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93079.31億元,同比增長11.04%;完成竣工產值134522.95億元,同比增長10.12%;簽訂合同總額656886.74億元,同比增長10.29%,其中新簽合同額344558.10億元,同比增長5.96%;房屋施工面積157.5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41%;房屋竣工面4
目前,從裝配式建筑總量來看,2021年已經達到7.4億平方米,從全國形勢來看,裝配式建筑已經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
中國建筑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建筑業發展統計分析》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93079.31億元,同比增長11.04%;完成竣工產值134522.95億元,同比增長10.12%;簽訂合同總額656886.74億元,同比增長10.29%,其中新簽合同額344558.10億元,同比增長5.96%;房屋施工面積157.5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41%;房屋竣工面積40.8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6.11%;實現利潤8554億元,同比增長1.26%。
2021年全國建筑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江蘇建筑業總產值以絕對優勢領跑全國,鄂、新增速較快;二是江蘇新簽合同額以較大優勢占據首位,8個地區出現負增長;三是30個地區跨省完成建筑業產值保持增長,瓊、藏增速超50%;四是24個地區建筑業從業人數減少,各地區勞動生產率均有所提高。
根據數據,2019年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市場規模達到9934億元,隨著裝配式建筑滲透率持續提升,2021年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3257億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運行現狀分析
第一節 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一、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歷程
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已經發展了70年左右,從手工作業到機械化生產、從借鑒到自我創新,有過高潮也經歷過低谷。中國裝配式建筑發展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70-80年代迎來第一次發展,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前后進入低潮期,直至20世紀末期,才開始新一輪的發展。近年來,在環保壓力不斷加大、城鎮化及房地產產業發展的推動下,裝配式建筑進入高速發展及創新期,尤其是2016年以來,國家及地方多次出臺指導性、惠普性及鼓勵性政策,促進裝配式建筑產業的發展。
目前,從裝配式建筑總量來看,2021年已經達到7.4億平方米,從全國形勢來看,裝配式建筑已經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
二、發展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意義
1、發展裝配式建筑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9月1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要按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要求,大力發展鋼結構、混凝土等裝配式建筑,具有發展節能環保新產業、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動化解過剩產能等一舉多得之效。國務院剛剛出臺的《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更是全面系統指明了推進裝配式建筑的目標、任務和措施。
2、發展裝配式建筑是促進建設領域節能減排降耗的有力抓手
縱觀我國經濟發展情況,粗放式發展的局面并未根本轉變。特別是建筑業普遍采用的現場澆(砌)筑方式,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建筑垃圾排放量大,揚塵和噪聲環境污染嚴重。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粗放建造方式帶來的資源能源過度消耗和浪費將無法扭轉,經濟增長與資源能源的矛盾會更加突出,并將極大地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裝配式建筑在節能、節材和減排方面的成效已在實際項目中得到證明。裝配式建筑相比現澆建筑,建造階段可以大幅減少木材模板、保溫材料(壽命長,更新周期長)、抹灰水泥砂漿、施工用水、施工用電的消耗,并減少80%以上的建筑垃圾排放,減少碳排放和對環境帶來的楊塵和噪聲污染,有利于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建筑綜合質量和性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3、發展裝配式建筑是促進當前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措施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將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建筑業面臨改革創新的重大挑戰,發展裝配式建筑正當其時。
一是可催生眾多新型產業。裝配式建筑的重要特點就是量大面廣,產業鏈條長,產業分支眾多。發展裝配式建筑能夠為部品、部件生產、專用設備制造、物流產業、信息產業等相關企業形成新的市場需求,有利于促進產業再造和增加就業。特別是隨著產業鏈條向縱深和廣度發展,將帶動更多的相關配套企業應用而生。
二是拉動投資。發展裝配式建筑必須投資建廠,建筑裝配生產所需要的部品部件,能帶動大量社會投資涌入。
三是提升消費需求。集成廚房和衛生間、裝配式全裝修、智能化以及新能源的應用等將促進建筑產品的更新換代,帶動居民和社會消費增長。
四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從國家住宅產業現代化試點城市發展經驗看,憑著引入“一批企業”,建設“一批項目”帶動“一片區域”,形成“一系列新經濟增長點”,發展裝配式建筑有效促進區域經濟快速增長。
