形成統一的區域高校師資市場。據目前國家政策來看,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也在大刀闊斧,高等教育也在其中,而教育體制改革的中心思想主要是由選才向育才方向走,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無論你我在何崗位,都有一個光明的前途。
想要了解更多高等教育行業的發展前景,請查閱《2022-2026年中國高等教育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6年中國高等教育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產業現狀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持續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高,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查看詳情
金融大數據行業市場經濟如何?金融大數據行業市場前景分析大數據的反饋功能可以幫助金融企業了解客戶,提高客戶的體驗8...
2022年中國阻燃劑行業市場規模及細分市場競爭分析按照使用方法,阻燃劑可以分為添加型阻燃劑和反應型阻燃劑;按照化學...
教育培訓產業市場調研教育培訓”是“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適應就業、發展或其他需要而以一定的方式進行的有關...
中國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居世界第一數據顯示,我國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已高居世界第一。“向海爭風”正成為東部沿海地區綠色...
城市更新行業政策利好有哪些?城市更新行業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前景分析城市更新主要是指符合規定的主體根據城市規劃和...
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包括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儲熱、儲冷、儲氫技術等。是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