4、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帶動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的有效途徑
隨著近些年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勞動力減少、高素質建筑工人短缺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建筑業發展的“硬約束”加劇,勞動力價格不斷提高,同時建造方式傳統粗放,工業化水平不高,技術工人少,勞動效率低下。
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會“倒逼”標準化設計、部件部品生產、現場裝配、工程施工等環節,促進建筑行業擺脫低效率、高消耗的粗放建造模式,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創新管理模式、內涵式、集約式發展道路。
裝配式建筑在工廠里預制生產大量部品部件,生產效率遠高于手工作業;工廠生產不受惡劣天氣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工期更為可控;施工裝配大大減少了傳統現澆施工現場大量和泥、抹灰、砌墻等濕作業;交叉作業方便有序,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可以縮短1/4左右的施工時間。此外,裝配式建造方式還可以減少約30%的現場用工數量。
通過生產方式轉型升級,減輕勞動強度,提升生產效率,攤薄建造成本,有利于突破建筑業發展瓶頸,全面提升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水平。
5、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實現一帶一路發展目標的重要路徑
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要在鞏固國內市場份額的同時,主動“走出去”參與全球分工,在更大范圍、更多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戰略中,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有利于與國際接軌,提升核心競爭力,利用全球建筑市場資源服務自身發展。
裝配式建筑將工業化生產和建造過程與信息化緊密結合,應用大量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強調科技進步和管理模式創新,注重提升勞動者素質,注重塑造企業品牌和形象,并以此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先發優勢,能夠徹底轉變以往建造技術水平不高、科技含量較低、單純拼勞動力成本的競爭模式。
同時,采用工程總承包方式,重點進行方案策劃、在前期階段,介入一體化設計先進理念,注重產業集聚,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補“短板”。發展裝配式建筑將促進企業苦練內功,攜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搶占國際市場,依靠工程總承包業務帶動國產設備、材料的出口,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競爭過程中取得先機。
6、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全面提升住房質量和品質的必由之路
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住房是人民群眾最大的民生問題。發展裝配式建筑,主要采取以工廠生產為主的部品制造取代現場建造方式,工業化生產的部品部件質量穩定;以裝配化作業取代手工砌筑作業,能大幅減少施工失誤和人為錯誤,保證施工質量;裝配式建造方式可有效提高產品精度,解決系統性質量通病,減少建筑后期維修維護費用,延長建筑使用壽命。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能夠全面提升住房品質和性能,讓人民群眾共享科技進步和供給側改革帶來的發展成果,并以此帶動居民住房消費,在不斷的更新換代中,走向中國住宅夢的發展道路。
“非屋”隸屬于“重慶陌上桑科技有限公司”,創立于2016年,是引領裝配式建筑在旅居方向發展的知名品牌。
“非屋”立足于為“讓旅居更有趣”,旨在為生態旅游市場輸出獨具創意的旅居產品,同時非屋還不斷整合各方資源,探索“互聯網+鄉村+綠色預制建筑+運營”的模式,為生態旅游提供可復制、易擴張、持續運營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三、中國裝配式建筑幾個發展階段級實踐成果
1、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階段
近年我國裝配式建筑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占城鎮新建建筑面積比例由2015年的2.7%快速提升至2021年24.5%,但仍與世界主要國家70%以上的裝配化率具有較大差距,美國,日本的現有裝配式建筑占比高達90%,法國、丹麥、瑞典、新加坡的裝配式建筑占比分別為85%、80%、80%、70%。
2、技術成果與實踐經驗
1、新建造模式的技術體系——萬科“5+2”與碧桂園SSGF
萬科、碧桂園等少數標桿企業已經通過新建造模式的落地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萬科的“5+2”工業化建造體系和碧桂園的“12369”SSGF體系。
碧桂園2016年推出SSGF-1.0標準體系,代表項目為大朗碧桂園;2017年高精砌體改為預制內墻,推出SSGF-1S,并開始在行業內宣傳,這一階段的代表項目為茶山碧桂園;后經過技術升級推出SSGF-2.0體系,代表項目為寮步碧桂園和花溪碧桂園。
其“12369”SSGF體系是指1個體系、2條主線、3大核心、6項措施、9大配套工法。
技術體系是建造模式的轉變基礎,相較于木模、腳手架、現澆混凝土結構等,新建造模式技術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的應用:鋁模、爬架、全現澆混凝土墻體、結構拉縫、樓層截水、預制構件、集成廚衛、自愈合防水、CL外墻體系、穿插施工等施工技術/工藝、措施。
2、新建造模式的關鍵工藝——鋁模、全現澆、全鋼爬架、PC構件等
新建造模式的關鍵技術和工藝,一是鋁模。鋁合金模板工廠化生產操作簡易,可減少人力投入和對工人技術的依賴,實現匠心精鍛毫米級結構;同時大幅減少滲漏、空鼓等質量隱患,取消了抹灰工藝。
二是全現澆混凝土外墻。通過鋁模及結構拉縫技術實現了全混凝土現澆外墻體系,對建筑外門窗洞口、防水企口、滴水線、空調板、陽臺反坎、外立面線條等進行優化,主體結構一次澆筑成型,免除了外墻二次結構和內外抹灰,實現了結構自防水,減少了外墻、窗邊滲漏等質量隱患。
三是全鋼爬架。附著式爬架具有安全、節能環保等優點,跟隨樓棟主體進度爬升,主體施工完后半個月可解體拆架,從而為穿插施工提供條件,縮短了建造周期提升了工程質量。
四是PC構件。在構件廠進行構件預制,工地現場進行吊裝,提高了現場施工效率和質量,減少了滲漏隱患。
五是截水系統。指將樓層劃分為兩個區域---干區和濕區。”干區”為電梯廳及戶內房間,“濕區"為消防樓梯及外墻。干區截流做法采用封堵增加引流,濕區截流做法采用設雨水及施工用水收集點及引流系統,跟主體進度同步進行,通過該系統對施工用水和雨水進行封堵及引流,來實現穿插施工作業。
六是裝配式裝修。與傳統室內裝修相比,裝配式內裝有進度快、成本低、易維護、垃圾少、綠色環保等優勢。2019年初雄安萬科綠色研究發展中心打造出適用于小戶型公寓的全新健康快裝技術體系,以全干法裝修消除現場濕作業,實現了4人8天的極致工期。
第二節 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規模分析
一、中國新增建筑面積分析
中國建筑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建筑業發展統計分析》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建筑業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93079.31億元,同比增長11.04%;完成竣工產值134522.95億元,同比增長10.12%;簽訂合同總額656886.74億元,同比增長10.29%,其中新簽合同額344558.10億元,同比增長5.96%;房屋施工面積157.5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41%;房屋竣工面積40.8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6.11%;實現利潤8554億元,同比增長1.26%。
2021年全國建筑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江蘇建筑業總產值以絕對優勢領跑全國,鄂、新增速較快;二是江蘇新簽合同額以較大優勢占據首位,8個地區出現負增長;三是30個地區跨省完成建筑業產值保持增長,瓊、藏增速超50%;四是24個地區建筑業從業人數減少,各地區勞動生產率均有所提高。。
二、中國裝配式建筑面積分析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預制構件加工精度與質量、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政策因素的推動,國內預制裝配式建筑重新升溫,并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根據住建部數據顯示,2012-2021年中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呈高速增長趨勢。
2021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達7.4億平方米,較2020年增長18%,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為24.5%。重點推進地區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全國的比例為52.1%,積極推進地區和鼓勵推進地區占47.9%。一連串的數據顯示,重點推進地區、積極推進地區和鼓勵推進地區裝配式建筑發展較2020年均有所提高,呈現齊頭并進、繼續快速增長態勢。總的來看,近年來裝配式建筑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在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城鄉建設領域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中國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分析
圖表:2019-2021年中國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根據數據,2019年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市場規模達到9934億元,隨著裝配式建筑滲透率持續提升,2021年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3257億元。
本報告對全球的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態勢作了詳細分析,并對裝配式建筑行業進行了趨向研判,是裝配式建筑經營企業、服務、投資機構等單位準確了解目前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動態,把握企業定位和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了解更多行業數據詳情,可以點擊查閱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6年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6年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已經發展了70年左右,從手工作業到機械化生產、從借鑒到自我創新,有過高潮也經歷過低谷。中國裝配式建筑發展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70-80年代迎來第一次發展,然而,在上世紀9...
查看詳情
婚紗禮服行業市場前景及現狀如何?在網絡發達的商業環境中,獲客競爭尤為激烈,線上業務越來越重要的情況下,婚紗店的2...
圖書出版的概念圖書出版是指書籍、地圖、年畫、圖片、畫冊,以及含有文字、圖畫內容的年歷、月歷、日歷,以及由新聞出...
售電公司是具有滿足參加市場交易的報價、信息報送、合同簽訂、客戶服務等功能的電力市場技術支持系統和客戶服務平臺。...
近年來隨著空氣質量的下降及消費者對環境意識的加強,新風系統行業也在加速發展,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新風系統目...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Food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簡稱特醫食品),是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
鋼管行業投資價值評估鋼管制品是指通過鋼制作成管材的相關產品,主要應用于工程機械、房地產(腳手架管,供水、氣管,...